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態、歷史背景及地理區位的差異,中國各地的社會文化呈現出紛雜多樣的面貌。這些地區性差異除了導因於客觀條件的不同,如果從常民或社群外部觀察,所謂的「地方傳統」也可能出自外界的想像。本書以明清時期皖北淮河流域傳唱〈鳳陽花鼓〉的社群為例,說明「傳統」與「社群印象」如何產生及傳播。同時也在歷史發展的脈絡下,探討改革開放以來民間傳統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以及超地方的歷史、觀念、社會網絡對社區變遷帶來的影響。
目錄
- 第一章緒論 01
第一節視野與方向 04
第二節文獻回顧 10
第三節研究歷程 33
第四節章節架構 44 - 第二章鳳淮村的時空座落 49
第一節傳唱〈鳳陽花鼓〉的地域與人群 52
第二節生態與聚落 80 - 第三章多族的村社組織
第一節社會活動的組織與方式 99
第二節財富、權威與社區領袖 116 - 第四章社會經濟發展與變遷
第一節鳳淮村的傳統經濟模式 133
第二節集體制度下的鳳淮大隊 140
第三節社區傳統勢力的分裂與整合 156 - 第五章地域、人群與城鄉差別
第一節當代皖北社群印象 180
第二節機運、「本事」與關係:城市謀生的策略 211
第三節原鄉、城市與土地 228 - 第六章經濟分化與新階層的興起
第一節經濟分化過程與背景 240
第二節知識、財富與社會階層 265 - 結語:新知、傳統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