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過膩了在鋼筋水泥都市森林下討的生活。如果你想嘗試什麼是結合生態與生活的健康居住。……如果你得鎮日困守書桌、辦公桌、電腦桌,憧憬貼近陽光與流著汗水的工作,欣羨頭一沾枕便能呼呼大睡的幸福,也期待證明自己還具有勤用四體的創造本能。
……是的是的!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我們要一起用泥巴蓋房子。」
就從這一封發自德國的mail開始,原來只需要15~20人的協力造屋計劃,卻引來了上千人的熱情湧進;有人暫停手邊的工作,有人攜兒帶女,甚至有人「拋夫棄子」,從台灣各地,從日本,從美國,從德國;有公司主管,有大學教師,有家庭主婦,有藝術家,有剛出校門的社會新鮮人;有大人,也有小孩,一起到南投潭南災區,用沾滿泥巴木屑的雙手,合力為當地的原住民朋友蓋了一棟親切又環保的木頭房子。
這不只是一棟有形的房子,它不僅為921受災戶搭建了一個安身立命的居所,也在每一位參與造屋的志工心中,建造了一座承載著希望與夢想的無形房舍。透過這一個起於小小善念的協力造屋計劃,所有參與者也進行了一趟收穫豐足的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對話。
全書充滿人的溫度、友善與溫暖,而為期一個月的造屋過程、期間所遭遇的困頓與挫折,以及來自四面八方、性格迥異、背景懸殊的眾多志工們各自懷抱的心情故事,全都真摯而深刻地呈現其中。
面對921震災、72水災、艾利水災等一個個重創我們所在的土地、摧毀我們同胞的災難,我們可以做什麼?我們願意為什麼而付出?我們又期待什麼樣的未來?這本書也提出了一個思考與實踐的可能。
作者簡介
胡湘玲
汗得學社(HAND e.V.)負責人,現任職德國魯爾波鴻大學東亞研究學院「跨文化生物科技倫理整合型計畫」。2003年3月,募集義工前往位於921震災區的潭南展開協力造屋計劃。著有《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