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1章 現在孩子需要的「生存能力」和「忍耐能力」
「生存能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
「生存能力」的基礎在於基本的慾望--「想要」「想知道」「想做」
過度滿足「慾望」,會失去「幹勁」。
今後孩子的教育,必須教導「忍耐能力」。
第2章 培養孩子有忍耐能力
不行就是不行,父母態度堅定,可以培養孩子「抗拒誘惑的忍耐心」。
孩子一哭便言聽計從的母親,總是培養出愛撒嬌的孩子。
擁有盡善盡美的玩具,使孩子的想像力貧乏。
寬待拿取朋友東西而毫不在乎的態度,將養成「偷竊」的習慣。
超過需求的零用錢,只會痲痹孩子的金錢觀。
在「想要但必須忍耐」的反覆過程,孩子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體會忍耐、等待之樂的孩子,可以和同伴快樂地玩耍。
無法獲得媽媽認同的不滿想法,會表現在對朋友的使壞上。
孩子從小和同伴接觸,可以培養出與朋友遊戲同樂的能力。
以孩子為主的幼兒教育,未來恐怕會培養出「自我中心兒」。
習慣於吃光不喜歡的食物,可以培養孩子的「忍耐能力」。
偏食,是嬰兒時期養成的習慣。
給太多甜食,是一件危險的事。
即使孩子不喜歡,媽媽也必須努力,讓他嚐試吃吃看。
第3章 培養孩子有幹勁
少動手、少開口的媽媽,培養出「自動自發的孩子」。
做不好是理所當然,做好也是理所當然。「有做的勇氣」是必要的。
不說不行的孩子,會變成說了也不行的孩子。
擁有被愛的自信,才能教養出「和善待人」的孩子。
只聽信自己孩子的父母,以偏差的愛,只會培養出自我為中心的孩子。
回應父母的期待,過份用功當個「好孩子」,將使孩子想在外面透氣。
有餘裕的父母,可以誘發「孩子的幹勁」。
設想周到的教養方式,會奪走孩子的幹勁。
依賴欺騙的媽媽,將使孩子失去信任感。
威脅孩子的媽媽,將會培養出把大人的話當耳邊風的孩子。
第4章 培養孩子有表達能力
培養孩子對同伴的爭奪說「NO!」
尊重孩子說「不」,是非常重要的事。
與同伴爭奪玩具或吵架,是了不起的自我成主張表現。
培養能說「不」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事。
撒嬌時說的「不要」,跟自我主張說的「不要」,其實是兩回事。
給他判斷機會,可以培養出「自己思考、行動的孩子」。
給孩子自我判斷的機會,絕對有其必要。
這麼一來,必然「造就」等待指示的孩子。
幼兒時期自由自在地遊戲,是奠定孩子自主性的基礎。
認真回答提問的媽媽,可以培養出「聽人講話」的孩子。
母子過於緊密,往往使得孩子喪失語言表達的能力。
愚弄孩子的媽媽,將播下孩子被愚弄的種子。
首先,從耹聽孩子的話開始吧!
第5章 培養孩子有守規矩的能力
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可以讓孩子過規律的生活。
「夜晚型」的孩子,凡事容易吃虧。
要清楚界定大人與小孩的時間分布,讓孩子明白。
孩子一旦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父母教養起來格外得心應手。
願意等待的媽媽,可以培養出「會整理的孩子」。
整理是全家人的事。
媽媽每天代勞的結果,就會培養出沒有整理能力的孩子。
0歲開始,也可以訓練孩子「整理」。
不可以過度追求完美
教養按步就班、界定清楚的媽媽,可以培養出自在成長的孩子。
一昧「自在伸展」,也會造成孩子缺乏責任感。
有禮貌的孩子,將會是界線清楚的孩子。
過度保護,往往是「母性」作祟。
學會用餐禮儀,能培養孩子的「忍耐心和感恩心」。
好好地用餐,是孩子遵守用餐禮儀的第一步。
用餐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自發性、禮儀等等,這是教養的要旨。
第6章 育兒也要界定清楚
「哭了給奶喝」「哭了就抱抱」是育兒的一大錯誤--讓孩子體驗到,哭也要不到東西,他才能記住忍耐的感覺……
「不能讓小貝比哭」是天大的誤解。
媽媽教養孩子,採取「百依百順」的方式,會使孩子根深蒂固地以為,媽媽會順遂自己的意思而給予協助。
有時讓孩子哭一下是必要的
不需要再陪睡--如果上床前已陪孩子玩一段時間,其實不必再陪睡。
「一個人睡覺」培養孩子的獨立心。
媽媽陪睡,是為培養出「自我中心兒」而推波助瀾。
用電視、錄影帶守住孩子很危險--以一天一小時為宜……
電視、錄影帶會損壞孩子的「幹勁」
嬰兒時期就讓他一個人玩,毋需用電視、錄影帶守住孩子。
電視是讓暴力萌芽的溫床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