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拉‧舒曼是女性主義者最捨不得錯過的研究對象。
鋼琴觸技曲像「鉛筆素描般清晰」的她來自德國萊比錫,十二歲在布商大廈以「音樂神童」之姿首次公開演奏,此後,她以演奏家的身分席捲歐洲樂壇,成為演奏圈的閃亮巨星,演奏技巧凌駕當時的李斯特、蕭邦與魯賓斯坦,並經常為新曲與新音樂家代言演奏,成就不少初出茅廬的音樂家。沉穩、優雅的琴音和獨具的慧眼,為她博得樂壇的敬重和「女祭司」的美名。
她的演奏生涯整整持續了六十年,更在風氣保守的十九世紀,破天荒地執起教鞭在全歐授課,成為樂界少有的女教師。她的學生來自全球各地,回國後將她的理論教法代代相傳,影響所及至今仍不容小歔。
二十一歲生日的前一天,她毅然脫離家庭,嫁給患憂鬱症的浪漫派作曲家舒曼,舒曼的音樂經過克拉拉的詮釋而風靡當代,音樂事業亦因此達到頂峰。這個家庭革命造就了一段唯美激情的愛情,卻也成為多舛婚姻生活的前奏。陸續生下七名子女之後,她展現了卓絕的堅毅,同時扮演妻子、母親與藝術家的身分;一雙詮釋鋼琴藝術的手,既是為家計奔波的手,同時也是安撫丈夫精神的舵手。
如果舒曼沒有了克拉拉,我們很難想像他如何在音符與疾病的鋼索間保持平衡,他的成就如何廣為人知?如果十九世紀樂壇沒有了克拉拉,將改寫女性音樂家在整個樂壇的生態發展。閱讀克拉拉,除了佩服她在音樂上的重大貢獻外,她的堅毅與勇敢,跳脫性別侷限的輝煌成就,更值得大家細細咀嚼。
作者簡介:
南西‧瑞區,音樂學家,曾任教於曼哈頓學院、杭特學院、紐約大學,亦受聘於史丹佛大學女性研究中心,擔任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