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阿樹:一個女孩的愛、分享與奉獻的故事
- 作者:茱莉‧沙樂門
- 原文作者:Julie Salamon
- 譯者:殷石
- 出版社:智庫
- 出版日期:2003-1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880269
- ISBN13:9789867880260
- 裝訂:平裝 / 27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聖誕樹充滿了驚奇與魅力,總會令人情不自禁地駐足觀賞,撩撥起人對美麗事物的渴望與遐想。
《心中的阿樹》是一個小女孩安娜的故事。安娜由於父母早逝而住進一所修道院,因為寂寞且不適應新環境,便和一棵幼小的雲杉成為好朋友,並?小雲杉取名「阿樹」。他們一起成長,共享自然的奇妙,同時也解開了友誼的秘密。事實上,安娜,也就是安東尼修女,日後傳遞給學生的,正是這份深厚珍愛自然的心。
作者娓娓道出這個愛的故事,故事中隱含了成長、學習愛人愛物,最後與他人分享這份愛,允許這份愛再生、活在他人心中,並永遠被珍惜的道理。
作者簡介
茱莉.沙樂門(Julie Salamon)
曾在《華爾街日報》擔任記者與影評人達十六年之久。她的著作包括深受好評的《魔鬼的糖果》(長篇小說)、《善意的謊言》,以及《夢網》。目前居住在紐約市。
吉兒.韋伯(Jill Weber)
過去任職於克羅爾出版公司(T. Y. Crowell)、賽門舒斯特出版公司(Simon & Schuster),目前從事插畫與書籍設計的工作。作品包括《玩具哨子》童書系列與《期待:每一個新媽媽都應該知道的最不為人知的祕密》。居住於新罕普夏州的弗農丘鎮。
譯者簡介
殷石
台灣大學哲學學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碩士。現為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兼任講師,閒暇並從事翻譯、自由寫作。並參與自然生態影片特約劇本撰寫。譯作有《卡蜜兒》、《內在革命》、《擁抱地球》、《毒害之書》、《環境與倫理學》等,其餘譯作散見各報章雜誌。
推薦序
心中的「阿樹」 《人間福報》社長永芸法師
深秋的午後,收到愛書人智庫文化的發行人華先生送來的贈書「聖誕樹」。
忙完報社的工作,夜晚捧著這本書迫不急待展讀。因為我相信,華先生推薦的必是好書。
夜深,寒氣逼人;我從打坐的姿勢最後縮到被窩裡看。隨著書中的情節,跟著洛克菲勒中心每年要選聖誕樹的關鍵人物--那位園藝長,飛越紐約來到新澤西洲森林裡的修道院,化身為那位安東尼修女,好像自己又回到紐約上州的鹿野苑(Deer Park,佛光山在紐約的一個森林道場)。或許我自己在紐約鹿野苑的森林住過,也是個喜愛大自然、童心未泯的出家人,對於書中所描述的情節,和安東尼修女的故事就特別能感同身受。
安東尼修女和「阿樹」的成長,就像生命的四季,在春、夏、秋、冬的交替中,歷經成、住、壞、空的過程。只是,透過園藝長的慧眼,讓「阿樹」的生命成為永恆,也讓安東尼修女慈悲大愛的故事,啟發世人,留下不朽的一頁。
當我掩卷,窗外繁星點點,雖然淚流滿面,但卻帶著微笑、溫暖入睡。夢中仰望那棵聖誕樹最頂端的星星放光,像亮片一樣,一閃一閃灑落大地。
周末的清晨,我帶著出家眾上陽明山的擎天崗,在一片廣大無垠的草坡上,和我的兄弟們分享這本書。山上冷冽的風在乍現的陽光中飛舞,激起一波波蘆葦的浪潮。我看到大家在大自然的洗禮下,聚精會神的聽我說故事,純真的臉龐與天地相輝映出最美的容顏。
容我引用書中的一段話「任何人,只要他曾經有過朋友,或做過別人的朋友,都知道交朋友是要花很多功夫的;要是這兩者當中有一方是人,而另一方是樹木時,則更是如此。你完全無法得知什麼能使你朋友快樂,什麼會令他憂傷。交談變成一種相當具想像力的遊戲,而安東尼修女顯然已是此中高手。(事實上,假如人們能像安東尼修女費心瞭解樹木一樣去關照他們的友誼,許多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便可以得到改善。)」
在這個疏離空虛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益形冷漠,更別說與大自然的相處了。在一九九五年的耶誕節,一群修女應邀參加點燈儀式,這個感人的故事才被流傳出來。安東尼修女說:「在那裡的人只是在做當年我父親說過他也正在做的事;他們在找尋美。而他們找到了。我的阿樹給了他們美。」
很遺憾,我在紐約第一年的耶誕節,他們熱心的要帶我去洛克菲勒中心看聖誕樹,感受那種氣氛。但我一個出家人,走在曼哈頓熙來攘往、摩肩接踵的人群裡,因不習慣而打道回府。如果我知道聖誕樹背後的故事,我想我就不會以世俗的眼光看待這件事了。
師兄弟謝謝我分享這個故事,我更感謝華先生帶給我讀好書的樂趣。我願推薦給更多人能看到這本書,在每個耶誕節來時,不是只有狂歡,而能靜觀;感謝大自然的賜予,豐富生命的內涵。
這本書,有溫馨的人性,有夢樣的插圖,有優美的譯筆。這應該是耶誕節給自己最好的禮物--重新找回純真的自己;也是給朋友最好的禮物--和他們分享人間真摯的感動。
但願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阿樹」。
推薦後記
一位法師,千里迢迢越洋去見一位修女,為什麼?
為的就是印證「心中的阿樹」。
我在「燕京學社」三個月短期研究,最後的半個月回到佛光山位於紐約上州的鹿野苑森林閉關。我一個人過著如梭羅《湖濱散記》般的隱居生活,享受了前所未有的寧靜和心靈的洗禮。唯一的遺憾就是我一直想去拜訪《聖誕樹》(又名《心中的阿樹》)一書中的修道院和那位修女,卻聯絡不上。
當我正在整理行李,忽然接到Judy的電話。她很興奮地跟我說:「你的夢想就要實現了。」我疑惑地問她這話是什麼意思?她說:「你不是想去見那位修女嗎?」我說:「是啊!可是我們沒連絡上,而我明天就要回台灣了。」她神祕地笑著說:「你是個很有福報的人,我連絡上了,那位修女還健在,可是已調到賓州,兩邊都非常歡迎你去。」
「可是我明天的飛機走啊!」
「你想不想去呢?」
「我當然想去!」
「好!你是明晚的飛機,我們明天一大早出門,我保證起飛前把你送回來。」
這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這趟意外之旅,由林祥鑫開車,Judy和謝淑貞陪同,我們好像要去探險,充滿了不可知的期待;又好像要去郊遊的小學生,一路開心地說笑。林祥鑫被我們感染,也覺此行任務非同小可,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好吧!讓我告訴你們一個感人的故事。
你們自己在紐約住了那麼久,總知道洛克斐勒中心每年都要找聖誕樹來裝飾,對吧?洛克斐勒中心的園藝長,他每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為大家找出一棵聖誕樹,這棵樹必須非常雄偉、非常扣人心弦、非常神奇,當它放在洛克斐勒中心點燈時,不但是紐約,甚至可說是全球注目的焦點。
一九八五年的聖誕節剛過,園藝長已為尋找明年的聖誕樹又開始出巡。直昇機在新澤西州的上空盤旋時,園藝長在一片森林中,以他職業的敏感度,一眼就看到了他要的目標。他興奮地問駕駛員這個森林是誰的?在新澤西州長大的駕駛員看了一眼地圖就說:「修女的。」
「女修道院?太豪華了吧!」
「這不是普通的修道院,小林溪莊園是模仿歐洲的大莊園建的。這座莊園的主人希望他的孩子無論從什麼地方都能看到美。所以,這裡面有各樣的果園和漂亮的小山谷與樹林,他一開始就做了森林保育試驗工作。這棟大房子四面都有窗戶,不管你走到什麼角落,你都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吸引力。」
「那怎麼會變成修道院的呢?」
「主人原計劃將莊園留給他的孩子,但孩子們無心照管。當他聽說有一群修女獻身於照顧世界各處的兒童時,他就決定將此地送給她們。」
「太好了!向修女要聖誕樹,應該更容易吧!」
沒想到,從一九八五年開始,這位園藝長經過十年的溝通,才要到這棵樹。而精采的就是在這十年中,園藝長和修道院的修女們與這棵大樹所發生的感人故事。
這本書的中譯本由台灣的智庫文化取得版權,智庫文化的發行人華先生特別推薦給我。那是一本印刷精美的小書,配上多幅溫馨可愛的插圖。當夜晚忙完報社的工作,我翻著翻著,竟被書中的情節吸引,感動莫名。或許我自己在紐約鹿野苑的森林住過,也是個喜愛大自然、童心未泯的修道人,對於書中所描述的情節,和安東尼修女的故事就特別能感同身受。
安東尼修女和「阿樹」的成長,就像生命的四季,在春、夏、秋、冬的交替中,歷經成、住、壞、空的過程。只是,透過園藝長的慧眼和耐心的等待,讓「阿樹」的生命成為永恆,也讓修女們慈悲大愛的故事,啟發世人,留下不朽的一頁。
後來,華先生請我為這本書寫序,我欣然應允,似乎和這本書又結下了不解之緣,心想新澤西就在紐約旁邊,下次到紐約時一定要親自去拜訪。
那天,我們一早從紐約出發,走495公路,經過快速道路時,因為一輛巴士故障,等了快一個小時才處理好,真是「好事多磨,欲速則不達」。一路看地圖找路,近中午時,我們終於找到地圖所示地址。遠離城市進入森林園區,所有人異口同聲驚呼:「好美啊!」沿路都是修剪整齊的草原,樹木皆高大挺拔,當我們看到遠遠的山坡聳立的城堡上的十字架,我們知道那必然就是新澤西州曼德漢市基督教慈善修女會的修道院了。
修道院的公關特別請到當年負責財務也參與此事的Marionutz修女和我們會談。Marionutz修女八十歲了,氣色還好,但身體虛弱,她說從一九八五年開始,園藝長每天下午都打電話來,後來每年都來問,他們從未放棄要這棵樹。但這棵樹真的太美好、也太重要了,因為就在修道院的正門前,是這個修道院的標誌,也是修女們作特殊禱告和儀式的地方,甚至夏天在此樹下野餐,為城裡來的小孩上自然課。她們幾位較資深看著這棵樹長大的修女一致認為「你們可有許多樹可選擇,而我們只有一個阿樹。」
直到有一天,Marionutz和另一位教植物學的Cletus waldman修女站在窗前俯視那棵樹,Marionutz問她對這棵樹的看法。因為這位修女完全不知道情況,以其專業就說,這棵樹的樹根不深,若是來一場暴風雪可能就不保了。
基於愛護這棵樹,讓它能在最後的生命給世人帶來歡喜、留下美好的記憶,修女們決定捐出。經過十年,這棵樹終於在一九九五年的聖誕節,在洛克斐勒中心點燈、放光,公諸於世。一群修女應邀參加點燈儀式,這個感人的故事才被流傳出來。安東尼修女說:「在那裡的人只是在做當年我父親說過他也正在做的事;他們在找尋美。而他們找到了。我的阿樹給了他們美。」
講到砍樹的過程,雖然已經過了十年,Marionutz修女還難掩傷感,老淚縱橫。她拿出當年從那棵樹留下的一塊杉板給我們看,上面刻著紀念的文字,還有一棵小聖誕樹是從砍下的大樹雕刻而成。
由於還要趕到賓州去探望書中的主角安東尼修女,我們沒有留下用餐就告辭了。臨走,特別到那棵聖誕樹前留影。現在原地所種的樹是後來洛克斐勒中心為了表示善意送給修道院的四棵從佛羅里達州來的樹苗,現也長高了。
從新澤西到賓州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我們來到另一個清幽的修道院。陰暗的天空開始飄起雨,我們從大樓的窗外看到一位修女,專注於桌前散置的一堆剪報。我們敲敲窗,她抬頭看到我們,拄著柺杖出來開門。
她真的非常矮小,但充滿了活力、歡喜,看不出已八十歲。她的名字不叫安東尼,而是Lorraine,她說她不是孤兒,她有個非常幸福的家庭,父母都疼愛她。她高中時讀教會學校,實習時,開始喜歡修道院的生活。每年校方都會告訴她們,若不習慣可以隨時走,但她從沒想過要離開,就一直教書到退休。她是去年才到賓州,這棟大樓是為退休或生病不能照顧自己的修女而設立,她說她是這裡雖退休但最健康的一個。從她的健談、活潑,甚至還有些小女兒的快樂單純,我們相信她是不需要人照顧的。
她說當她知道我們要來時,她就開始把以前的剪報和照片找出來,她為此忙了一整天,她拿著那些泛黃的報紙,為我們介紹。說起她的童年和父母的趣事,她的笑聲宏亮、動作可愛,好像回到兒時。談到在修道院的生活,她說,因為她寢室的窗剛好可看到這棵樹,所以,她每天一早起來第一個就是對著窗外的「阿樹」說早安。她看著這棵樹長大,她說有些事很難和人訴說,卻能每天都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和「阿樹」分享。她坦言,剛成為修女時,勞動作務時,難免會遭到指正,她就會和阿樹說:「你真好,都不用工作;你很幸運,也沒人會罵你,你要好好照顧自己喔!」提到砍樹的過程,和Marionutz修女一樣,她眼眶一紅,就哽咽難言了。
當我和她說明我看到中文版《聖誕樹》的內容,我問她書中所描寫的都是真實的故事嗎?她說,不管文學虛構的部分,至少,「我是真的,樹也是真的。」
為了趕回紐約,我們不能再多逗留,在雨中揮別、目送這位修女。駛上高速公路,在車陣中,我們談論著,在真實與虛幻中,我們一時好像還不能適應回到現實的世界。
這是什麼樣的一段因緣?我,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比丘尼,因為曾在紐約、新澤西住過,因為一本《聖誕樹》,千里迢迢來尋夢。我見到了書中的修道院,會晤了垂垂老矣的修女,相談甚歡。我走了,匆匆印證一個由作者只憑新聞而創造出的故事,這個故事卻吸引了我,將東方與西方、比丘尼與修女的相遇成為真實。
誠如修女所言「我是真的,樹也是真的。」不管真的、假的,但願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阿樹」。
?摘自《你不用讀書了》(永芸法師著,智庫文化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