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文∕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柯華葳教授
讀傳記的目的不論為何,總要弄清楚傳記主人是誰,為什麼值得有人為他作傳,他的特色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一些特色,以及傳記中的描述與評論是否可靠。
本書主人是康熙,他八歲作皇帝,作了六十一年的皇帝,號稱十全老人,在中國歷史上能作這麼久的皇帝,一來要身體健康且長壽,二來要有相當能耐,不被扳倒。顯然康熙兩者皆有,這就值得為他作傳了。
在這麼長的歲月中,康熙做了哪些值得記錄下來的事?
康熙以八年時間,在康熙二十年平定中國南方雲南、福建、廣東據地為王,軍隊日益壯大,是清廷威脅的三藩。
康熙二十三年收回澎湖和台灣由,並設立行政機構。
康熙二十四年開始驅逐長年侵犯東北的羅剎(俄國),直到康熙二十八年,雙方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保住東北領土。
康熙三十四年,皇帝親征在中國西北一直與俄皇有勾結的葛爾丹,事實上,康熙十七年,葛爾丹就統治天山以北地區,不准西北各部落進貢清朝。
看起來,康熙作皇帝61年,至少有34年都在為疆土辛苦征戰。這還不是最辛苦的。八歲登基的康熙,因著年紀小,當時設有輔佐其執政的「輔政大臣」,但是大臣各有所覬覦,其間爭執與糾紛不斷,加上鰲拜的囂張,無視康熙的存在,讓人讀的心驚膽跳,可以想像幼年皇帝心中的委屈與危機感。這當中的宮廷政治學,包括娶太太、解決西藏喇嘛問題等,如何深思遠慮甚至說是勾心鬥角都足以讓康熙大大煩惱。
除了外患與宮中內亂,不斷的天災、人禍更是皇帝的大考驗。中國黃河、淮河的水患一直是民間疾苦的來源之一。政府不是不治水患,但不是人謀不臧就是治水方法不對。康熙治水初期有一樣的問題,派去治水的大官拿到了一大筆治水銀兩,多數中飽私囊。這些官員一定以為多年來一治完水,水患一來又沖毀,一切回到原點,治不治差別不大。這是人禍。為真正改善水患,康熙找到一大臣名靳輔,靳輔研究過去治水的利弊得失,調查各地百姓的看法,寫出一詳細治水計畫,康熙覺得合理,給他一大筆錢。這自然會引起其他官員非議。一場政治拉拔戰,讓工程做做停停,甚至勞駕康熙親自出巡督工,直到康熙五十歲寫道:「河工事告成」,工作暫告一段落。此時皇帝應該可以鬆一口氣,不幸的是當了太子四十年的兒子胤礽想登基作皇帝,一場皇位戰,不但要保自己還要保他心目中的繼承人,這當然叫這一位在位太久的皇帝再陷入傷心與痛苦中。
看康熙經歷的這些事,不免叫我想起俗語稱一個人命好為「皇帝命」,說他像皇帝一般,但是康熙這一位皇帝命顯然是一直處在動盪與計算中,計算如何度過各種困難。 雖困難多,不可否認的,康熙逐一面對,不論花費多少時間,一一解決是其特點之一。
稀奇的是,命苦的康熙幾乎每天都找時間讀書。是的,康熙是一位讀書人,即使日理萬機(包括親自閱讀與批示每一件奏摺),至少每兩天與宮中老師討論各種學問。他向中國老師學也向外國籍老師學。我們可以想像康熙皇帝「手不釋卷」,隨時有書在手邊,一得空就讀書的樣子。康熙向外國傳教士學數學、幾何、拉丁文、世界地理、各國狀況。學到的知識,馬上實作,如蒐集氣象資料、繪製「皇輿全覽圖」(中國地圖),以科學精神判斷「時憲曆」比傳統的「大統曆」和「回曆」正確。這些知識都幫助康熙在處理國事,如治水、製作新火砲上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對其思考邏輯上的助益,例如他接受解剖學與西藥。他也派使者到歐洲考察以得到中國人看歐洲的第一手資料。當然康熙也鼓勵外籍教士將中國的古書如「四書」、「易經」、「詩經」翻譯成外文傳到中國以外的地區。
康熙的好學有目共睹,他的外籍老師記錄到:五六個月,我們教他幾何他都懂了,「他自己讀了二十次」。學到的知識,康熙將之編輯成書,他也整理古籍和自己的筆記與讀書心得加以出版。今天我們還讀的「古今圖書集成」、「康熙字典」就是這位有見識皇帝的工作之一。在傳播知識上,康熙的編輯與出版工作是被後代肯定的。這也算是康熙特點,好學且善用知識,值得書寫一番。
但是內亂外患不斷,康熙怎麼能保持不間斷的學習,他又如何面對各種難題存活下來?不可否認的是孝莊皇太后在宮中經歷三朝皇帝,學到許多宮中處事待人的思考與處理方式,瞭解大臣間的恩恩怨怨,在一旁「盯住」宮廷狀況,幫助康熙度過許多危機。但是我們無法想像「四歲的時候就早晚讀書,沒有一天休息」,甚至「讀書累到咳血」。這是怎樣的孩子?天賦異稟?意志堅強過人?還是皇太后嚴苛過人,造就康熙?當然另一可能是寫史的人「言過其實」。這些要讀傳記的各位讀者自己去判斷。肯定的是從小作皇帝,康熙越作越清楚自己是皇帝,知道皇帝該有的作為,因此他或是吸收知識或是平亂、治水等都有一清楚目標:使人民有安定的生活。
本書作者朱秀芳老師對學生有濃的化不開的「偏好」。他給孩子「希望」,要孩子學「好」。因此他寫康熙不難看到「好為人師」的影子。他揣測學生讀者可能不懂某一些名詞或背景,因此他會加以解釋,如「喇嘛」的意思和選任等。書中關於康熙學習的篇幅相對顯多,是朱老師對小讀者的期許。此外,書中他寫下一些「評語」如誠實的、好學的、勤學的、親民愛民的等等,也是希望孩子去學習。
讀完康熙,我們佩服,亦覺得康熙的一生不可思議。皇帝雖離我們好遠,但是領導者離我們不遠。在民主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審視」領導者,每個人也都有機會作領導者。朱老師要我們讀讀康熙,反思這一位老皇帝與我們今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