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無盡

生死無盡
定價:250
NT $ 198 ~ 225
  • 作者:余德慧
  • 出版社:心靈工坊
  • 出版日期:2004-01-0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574060
  • ISBN13:9789867574060
  • 裝訂:平裝 / 24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禪師們最常這麼說,但俗人活在忙碌的煙塵中,卻很難理解。我們的生活中總有太多的游移,許多筆記本寫了一半丟在那裡,一堆很少穿的衣服,都顯出我們的心頭很不安定,好像不斷追求著什麼,心卻空蕩蕩的。人好像只有年老的時候才安詳,是不是因為行到暮年,才終於讓我們看透什麼、放下什麼,而懂得品嚐生命的滋味?

  《生死無盡》是余德慧邁入中年心境的散文集。他說,年輕時迷信「科學」,對看不見的「精神」置若罔聞,當時研究的是「沒有心的心理學」,那是一種沒有血肉的知識遊戲,拯救不了生命的煩憂。後來他慢慢轉向,開始安靜地看人,而這幾年他更走進安寧病房去,看盡生死之間的各種故事,對生命、對死亡、對人的心靈狀態,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本書以十七篇散文,串連出余德慧對生死的看法。他探詢活著的滋味,也思索善終的真意。他談童年記憶中的雨聲、談安寧病房中的原住民老人家、談虛無洪流中的心靈之光、談潛意識與夢境,他引用卡繆的小說、惠特曼的詩歌、泰戈爾的散文、印第安人的神話傳說、佛學及禪學經典…,藉此告訴我們:生死之間沒有界限,過去跟未來也都在此刻的瞬間。生命是以「我們」作為起點,而不是「我」。人的活著是跟其他人緊緊相依,人的死去,也是朝向更寬廣世界的一種歸依與返回。

  生命宛若似水年華,它不斷逝去,也不斷迎上來。余德慧提醒我們,要像個美食家,懂得品味生命「當下的風華」:所有的快樂、悲傷、圓滿、缺憾,以及瞬間與永恆。不需要刻意擁有什麼,重要的是去品嚐一切。《生死無盡》初版由「張老師文化」發行,二○○四年重新編排並增收三篇散文,轉由「心靈工坊」再版。

作者簡介

余德慧

  台灣屏東人,一九五一年生。曾任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張老師文化公司總顧問,現任東華大學族群與文化關係研究所教授、諮商與輔導心理學系主任,教學內容包括:文化心理學、宗教人類學、文化諮詢等。他也是心靈工坊文化公司諮詢顧問總召集人。余德慧早年從事臨床心理學,之後因覺人的世界跟文化、經濟、生活等息息相關,在加州柏克萊大學開始埋首於心理、醫療人類學,同時也浸淫在詮釋現象心理學、宗教與臨終照顧等研究領域。著作有:《生死學十四講》、《詮釋現象心理學》、《生命史學》(心靈工坊出版)、《中國人的寬心之道》、《中國人的自我蛻變》、《中國人的生命轉化》、《孤獨其實是壞事》等(張老師文化出版)。

 

抹消生死的界線 余德慧

  雖然我努力尋找宗教感(生命的皈依處),但是我卻不曾從任何宗教的教義獲得任何滋養。在我弟弟去世的「做七」裡,我隨著法師念地藏王經,卻如同閱讀一部佛教斷史。我相信生命的真諦不在教義中,也不在宗教的活動當中,而是在最孤獨的時刻。

  最孤獨的感覺是在我晚上睡不著的時候,起身看著我身旁熟睡的親人。有一天,我們終將看不到彼此,親愛的人終將不見,看著他們的臉孔,我感到無限的孤獨。弟弟去世之後,我在老家的廳堂看著祖父、祖母、父親、母親與弟弟的照片,小小的堂屋的牆壁,掛滿了我的親人照片。他們的不在,我反而覺得不孤單。

  真正孤獨的感覺是在最快樂的時候。尤其當著自己最喜歡的人的眼前,一抹孤獨的疑雲在閃爍之間隱約浮現。我知道人生福華是生命的滋養,但是朝著凋謝的生命怎能永遠巴望著滋養?我們總要準備著凋謝的心情。

  為什麼我總是在最親密的人身上感到孤獨?原本我們與最親密的人說要一生一世在一起的,而這樣的心願恰好是一生最無法達成的心願,就在這心願的盡頭,我們隱約看到一個轉折,那裡有個心願所無法橫越的巨大鴻溝,向我們顯示這個心願的虛軟無力。

  我們不願意對生命說謊,所以我們必須用一種本真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活著。最本真的態度是把「活著」當作問題,而不是理所當然。從一開始,任何個人的出現在地球上往往只是因緣際會的機緣,並不是必然有你這樣一個人。從機緣的角度來說,我們的出現是在千億的基因組合裡,因緣際會的被組合出現。我們帶著祖先的基因,可是並沒有一個可以明白指認的祖先,我們的父祖輩也是在祖先的因緣際會暫時出現的。我們的去世,也只是把自己變成無名的祖先,成為子孫的先行者。因此,任何活著的人都是「返祖」的:返回到整個人類基因庫的無名裡頭。

  但是不要把「返祖」當作一個過渡,把此生當作瞬間。這是很粗糙的邏輯。此生對人類來說,依舊是緩慢的時序,我們度過的日夜與歲月,正是生命滋養自身,就好像植物在泥土裡活著。意思說,時間就是活著。我們在時間裡頭,而不是在時間之外。自傲的錯識讓我們以為可以和時間競賽,其實我們與時間俱生俱亡。於是,我們才會認識到一點:我有幸與一些人在同一個時間活著,我們見面、說話或在電視報紙讀到他們的訊息。同時代的意思是:「我們彼此曾在此世的相同時間共處,我們有了同一時間的遊戲。」這是很重要的感覺,否則我們會把人的生死看做「自家事物」,而把生命感閉鎖在自己的世界裡自我沈溺或哀怨。

  因此,生命是以「我們」做為起點,而不是「我」。我們相互取樂或結怨,我們互相滋養。我們建立起一個看得見的世界。我們在世界裡,被事情豢養。這是世界的正面性。但是任何世界都不能保證這活著永遠存在,我們其實隨時死亡。因此,我們必須懂得在活著裡的死亡。要有這樣的認識很困難,因為我們習慣把活著當作生命的一切,而未曾把死亡當作活著的一部份。太熱切於活著,最後總是被證明是一件蠢事。

  因而我對活著提出「瀕臨」的想法。「瀕臨」的意思是把生死的界線抹消,在任何活著的瞬間都能夠準確的捕捉到生死的同時存在。若喜,則生死同喜;若悲,則生死同悲。這樣的訓練就是我心中的宗教訓練,也是生死學的入門。

  對瞬間的瀕臨察覺,並不是來自冥想或宗教崇拜,而是來自心境。瞬間的心境是黃昏落日,夜裡的星空與睡夢;瞬起瞬滅裡,活著意味著瞬間生命現出與滅亡。生命表面上寂寂不動如恆,暗底裡如潮汐,就好像坐飛機的表面安然,而下飛機的暗底的徼倖感。生命宗教最關鍵的修練,正是在於這個瞬間。

  這本書是對生死學的探討,指出活著的諸種相貌裡的核心應在「瀕臨」。對生死學不瞭解的讀者或許可以得到一些想法。但這還只是粗淺的文章,還盼高明指點。本書的完成要謝謝石佳儀小姐,同時感謝張譯心小姐的校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198
  2. 新書
    79
    $198
  3. 新書
    85
    $213
  4. 新書
    88
    $220
  5. 新書
    9
    $225
  6. 新書
    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