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藝術
- 作者:蓋.川崎
- 原文作者:Guy Kawasaki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5-12-1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245049
- ISBN13:9789861245041
- 裝訂:平裝 / 33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該如何才能把創業的點子化為行動?完美的銷售行為具備哪些要素?怎樣在與對手鬥智時大獲全勝?如何不花大把銀子就能創立品牌?每個草創初期或重新整頓的企業都曾面臨以上的問題,而前蘋果電腦的行銷天才蓋伊.川崎為你提供了完美的答案。
無論你夢想成為下一個微軟,或者只希望創造一個能夠在改變世界的非營利組織,創業的藝術這本書將告訴你,在推出新產品、新服務和開辦新企業或組織時,有哪些步驟是不可或缺的。
它也教導管理人在創業時如何跳脫企業慣有的思考模式,藉此幫助他們培養出領先群雄的企業體所必備的勇氣和創意。
川崎提出了GIST的概念─Great Ideas for Starting Things,以他在科技產業前線的親身體驗,在書中傳授讀者建立品牌、打通人脈、網羅人才、行銷手段等等的相關技巧。許多企管書籍一開始都有一個嚴酷無比的自我反省步驟,要求你判斷自己是否真正要投入創業的這項艱鉅任務。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問題:l 你是否能忍受薪水低但工作時間長?l 你是否能應付接踵而至的拒絕?l 你是否能負起照顧一打員工的責任?事實是,要事先回答這一類問題是不可能的,而且它們終究是毫無意義。一方面動動嘴吹吹牛不花一毛錢,你說你願意做一件事並不代表你真的會去做。
而另一方面,瞭解自己心存懷疑與惶恐並不代表你無法成功創業。你現在如何回答這些問題的方式,幾乎無法預言你冒出好點子時會採取甚麼實際行動。
作者簡介
蓋.川崎(Guy Kawasaki)
川崎畢業於史丹佛大學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曾擔任蘋果電腦的麥金塔軟體顧問,以及蘋果電腦的創意總監,是麥金塔電腦竄起、重振蘋果電腦雄風的三巨頭之一(另外兩位是賈伯斯與約翰.史考利),後來並榮登蘋果電腦的「Apple Fellow」--享有此頭銜的員工可以享受公司的特別禮遇。
蓋.川崎被創業家(Entrepreneur)雜誌稱為創業大師,他在矽谷高科技界,以富於創業精神享有盛名,一場演講的出席費用高達四萬美元。他目前是車庫科技創投公司(Garage Technology Ventures)執行長、《富比士》雜誌著名的專欄作家,同時是八本企管暢銷書籍的作者。
著作包括《銷售夢想》(Selling the Dream)、《如何逼瘋對手》(How to Drive Your Competition Crazy)、《麥金塔風範》(The Macintosh Way)、《策略革命家》(Rules for Revolutionaries)等。
事實上,沒有一個人真正知道如果他*是企業家時會如何─直到他真的成了企業家─有時甚至到了這時候還不知道。在創辦任何新企業時,其實你應該問的問題只有一個:我是否想要創造意義?
所謂朋友,就是你可以向他掏心掏肺的那個人,不管好事壞事都可以對他傾吐。我知道他那雙溫柔的手會收下我的心事,在篩選過後留下值得收藏的,然後將其餘的以善意的氣息吹走。 ─軼名
推薦序 愛當老闆的台灣人,仔細看
前言 關於創業,你問對人了
起
第一章:起步的技巧
承
第二章:定位的藝術
第三章:推銷的藝術
第四章:撰寫商業計畫書的藝術
進展
第五章:以小博大的藝術
第六章:招募人才的藝術
第七章:集資的藝術
擴散
第八章:結盟的藝術
第九章:打造品牌的藝術
第十章:造雨的技巧
義務
第十一章:成為君子的藝術
後記
索引
愛當老闆的台灣人,仔細看
華人是世界上愛當老闆的民族,不信的話,你從世界各地的機場,到台灣夜市海產攤,在兩個以上的台灣人身旁聽他們聊兩小時,話題九成九和生意脫不了關係。不過,台灣人有最敏銳的商業點子,卻也有最莽撞的經商行為,為了避免辛苦半天換來一場誤會,在你想當老闆之前,建議大家看看蓋.川崎這本《創業的藝術》才動手。
華人的身體裡頭流動著經商的血液,我們的遺傳基因裡頭各自帶著做生意的DNA,因此我們往往只憑著一股熱忱投入創業。募集資金找金主的時候是如此,也想憑這股熱情來招納好手加入,幾個朋友談一談就起步了,從合夥開店到以億為單位的合資,很多台灣商人都是這麼草莽的豪氣。我看了這本書之後,不禁也覺得當年的創業行為,實在該多點理性思考,加上旁人的客觀評析,可以少走些辛苦的路。
因為,這種粗放的創業決策過程,固然使得新手老闆們很快起步,卻也經常因此讓意想不到的、做生意的「眉眉角角」導致諸事不順。蓋.川崎這本幽默卻又實用的書讓我們知道,「創業投資」——咱們台灣人說的金主——可是一門高度理性分析的專業,未來的老闆們,除了要讓自己的創業點子通過老經驗金主的批評考驗,還要掌握溝通的技巧,讓金主不只是出錢,還能幫你找到市場、提升產品的創新層次,甚至幫你找到好手加入。如果是企業內部員工創業,這種勾勒事業藍圖的思考邏輯,可能得更清楚呢,因為會有更多嚴厲的眼光在一旁伺機拉你下馬。
找金主當然不是我們創業的目的,在實際的募資經驗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老闆不能獲得金主賞識。這麼一來,我們就要打道回府嗎?當然不是,向投資金主提案,是一個檢討你的技術、點子、陣容班底和經營模式的機會。蓋川崎說,你應該對自己、對夥伴、對上司、對出資者提案二十五次以上,才能真正熟悉你將要做什麼事業,這是一個讓你成竹在胸的過程。
而在提案的四處奔波過程中,新老闆更不能停止經營的腳步,也就是說,創業者不能坐在那裡等錢進來,得用「以小博大」的方式,讓新事業真正起步,先賺進現金,公司才能活起來。經過股票狂飆的年代和網路泡沫化之後,能有把公司初步經營出良好基礎的人,才能換到更多人的信任—包括金主和一起創業的員工。
台灣老闆倒是很懂得以小博大,不過也往往變成小鼻子、小眼睛,成了員工眼中的小氣老闆,投資者眼中格局不大的小商人。關於這點,蓋川崎提出一些把錢花在刀口上的建議,也指示新手老闆們,千萬別把錢花在面子上,要看清什麼節骨眼才算是「大事」,把資金花在這種大事上頭。
在看︽創業的藝術︾時,我不禁揣想;蓋.川崎老兄一定是有感而發;因為他一年到頭來實在看了太多無厘頭的新事業企劃書,為了不再浪費自己(和提案人)的時間,能把金錢也買不到的寶貴光陰花在「大事」上頭,他索性寫一本創業者最需要的書。難怪矽谷的超級金主、紅杉創投的合夥人莫里茲看了這本書,不禁想把內容貼在公司網站上面,讓出資和出點子的人都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