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小吃》將全島分成北、東、南、中四大區,作者實地走訪島內十五縣,記錄下各地美食的口感、食材及作法,並拍攝有多幀照片,讓人尚未親臨現場,即可感受當地的美食氣氛。
本書與其他美食書最大的差異點是:作者透過觀察,發掘各地小吃其背後的地理、氣候、人文因素所造成的食材差異,或是過往歷史所造成的飲食傳統,堪稱好看又營養,看了書再去「覓食」,更能讓人一舉成為「非在地的內行人」。
《台灣的地方特產》首先概說地方特產的定義,再述及荷據以來台灣地方特產的演變,然後探討近二十年來,各鄉鎮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間發展出不同特色的物產,又如何配合產業文化活動的舉辦等,來振興產業;其次依北、中、南、東部與離島,先分述各縣市的地理、歷史及氣候對產業發展的影響,再一一介紹縣內地方特產的特色、形成背景、發展狀況,以及具口碑的名店和老店等,是讀者進行鄉土特產深度之旅時的最佳指南。
美食隨身冊將台灣的小吃所介紹的店家仔細地依縣市標出所在位置,務求讓人可以看得到、吃得到,另外,也有該縣(市)地方特產伴手禮的老店資料,想要按圖索驥的讀者只要帶著隨身冊即可。這本限量的手冊還貼心地以書面紙印刷,如果在旅程中發現美食小店,還可以在上面作記號,方便與同好交流自己的獨家資訊喔!
本書特色
1.讀這本書的時候,輕鬆一點的,可以把它當成旅遊指南;嚴肅一點的,可以依此為本,設想各地發展觀光餐飲時可以思考的方向,是一本相當好用的地方地理+美食的參考書。
2.作者以地理環境、自然氣候、族群人口及產業歷史等角度,引領讀者認識台灣110項鄉土特產,其廣度及深度均不同於坊間一般的消費性書籍。
3.在精挑細選的110項鄉土特產中,作者並介紹了不同特產的名店和老店,是讀者進行鄉土特產深度之旅的消費指南。
4.出門時不必費功夫把店家資訊一一抄下了,帶著合購的贈品美食隨手冊,方便又好用!
目標讀者群
1. 喜愛遊山玩水、吃吃喝喝的旅遊者
2. 喜歡品嘗地方美食者
3. 關切地方觀光發展者
4. 對各地風俗民情有興趣者
5. 對台灣鄉土產業及歷史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文史工作者或教育工作者
推薦序作者
蘇成田(觀光局前局長、現任中華大學餐旅管理學系主任)
葉怡蘭(美食旅遊作家、東京五星級伴手禮的推薦者)
作者簡介
文字/李怡君:
喜歡奇怪的人、事、物,喜歡在採訪中發現人的故事與感動,喜歡屏東的溫暖與熟悉,寫作文是工作,放眼看天下才是樂趣
攝影/廖俊彥:
喜歡水生植物與木工的攝影師,也藉著爬高山來看不同面貌的台灣,用相機記錄自己的生命歷程與感動,因為喜歡屏東,目前定居在屏東,享受南國溫柔的藍天與和風。
陳彥仲
懷抱作家夢想的資深撰稿者,喜愛文字、Nikon、老事物、新體驗。台大歷史系、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畢業。著有《台灣的藝陣》(合著)。
葉益青
習於晃蕩,生活充滿變化的六年級前段班,夏日出生。喜歡嘗試老玩意新把戲,玩過廣播,愛寫愛拍愛閱讀,好吃和睡,養有一隻迷人的胖美貓,貓言貓語不斷。寫過《蔬菜美味事典》、《台灣的市場》、《美術台灣人》(合著)等。
羅秀華
自由奔放的射手座,以客家農村血統為傲的客家妹。靜宜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達璟文化、講義雜誌採訪編輯,巧連智月刊文字編輯,現為自由工作者。著有《台灣的老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