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術家一百年(1905-2005):潘小俠攝影造像簿

台灣美術家一百年(1905-2005):潘小俠攝影造像簿
定價:900
NT $ 711
  • 作者:潘小俠
  • 出版社:藝術家
  • 出版日期:2005-03-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487419
  • ISBN13:9789867487414
  • 裝訂:精裝 / 376頁 / 21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本書的拍攝從1987至2005年,歷經十八年完成,包含日據時代美術家三十七家、大陸來台美術家二十二家、戰後美術家九十九家、素人美術家三家、原住民美術家十七家。像作家用筆寫歷史、畫家用畫筆畫歷史、攝影家用相機記錄歷史,這本書的意義是記錄台灣近百年美術家的風貌及美術歷史的鏡位。

  相機記錄下他們創作的身影,這一百七十八位美術家亦穿透相機的鏡頭,跨越時空的限制,凝視台灣這塊土地上藝術的軌跡。他們透過影像,真實地再現人間,在快門獵取的瞬間,潘小俠已將靈魂的片刻攝入;於是我們想邀請您來傾聽他們——從這一篇篇的造像,聽他們在創作裡的豐盛與甘苦。

  從家喻戶曉的陳進,到一生隱居的葉世強,他們的生命都因創作的專注而熠熠生光,就讓這本造像簿美術史,帶我們閱讀這一百七十八種精神性存在的生命美學。

 

潘小俠自序

  年輕的時候我畫畫、玩雕塑,算是一個文藝青年,也和當時搞藝術的年輕人一樣夢想著去國外見識見識,那時我想去法國學電影、學美術,然而命運卻將我所計畫的方向調了一個頭;就在我準備好一切時,我看到劉其偉老師所著《台灣土著與文化藝術》,這本書燃起了我體內的什麼,於是我就拋下工作和計畫跑到蘭嶼,開始了我至今二十五年對土地與人的熱情。那時我是廣告公司的老闆,突然之間就變成穿著丁字褲在蘭嶼閒晃的雅美人。

  我是一個在士林大廟口長大的人,那裡來來去去各行各業什麼人都有,整天我就是野在外面到處玩。小時候個頭小,廟口那些做生意、討生活的大人的言行相貌,在我看來十分鮮明有特色而且認真動人,或許就是這個時候埋下了拍攝人物、記錄土地生命的種子吧。後來到蘭嶼,在蘭嶼這個遠離文明的地方,人們有一種很接近存在本質的真實,這個東西感動我,我想記錄下,而且是以瞬間的方式記錄,要瞬間鎖住就拿起相機開始拍、拍、拍。我是沒什麼顧忌的人,酒一喝,我就是小飛俠,sake真是美麗夢幻的馬步拉步,激動著我尋找彩虹的生命。拍照很奇妙,好像在那快門的瞬間介入了對方的靈魂,或是說彼此之間的障礙都不見了,我這個人喜歡灑抱灑抱、阿優夷,所以在快門瞬間的與人感通很吸引我。後來大約是在1987年間,我讀到謝里法老師所著《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就萌生一個想法,要用相機跟隨老師書裡的腳蹤,去尋找這些從上個時代起就為著台灣美術專注地耕耘付出的美術家先輩們。

  在解嚴前後的那個時代,我們許多搞創作的人喜歡聚在林鉅經營的「攤」喝酒,幾杯下肚馬步拉步、瑪喇桑之後大家侃侃而談,那時有很多想法,很多對台灣的期待。台灣很特別,有一大堆文化匯集在這,那些西班牙、荷蘭、日本、法國、美國,而屬於本土的一切就只有在台灣,別的地方沒有,我們自己不珍惜還有誰會珍惜?我們自己不聽本土的聲音,還有誰會聽本土的聲音?這樣的理念更支持我持續的拍攝台灣的美術家。

  第一階段是1987至1992年,拍攝日據時代前輩美術家約三十八位及大陸來台前輩美術家約十位。

  第二階段是 2003至2004年,拍攝戰後中青輩美術家約九十位。

  第三階段是 2004至2005年,拍攝原住民美術家約十七位。

  這紀錄拍攝從1987至2005年,前後歷經十八年,完成台灣美術家一百年攝影造像簿。

  像作家用筆寫歷史、畫家用畫筆畫歷史、攝影家用相機記錄歷史,這本書的意義是記錄台灣近百年美術家的風貌及美術歷史的鏡位。

  這計畫進行至今已十八年,而前輩美術家在這十八年來相繼凋零,如今在世的只剩寥寥數人,這造相簿完成出版,目的就是向台灣前輩美術家致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