一、前引 29
二、濁水溪良久石城谷岩生植被 37
二-1、調查說明 38
二-2、石城谷植被或植物社會 39
二-3、代結語 50
三、大坑頭嵙山系植被 67
三-1、大坑地區概述 68
三-2、植物採鑑、樣區調查及分析方法 69
三-3、樣區環境因子及優勢木特徵歸納 70
三-4、各步道剖面變異概觀 78
三-5、優勢主族群個論 85
三-6、植物社會分類及討論 89
三-6-1、原生植物社會 89
三-6-2、次生植物社會 110
三-6-3、人工植被 110
三-7、頭嵙山系植群生態系的觀察與推論 110
三-7-1、不同植被帶元素的高度壓縮與孑遺 110
三-7-2、植被生態之形相特色 110
三-8、代結語 114
四、丹大林道植被 151
四-1、丹大林道概況及調查 152
四-2、丹大林道植被概述 161
四-3、丹大林道植物社會 161
四-4、代結語 187
五、望鄉山林業軼史暨郡大林道植被 209
五-1、郡大林道概述 210
五-2、望鄉山林業軼史 210
五-3、郡大林道植被摘要 216
五-4、郡大林道植物社會 219
五-5、代結語 233
六、神木林道天然闊葉林 251
六-1、神木林道簡介 252
六-2、神木林道植物社會 252
六-3、代結語 285
七、楠梓仙溪林道永久樣區 299
七-1、楠梓仙溪林道簡介 300
七-2、永久樣區調查及分析方法 302
七-3、永久樣區1988年實況 302
七-3-1、永久樣區植物平面分佈實錄 302
七-3-2、植物種數與面積之相關 317
七-3-3、物種分佈型 323
七-3-4、族群年齡(胸徑)結構與林分 326
七-3-5、代結語 326
七-4、楠梓仙溪林道永久樣區2002年複查 346
七-4-1、資料分析 346
七-4-2、分析結果 347
七-4-3、討論 354
七-4-4、代結語 355
七-4-5、楠梓仙溪永久樣區植物名錄 356
八、上谷關植被樣帶1990 ~ 2001年之變遷 371
八-1、摘要說明 372
八-2、前言及研究地區概述 372
八-3、調查及分析方法 375
八-4、結果 378
八-4-1、植物種類組成 378
八-4-2、樣帶A之植被動態(1990 ~ 2001年) 378
八-4-3、樣帶B之植被動態(1990 ~ 2001年) 383
八-4-4、樣帶B之次生樹冠高度結構(2001年) 410
八-5、討論 410
八-5-1、上谷關地區樣帶1990 ~ 2001年間植被動態 410
八-5-2、總討論 412
八-6、代結語 413
八-7、其他資料 415
九、阿里山區植被 417
九-1、樣區調查紀錄 418
九-2、阿里山原始植被概況 420
九-3、阿里山現今植被或本地植物 432
九-3-1、台灣鐵杉林帶 432
九-3-2、檜木林帶上部人工林(台灣扁柏優勢帶) 444
九-3-3、檜木林帶下部人工林(紅檜優勢帶) 449
九-3-4、檜木林下部界 459
九-3-5、依據實地調查所登錄的本地植物 460
九-4、附生植物的生態解說 474
九-5、綠美化規劃、保育暨復育建議 477
九-5-1、阿里山本地植物綠美化規劃 477
九-5-2、保育暨復育規劃建議 479
九-5-3、檜木補充說明 484
九-6、特富野步道勘查小注 487
九-6-1、水山支線或特富野步道簡史 487
九-6-2、特富野步道植物勘查紀錄摘要(2005年5月17日) 489
十、奮起湖、大凍山區植被 581
十-1、奮起湖地區概況 582
十-2、奮起湖山區在全國植被生態之地位或特徵 584
十-3、大凍山(畚箕山)步道兩側物種登錄 586
十-3-1、登山口 586
十-3-2、轎篙竹林 587
十-3-3、柳杉林(間夾轎篙竹) 591
十-3-4、闊葉林破碎林分(海拔1,745公尺以迄山頂) 592
十-3-5、大凍山頂下山路徑 594
十-3-6、叉路口下山路徑 594
十-3-7、小結 596
十-4、環湖步道人工植被區勘調 598
十-4-1、環湖步道測量 598
十-4-2、環湖步道植被(物)勘調紀錄 599
十-5、樣區調查與植物社會補充?述 606
十-6、代結語 611
十一、鳥嘴山腹植被初勘—兼論神木迷思與建言 629
十一-1、摘要說明 630
十一-2、勘查緣由 630
十一-3、勘查路線及方法 631
十一-4、勘查沿線植被概述 633
十一-5、紅檜巨木之測量 634
十一-6、樣區調查與紅檜更新推演 641
十一-7、代結語與若干建議 644
十一-8、新竹尖石鳥嘴山植物名錄 646
十二、烏石坑崩塌邊坡生態綠化的檢討與建議 661
十二-1、摘要說明 662
十二-2、調查緣由 662
十二-3、研究地區概述 665
十二-4、崩塌地區植被 666
十二-4-1、台灣櫸木林破碎林分剖面 666
十二-4-2、植物社會?述 668
十二-5、從演替觀點論植群復建 670
十二-6、代結語 676
十三、台北近郊植被 683
十三-1、植生綠化導論 684
十三-2、研究地區概述 686
十三-3、材料與方法 687
十三-4、結果與討論 688
十三-4-1、台北近郊植物社會 688
十三-4-2、土壤中種子族群與次生演替 694
十三-4-3、可供掩埋場綠化參考之次生演替序列 699
十三-4-4、可作綠化試驗之本地植物種 702
十三-5、植生工程之結果與討論 704
十三-5-1、自然演替綠化工程 705
十三-5-2、人工植栽 708
十四、屯子山區植被暨台灣櫸木林 733
十四-1、摘要說明 734
十四-2、調查緣由 734
十四-3、研究地區概述 735
十四-4、調查及分析方法 736
十四-5、屯子山區植被 737
十四-5-1、植被概述 737
十四-5-2、生態氣候圖 738
十四-5-3、台灣櫸木專論 740
十四-5-4、其他植物社會及演替推測 743
十四-6、代結語 748
十五、花蓮玉里鎮觀音山段植被 759
十五-1、摘要說明 760
十五-2、調查緣由及研究地區概述 760
十五-3、維生生態系暨植被 762
十五-3-1、土地利用暨維生系統運作 762
十五-3-2、植物社會 763
十五-3-3、其他觀察 765
十五-3-4、綜合評價 765
十五-4、代結語 766
十六、花蓮新城山亞泥礦場植被與生態綠化 779
十六-1、摘要說明 780
十六-2、研究地區概述 780
十六-3、研究方法與植栽設計 782
十六-4、植物社會之分類與?述 782
十六-4-1、次生植被 785
十六-4-2、原生植被 786
十六-5、物種生態特性分析 788
十六-6、植物社會演替之推測 788
十六-7、生態綠化分析與設計建議 788
十六-7-1、植物社會及組成分析 788
十六-7-2、生育地分析 789
十六-8、代結語 790
十七、歷史植被(物)文獻選譯 803
十七-1、斯文豪的《福爾摩沙島之植物目錄》 804
十七-2、佐佐木舜一的《台灣植物概觀》 815
十七-3、正宗嚴敬的《台灣植物區系區中的大陸要素》 824
十七-4、鈴木時夫的《關於組成台灣北部桶後溪地域照葉喬木林的群叢(預報)》 834
十七-5、大木亥左夫的《關於在新竹州加里前山山彙—部分的天然闊葉樹林的形成》
848
參考文獻 863
表目次
【表1】 良久石城谷調查樣區摘要 39
【表2】 濁水溪良久溪谷山坡代表樣區資料 46
【表3】 大坑優勢種族群所在樣區環境特徵歸納表 70
【表4】 調查樣區方位比率統計(植物社會與坡向卡方分析表) 78
【表5】 柯—頷垂豆優勢社會統計表 90
【表6】 圓果青剛櫟優勢社會統計表 95
【表7】 小西氏石櫟—青剛櫟—白?優勢社會統計表 98
【表8】 青剛櫟—香楠優勢社會統計表 103
【表9】 香楠—江某—青剛櫟優勢社會統計表 104
【表10】 台灣櫸木優勢社會統計表 105
【表11】 次生林優勢社會統計表 111
【表12】 人造林優勢社會統計表 112
【表13】 各優勢社會結構、覆蓋度及物種數統計表 115
【表14】 丹大事業區可作業地經濟林地、非經濟林地面積 152
【表15】 丹大事業區若干造林資料 156
【表16】 丹大林道樣區摘要 158
【表17】 台灣二葉松優勢社會及台灣赤楊∕台灣二葉松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64
【表18】 台灣赤楊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67
【表19】 台灣赤楊∕栓皮櫟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69
【表20】 栓皮櫟優勢社會及楓香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70
【表21】 栓皮櫟∕台灣櫸木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73
【表22】 台灣櫸木∕栓皮櫟∕黃連木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75
【表23】 小單位或人造林樣區資料 177
【表24】 黃連木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79
【表25】 山谷陰濕植物社會樣區資料 181
【表26】 五節芒、山黃麻及血桐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185
【表27】 郡大林道樣區摘要或紀錄 216
【表28】 郡大林道上部闊葉林單位資料 223
【表29】 台灣二葉松優勢社會樣區資料 230
【表30】 郡大林道人造林樣區舉例 232
【表31】 郡大林道針葉林破碎林分樣區資料 234
【表32】 長尾柯∕阿里山楠優勢社會資料 256
【表33】 長尾柯∕阿里山楠優勢社會之小樣區草本層資料 261
【表34】 假長葉楠∕瓊楠∕山香圓∕曲莖蘭崁馬藍優勢社會資料 265
【表35】 假長葉楠∕瓊楠∕山香圓∕曲莖蘭崁馬藍優勢社會各小樣區林下或草本層資料 269
【表36】 另一「假長葉楠∕瓊楠∕山香圓∕曲莖蘭崁馬藍優勢社會」之資料 274
【表37】 另一「假長葉楠∕瓊楠∕山香圓∕曲莖蘭崁馬藍優勢社會」小樣區林下或草本層資料 280
【表38】 瓊楠.假長葉楠.台灣雅楠.樟樹優勢社會樹木資料 283
【表39】 永久樣區植物代號及其種名 305
【表40】 永久樣區各植株數據 306
【表41】 永久樣區每1平方公尺內物種數目 318
【表42】 每2×2平方公尺內物種數目 320
【表43】 每3×3平方公尺內物種數目 321
【表44】 每4×4平方公尺內物種數目 321
【表45】 每5×5平方公尺內物種數目 322
【表46】 每10×10平方公尺內物種數目 322
【表47】 每20×20平方公尺內物種數目 322
【表48】 歧異度指數 347
【表49】 楠梓仙溪樣區1987年與2002年之比較表 348
【表50】 楠梓仙溪樣區植物變化表 348
【表51】 楠梓仙溪樣區植物底面積前10名組成表 350
【表52】 楠梓仙溪樣區植物株數前10名組成表 351
【表53】 楠梓仙溪樣區植物種類重要值排序表 352
【表54】 楠梓仙溪樣區死亡率>0%之樹種 352
【表55】 楠梓仙溪樣區新增率>0%之樹種 353
【表56】 樣區年平均生長前10名物種 354
【表57】 北東眼山與楠梓仙溪樣區比較表 355
【表58】 南仁山樣區與楠梓仙溪樣區比較表 355
【表59】 上谷關樣帶A、B植物種類變化表 378
【表60】 上谷關樣帶A比較表(1990年、2001年) 378
【表61】 上谷關樣帶A底面積優勢前10名組成表(1990年、2001年) 379
【表62】 上谷關樣帶A株數優勢前10名組成表(1990年、2001年) 379
【表63】 上谷關樣帶A之IV值優勢前10名組成表(1990年、2001年) 380
【表64】 上谷關樣帶A之樹種死亡率50%以上之種類表(1990 ~ 2001) 381
【表65】 上谷關樣帶A新增率50%以上之種類表(1990 ~ 2001) 381
【表66】 上谷關樣帶A物種之基徑生長前10名表(1990 ~ 2001) 382
【表67】 上谷關樣帶B比較表(1990年、2001年) 383
【表68】 上谷關樣帶B底面積優勢前10名組成表(1990年、2001年) 394
【表69】 上谷關樣帶B株數優勢前10名組成表(1990年、2001年) 394
【表70】 上谷關樣帶B之IV值優勢前10名組成表(1990年、2001年) 395
【表71】 上谷關樣帶B新增率50%以上之物種表(1990 ~ 2001) 397
【表72】 上谷關兩樣帶新增個體平均基徑前10名表(2001年)(n≧3) 397
【表73】 上谷關樣帶B新增個體之χ2goodness of fit test,P<005之物種 398
【表74】 上谷關地區樣帶B物種之基徑生長前10表(年距十一年,n>1) 398
【表75】 上谷關地區次生林樣帶B之物種樹高表(n≧10;2001年) 411
【表76】 上谷關地區次生林樣帶物種動態表 412
【表77】 阿里山區調查樣區摘要 418
【表78】 阿里山區未伐木前資料 421
【表79】 阿里山各林班施業誌要及樹種木材生產比例概估(轉引陳玉?、陳月霞,2003) 422
【表80】 大塔山步道沿途常見植物簡列 434
【表81】 褐毛柳—白背芒優勢社會 436
【表82】 昆欄樹.華山松.紅檜.台灣扁柏∕森氏杜鵑—南燭優勢社會舉例 439
【表83】 華山松∕檜木造林優勢社會資料 441
【表84】 檜木林上部人工造林樣區組成資料 446
【表85】 阿里山神木及巨木步道兩側植物名錄(林怡君、許彩梁、曾麗紋、林季嫻製作) 454
【表86】 台灣扁柏與紅檜的形態識別比較 486
【表87】 太乙公司整理之奮起湖資源表 585
【表88】 圖85之測量或轉彎點編號資料 589
【表89】 大凍山登山步道分段重要物種統計 597
【表90】 圖86各測點資料 601
【表91】 長尾柯—昆欄樹優勢社會樣區之1 607
【表92】 長尾柯—昆欄樹優勢社會樣區之2 608
【表93】 長尾柯—昆欄樹優勢社會樣區之3 608
【表94】 假長葉楠╱昆欄樹優勢社會樣區舉例 609
【表95】 豬腳楠—墨點櫻桃優勢社會樣區舉例 610
【表96】 紅檜—假長葉楠優勢社會樣區調查表 643
【表97】 白?—假長葉楠優勢社會樣區調查表 645
【表98】 台灣櫸木優勢社會 669
【表99】 台灣赤楊優勢社會 670
【表100】 大葉楠∕香楠∕黃杞優勢社會(A) 671
【表101】 大葉楠∕香楠∕黃杞優勢社會(B) 671
【表102】 大葉楠∕香楠∕黃杞優勢社會(C) 672
【表103】 九丁榕優勢社會 673
【表104】 杉木人造林(A) 674
【表105】 杉木人造林(B) 674
【表106】 杉木人造林(C) 674
【表107】 土壤中種子族群;各樣區40天萌發種子數目 697
【表108】 15個樣區所萌發可資鑑定的植物種 697
【表109】 宜混合於表土鋪覆之植物種類建議表 707
【表110】 污染地或毒性地區宜試驗之本地植物 709
【表111】 南鳳山測候站氣象紀錄 736
【表112】 南鳳山年降水、年均氣溫及濕度表 740
【表113】 樣區中阿里山千金榆及青剛櫟徑級結構 744
【表114】 其他資料 749
【表115】 台東縱谷主要作物單位面積產量與本省其他各區之比較
(轉引陳正祥,1954;1950 ~ 1952年之3年平均,單位公擔) 762
【表116】 新城山植物組成及其生態特性登錄之一 787
圖目次
【圖1】 良久石城谷地區概略 38
【圖2】 石城谷濁水溪畔砂岩塊植群剖面(1988. 10. 1調查) 40
【圖3】 石城谷濁水溪畔岩塊及積沙部位植群剖面(1988. 10. 1調查) 41
【圖4】 石城谷溪畔3個樣區(編號894、895及896)剖面(1988. 10. 1調查),林下灌木、草本略之 43
【圖5】 石城谷濁水溪畔森林一例(樣區889;1988. 10. 2調查) 45
【圖6】 大坑頭嵙山系調查樣區平面分佈暨地形步道圖 69
【圖7】 5號步道剖面及樣區分佈 79
【圖8】 3號步道剖面及樣區分佈 80
【圖9】 4號步道剖面及樣區分佈 81
【圖10】 2號步道剖面及樣區分佈 82
【圖11】 1號步道剖面及樣區分佈 83
【圖12】 丹大林道示意圖(即調查路線) 157
【圖13】 望鄉山及郡大林道示意圖 211
【圖14】 神木林道位置圖 252
【圖15】 長尾柯∕阿里山楠優勢社會3小樣區之樹種分佈 255
【圖16】 假長葉楠∕瓊楠∕山香圓∕曲莖蘭崁馬藍優勢社會之樹種分佈 264
【圖17】 另一「假長葉楠∕瓊楠∕山香圓∕曲莖蘭崁馬藍優勢社會」大樣區木本植物分佈 273
【圖18】 樟樹神木所在地「瓊楠.假長葉楠.台灣雅楠.樟樹優勢社會」樹木分佈圖 283
【圖19】 楠梓仙溪永久樣區(★)位置圖 303
【圖20】 楠溪永久樣區植物分佈圖 304
【圖21】 楠溪林道永久樣區物種與面積曲線圖 323
【圖22】 長尾柯平面分佈圖(編號11) 327
【圖23】 烏心石平面分佈圖(編號14) 327
【圖24】 狹葉櫟平面分佈圖(編號33) 328
【圖25】 大葉柯平面分佈圖(編號68) 328
【圖26】 杜英平面分佈圖(編號32) 329
【圖27】 香楠平面分佈圖(編號66) 329
【圖28】 木荷平面分佈圖(編號31) 330
【圖29】 錐果櫟平面分佈圖(編號71) 330
【圖30】 瓊楠平面分佈圖(編號12) 331
【圖31】 長葉木薑子平面分佈圖(編號30) 331
【圖32】 山香圓平面分佈圖(編號56) 332
【圖33】 大葉木犀平面分佈圖(編號22) 332
【圖34】 西施花平面分佈圖(編號58) 333
【圖35】 台灣糊樗平面分佈圖(編號72) 333
【圖36】 巒大越橘平面分佈圖(編號80) 334
【圖37】 長梗紫麻平面分佈圖(編號54) 334
【圖38】 山枇杷平面分佈圖(編號67) 335
【圖39】 小西氏灰木平面分佈圖(編號55) 335
【圖40】 白新木薑子平面分佈圖(編號65) 336
【圖41】 薄葉柃木平面分佈圖(編號59) 336
【圖42】 銳葉柃木平面分佈圖(編號60) 337
【圖43】 杜虹花平面分佈圖(編號97) 337
【圖44】 水麻平面分佈圖(編號98) 338
【圖45】 玉山紫金牛平面分佈圖(編號3) 338
【圖46】 三角?平面分佈圖(編號25) 339
【圖47】 伏牛花平面分佈圖(編號44) 339
【圖48】 竹葉草平面分佈圖(編號1) 340
【圖49】 奄美雙蓋蕨平面分佈圖(編號107) 340
【圖50-1】 各物種胸徑級結構圖 341
【圖50-2】 各物種胸徑級結構圖 342
【圖50-3】 各物種胸徑級結構圖 343
【圖50-4】 各物種胸徑級結構圖 344
【圖50-5】 各物種胸徑級結構圖 345
【圖51】 楠梓仙溪樣區1987年至2002年死亡率分佈圖 353
【圖52】 樣區1987年至2002年新增率分佈圖 353
【圖53】 台灣電力公司上谷關訓練中心樣帶位置圖 376
【圖54】 樣帶A、B之各小樣區編號;小樣區8近路旁有崩塌,小樣區13有人為
種植竹子,小樣區21有人工建築之攔砂壩 377
【圖55】 上谷關樣帶A死亡率分佈示意圖 380
【圖56】 上谷關樣帶A之植株分佈圖(1990)(單位方格為10×10m2) 384
【圖57】 上谷關樣帶A之植株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85
【圖58】 上谷關樣帶A青剛櫟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86
【圖59】 上谷關樣帶A楓香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87
【圖60】 上谷關樣帶A香楠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88
【圖61】 上谷關樣帶A三斗柯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89
【圖62】 上谷關樣帶A山黃麻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90
【圖63】 上谷關樣帶A栓皮櫟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91
【圖64】 上谷關樣帶A九節木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92
【圖65】 上谷關樣帶A玉山紫金牛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393
【圖66】 上谷關樣帶B死亡率分佈示意圖(小箭頭所示為坡向) 396
【圖67】 上谷關樣帶B新增率分佈示意圖(小箭頭所示為坡向) 396
【圖68】 上谷關樣帶B之植株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0
【圖69】 上谷關樣帶B之植株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1
【圖70】 上谷關樣帶B相思樹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2
【圖71】 上谷關樣帶B山黃麻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3
【圖72】 上谷關樣帶B楓香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4
【圖73】 上谷關樣帶B香楠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5
【圖74】 上谷關樣帶B長梗紫麻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6
【圖75】 上谷關樣帶B構樹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7
【圖76】 上谷關樣帶B白匏子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8
【圖77】 上谷關樣帶B野桐之動態分佈圖(2001)(單位方格為10×10m2) 409
【圖78】 第1林班台灣扁柏純林舊照片 426
【圖79】 台灣扁柏純林舊照片(佐佐木舜一,1922) 427
【圖80】 第2林班紅檜—闊葉樹優勢社會剖面舉例(轉引陳玉?,1995) 428
【圖81】 紅檜優勢社會(轉引佐佐木舜一,1922) 429
【圖82】 1915年1月1日拍攝的阿里山神木(相馬氏攝) 430
【圖83】 阿里山神木步道及巨木步道兩側植物標示 456
【圖84】 奮起湖地區地形概觀 583
【圖85】 大凍山植物調查路徑及轉彎測量點標示 588
【圖86】 奮起湖環湖步道測量點標示(修改自阿里山風管處,劉朝治建築師事務所製圖) 600
【圖87】 新竹縣尖石鄉鳥嘴山腹植群勘調示意 632
【圖88】 雷擊紅檜樹基測量示意(網底為雷擊後破裂面,此圖順延坡面繪製) 636
【圖89】 紅檜並木樹基測量示意(打斜線處為人為破壞部位) 637
【圖90】 活並木樹基測量示意(打斜線處為人為破壞部位) 638
【圖91】 大扁檜樹基測量示意 640
【圖92】 烏石坑植被調查樣區位置(*表示樣區位置) 665
【圖93】 烏石坑9.21地震後台灣櫸木優勢社會長條帶狀樣區剖面示意圖(2001.07.28) 667
【圖94】 台北各風向百分率圖 686
【圖95】 台北各風向相當速度圖(公尺∕秒) 686
【圖96】 內湖之地形概要及植生型分佈圖(轉引蘇鴻傑,1975) 687
【圖97】 研究地區樣區編號與觀測紀錄點(星號);1 ~ 12轉引蘇鴻傑(1975) 689
【圖98】 典型台北市近郊次生林剖面示意;海拔80 ~ 50公尺,坡度約45°,坡向E90°
(木柵.石壁坑) 690
【圖99】 近郊典型次生林優勢樹種重要值(胸高截面積)之分佈曲線(木柵.石壁坑) 690
【圖100】土壤樣品中種子萌發日誌圖,圖右之樣區編號即表107中所列單位 696
【圖101】原始森林下表土樣品種子萌發數;20包平均值 698
【圖102】單坡面320平方公尺內,白匏子之年齡組級結構(木柵石壁坑) 699
【圖103】90平方公尺均質環境內,山黃麻族群年齡組級結構(台北縣銀河洞) 700
【圖104】不同年齡之山黃麻族群(依平均直徑組級)植株密度變化(近郊12樣區) 700
【圖105】山頂、頂下型之次生演替系列 701
【圖106】中坡型之次生演替系列 702
【圖107】水生演替系列 703
【圖108】下坡型之次生演替系列 703
【圖109】研究地區略圖;星號示研究地點 736
【圖110】南鳳山測候站生態氣候圖 739
【圖111】台灣櫸木林剖面結構 742
【圖112】第一樣區台灣櫸木及樟葉楓族群之胸徑組級結構 743
【圖113】第二樣區台灣櫸木、樟葉楓及狹葉櫟族群之胸徑組級結構 744
【圖114】阿里山千金榆及青剛櫟族群之胸徑組級結構 746
【圖115】屯子山區台灣櫸木林演替之假說 748
【圖116】研究地區,隸屬花蓮縣玉里鎮 761
【圖117】玉里地區生態體系暨土地利用型簡要示意 762
【圖118】研究地區簡圖,比例尺十萬分之一 781
【圖119】研究地區演替推測系列;虛線表示並無調查樣區之社會單位 789
【圖120】花蓮測候站生態氣候圖 791
【圖121】綠水測候站生態氣候圖 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