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芥川的藝術、思想、人生語錄(類似傳統日本的思想隨筆、札記)第一次在台灣出版,與坊間芥川的小說作品不太一樣,可讓台灣的讀者接觸到這位早夭的作者其內心思維。本書分為九輯,並收集芥川雲遊中國的數張照片,是了解芥川內在世界的一本典藏級作品。
「人生比不上一行的波特萊爾。」這是鬼才作家芥川龍之介發自肺腑的惋嘆。本書收錄芥川對哲學、藝術、思潮流變、人生存在與虛無、中國之行……等所思所感,共分9輯,此書可說是芥川探討人生答案的最後遺書。令人驚訝的是,身為傑出小說家的芥川,竟然在書中寫出「最優秀的小說家,是『通達世故的詩人』。」仰慕中華文化,他的律詩、絕句深得風雅三昧;而對於《聖經》故事的如數家珍、犀利見解,更可看出他的博學多才與涉獵之廣;〈小說作法十則〉,對於有心創作者不無啟發。讀者可以感受到芥川是一位以血淚寫成的文字的大師!其作品到現在還能感動各地讀者,絕非浪得虛名。
本書特色
◎附錄芥川的漢詩稿,華文出版首見!
◎本書內文多為芥川氏第一次以中文出版,不同於已出版的芥川書籍內容!
◎本書雖是思想隨筆,內容卻以穿插芥川所設定出的主角發言,帶著幾分全知觀點小說的性格,也有些編者將它視為小說類與雜文的混血。
作者簡介
芥川龍之介,1892年3月1日生,由於生於辰年辰月辰日,故命名為龍之介。芥川家是士族之家,愛好文學、美術、戲劇,家中充滿濃厚的江戶文人氣息。1902年和野口清真、清水昌彥等同學發行傳閱雜誌《日之出界》,擔任封面的圖畫、編輯、執筆等工作,以溪水、龍雨等筆名發表作品。1906年與大島敏夫、野口真造等人發行傳閱雜誌《流星》(後改名為《曙光》),芥川身兼發行人及編輯,刊載<二十年後的戰爭>等文。
1914年發表處女作<老年>及戲作<青年與死>,1915年於「松陽新報」發表<松江印象記>首次署名芥川龍之介。1916年2月於第四次「新思潮」創刊號發表<鼻>,獲得夏目漱石的讚賞。1921年三月至七月,以大阪每日新聞社海外觀察員的身分到中國考察。這趟中國之旅,損害了芥川的健康,使得芥川晚年飽受失眠症及神經衰弱之苦。這種身心的衰落也使得芥川文學轉而傾向現實風格。
1927年4月7日於帝國大飯店,與妻子友人平松麻素子計畫自殺,但未遂而終。7月23日於田端自宅服安眠藥自殺。1935年菊池寬設立芥川文學獎,至今依然是日本新人想成名文壇最具權威的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