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目的在探索成就台灣過去五十餘年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本書的編排,主要從奠立台灣社會生命力的階級、族群和性別開始,並擴及家庭和社會價值、空間面的城鄉關係、公民組織/社會形成、以及世代差異等共七章。作者群為台灣社會學界的中生代學者到新生代的博士生,從他們的研究成果和人生經驗來探討如何「凝聚台灣生命力」。因此,每個章次除了深入討論造就台灣生命力的歷史外,也都對當代的困局和如何進一步去凝聚力量來面對問題等議題作了對應的論述。
本書的另一個目的是將社會學的研究成果與社會大眾分享,因此在研討會舉辦之初,就約定文章的格式和文字盡量不要過於學術,盡量以一般人的語言來說明,但這樣的要求是否達到原先設定的目的,就需由讀者自己去評斷了。不論如何,編者希望將學術研究普及化,也希望能夠為台灣的未來盡一份心力。因此,此書的成果,毋寧也是一個社會學家的學術實踐,提供了學術研究與社會對話的寶貴機會。
作者簡介
王永慈: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副教授。
王宏仁: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教授兼代所長。
王振寰: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吳嘉苓: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李丁讚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章英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黃書緯: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班。
陳介玄: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潘美玲:元智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蔡慶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班。
蔡明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藍佩嘉: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關秉寅: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