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女之吻》作家曼努維爾.波伊格1968年劃時代的長篇小說。
幸福是我寫作的意念。──波伊格
激情在電影裡要好過現實生活;你只需要受苦受難九十分鐘。──波伊格
1962年8月5日阿根廷作家波伊格人在羅馬跟他的密友在餐廳吃晚飯時,他們看到隔壁桌正在看的報紙頭條是瑪麗蓮?夢露死於自殺,兩人心情極其惡劣,就在這時波伊格首次提到他正在寫的東西,當時他還不知道他在寫什麼,原本他想寫一部有關他童年生活的電影劇本,卻成了角色近乎獨白的思緒,當時他稱這樣的畫外音(voice-overs)為「腦裡的鳥群」,他經常一寫就三十頁沒有斷行。在其中以其羅生門般的聲音纏繞,真相往往出其意表,然後這些以他家裡某個阿姨或是某個堂兄及表妹的「聲音畫像」,他了解到他要寫一本體質特異的小說,其中包含多人稱對話(同一地點一段時間內不同人說話聲音的聚合)、電話(一個正在說話的角色正在跟讀者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的角色說話)、數段不同角色人物的獨白思緒、某些角色所寫的作文比賽、日記、日常隨筆以及信件等,書名隨後題為《被麗泰.海華斯背叛》。小說於1965年完成,因為其風格內容過於殊異,直到1968年才出版。寫作期間他曾寫信給麗泰.海華斯,向她簡介小說內容:「這本小說發生的時間是在1933到1948年的阿根廷,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個從首都得坐十二小時的火車才到得了的彭巴草原小鎮。住在那個小鎮裡,對外唯一的真實就是活在電影的世界裡。只有在電影開演,燈光亮起來的時刻,還有電影明星的字幕打在螢幕上時,小男孩的生命才開始鮮活起來,然而這些璀璨美貌的女明星也開始成為他內心世界衝突的開始。……」
作者簡介
曼努維爾.波伊格 (Juan Manuel Puig)
1932年12 月28日晚上兩點鐘生於阿根廷荒涼的彭巴草原小鎮維耶加,時值炎熱的盛夏,為家中長子。多年後他接受訪談時說:那裡什麼也沒有,除了電影院。小曼努維爾從小跟母親瑪麗亞常去電影院看好萊塢的通俗電影。大學主修哲學,1956年取得布宜諾斯.艾利斯義大利學院的獎學金,他決定到羅馬的市立電影學院念電影。最早他想要成為一個音樂家,然後想成為一個電影導演,接著想成為一個電影編劇,在這些志向都終告失敗之後,他成了一個獨豎一格,別無分店的小說家,正像他自己說的:「不是我選擇了文學,是文學選擇了我」。1962年他開始寫纏繞的思緒獨白,這些篇章隨後以愛看電影的小男孩多多為中心,隨後成為他代表作的長篇《被麗泰.海華斯背叛》。以通俗文化的陳腔濫調、多愁善感卻寫盡阿根廷小鎮群像的真實。波伊耶格死於1990年7月22日清晨4點55分,於墨西哥小城Cuernavaca,得年57,其死因頗有爭議,一說為愛滋。一生出版八本長篇,其中以他1976年出版的《蜘蛛女之吻》最為聞名。 一生流離漂蕩,在世界各地遷移,波伊格小說中的諧擬、反諷、俗媚、敘事上的多層理,加上多人稱聲音的纏繞,被視為是camp風格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