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企管叢書大都以作者一己經驗來舉例說明,容易淪為以管窺天。相反的,教科書中抽象的理論、大樣本的實證結果,令人有陳義過高、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很少有作者能學養豐富、實務經驗兼具,敝人雖不才,但是有關於寫本好書所需具備的四種能力(詳見圖0-1,圖形是引用國際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的桌子理論,尚稱足夠。)
很多人看書都喜歡看一個完整的故事,好知道前因後果;我以前的書大都以說理為主,針對同一個觀念(例如「企業家傲慢假說)會舉許多小例子來說明,但是很多讀者都覺得讀得不過癮,也就是不知道故事的完整來龍去脈。
一、有關本書
誠如庾澄慶著名的歌「讓我一次愛個夠」,希望這本書也能「讓你一次看個夠」。此外,書中所介紹的個案都是全球(包含台灣製造業中數一數二的上市公司),不用多加介紹,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讀起來會很有親切感。
之所以選擇上市公司的另一個原因是資訊公開,針對內文不足的地方(像財務報表),你還可以很容易地經由網路獲取充分的相關資料;此外還可以作後續追蹤,以了解中長期戰果(本書只列短期戰果)。
- (一)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在個案研究的本書中,由表0-1可見,除了「立足台灣」的12個本土個案外,另外還有「放眼世界」的4~5個全球企業案例,希望能讓你更有國際觀。
- (二)產業分散
由表0-1可見,本書主要以製造業案例為主。個案介紹的公司皆是製造業,並不是存有「重工輕服(務業)」的心態,而是有形的產品容易比較,(金融)服務比較抽象,而且關於製造業的報導也比較多,甚於資料取得方便性,我們就採取「資料走到哪裡,書就寫到哪裡」的寫作方式。
- (三)時效性高
美國印地安那大學商學院的會計助理教授馬丁在高等會計學課程上,以2001年12月的美國安隆(Enron)的財務瓦解進行個案研究。他說:「這是一個幾乎事事都扯上會計的典型個案。」
一些商學院教授說,他們渴望安隆案能替企業個案研究帶進生氣,因為這些案件太常鎖定在老舊的案例上,像是1970年代福特Pinto汽車酒箱爆炸案。(經濟日報,2002年2月11日,第6版,劉聖芬)
這是美國的大學商、管理學院個案教學的新趨勢,同樣的,從2002年我寫教科書與章末附個案、個案研究,像《策略全球企業案例分析》(三民書局,2002年5月),就是最佳例子。
在事件發生時間的抉擇上,絕大部分是最近二年(本書為2002-2003年)的事件。太久的事,容易令讀者有時過境遷、人事已非的感覺,所以我們盡量挑近期、現在發生的個案。
二、如何活用本書
所以本書各章的焦點大抵跟各章相對應,讓你可以「沒有吃過豬肉,但至少看過豬走路」。
每個個案後面,我們只是象徵性列示五個討論問題,你可以依「5WIH架構」(每個個案也是依此)去導出問題。
個案可以一個人或多人分組來討論,但是最具學習效果的便是自己寫個案,由淺入深:
1.每個個案由你來寫「續集」(PartII、PartIII);
2.另外寫一個新個案,倒如本書寫中華汽車,那你可以寫裕隆汽車,最重要的是能寫出自己公司、事業部的個案。
最後,盼大家覺得這本書跟裡面的個案討論「好好玩」,學習就是要好玩,你讀得高興,也就是我寫書的興趣。
伍忠賢 謹誌於新店
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