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的信
- 作者:奈波爾
- 原文作者:V. S. Naipaul
- 譯者:莊勝雄
- 編者: 張復先
- 出版社:希代
- 出版日期:2003-03-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804244
- ISBN13:9789867804242
- 裝訂:平裝 / 352頁 / 14.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文學史上最豐富、最細膩和最感人的一本父子書信集
一個來自千里達的十七歲印度裔男孩到殖民母國的精英學校牛津大學求學時與家人的魚雁往來,文學經驗到生活瑣事與家族糾葛,拼湊出一個十分戲劇性的家族、或者說是族群的故事。奈波爾父子互相鼓勵對方的文學創作,筆下流露的情感,不似父子,有如同儕,讓人意識到奈波爾做為名作家背後重要的動力。《父與子的信》的出版不僅揭示了父親(西伯塞‧奈波爾)的寫作成就,也讓讀者看到了他唯一出版的一本小說──「姑魯迪娃的冒險」(The Adventures ofGurudeva)──的創作與演進過程;而半世紀之後,當年第一次離家的男孩(維迪亞‧奈波爾)戴上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這些私人信件也成為了解一個作家成長背景的珍貴文獻,顯示其文學的意義與傳承。閱讀《父與子的信》,帶我們回到那個仰賴紙筆或是打字機溝通的時代,充份感受家書抵萬金的遊子心境。
「 英國散文的最佳作家之一。」
----------觀察家報
作者簡介
維迪亞‧奈波爾,一九三二年出生於千里達一個印度人家庭。他在一九五○年前往英國,在牛津大學學院讀了四年,並從一九五四年起,開始定居倫敦寫作迄今。他從未從事過其他行業。
他的小說作品包括:《神祕按摩師》The Mystic Masseur(一九五七年,長篇小說,獲里斯紀念獎)、《艾薇拉的投票權》The Suffrage of Elvira(一九五八年,長篇小說,寫千里達獨立後的選舉黑幕)、《米蓋爾大街》Miguel Street(一九五九年,短篇小說集,千里達小人物的素描,獲毛姆文學獎)、《畢斯華士先生的屋子》A house for Mr. Biswas(一九六一年,長篇小說,以奈波爾父親為主角藍本,寫千里達報人的掙扎)、《史東先生和騎士們》Mr. Stone and the Knights Companion(一九六三年,長篇小說,首部以英國為背景作品,獲霍桑頓文學獎)、《模仿人》The Mimic Men(一九六七年,長篇小說,刻畫殖民時期加勒比海的「無根」狀態,獲史密斯獎)、《島嶼上的旗》A flag on the Island (一九六七年,短篇及電影故事集)。一九七一年,他以長篇小說《身在自由邦》In a Free States獲頒布克獎,從那時候起,他又出版了四部長篇小說:《游擊隊》Guerrillas(一九七五年,加勒比海獨立島國的革命與屠殺事件)、《大河灣》A Bend in the River(一九七九年,,非洲殖民地的現實寓言)、《抵達之謎》The Enigma of Arrival(一九八七年,,小說家自我追尋為主題)、《世界之道》A Way in the World(一九九四年,運用自傳與內在獨白形式,講述身分失而復得)。
一九六○年起,他開始旅遊各地,並寫出多本遊記,《中途旅程》The MiddlePassage(一九六二年),記錄他對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英、法等國殖民地的文化考察。《幽黯國度》An Area of Darkness(一九六四年),是他的印度紀行。《印度:受傷的文明》India: A Wounded Civilization(一九七七年),批判印度大陸歷史與現狀,還有《印度:歷經百萬叛變的今天》India: A Million Mutinies Now(一九九○年),三訪印度的見聞思索。《多拉多的淪落》The loss of El Dorado,這是他的歷史研究作品,出版於一九六九年,還有,《過擠的奴工營》The Overcrowded Barracoon是報導文學及雜文,記錄奈波爾的政治見解,一九七二年出版。《伊娃‧裴倫歸國/千里達殺戮事件》The Return of Eva Peron(with The Killings in Trinidad)(一九八○年),這是根據他在阿根廷、千里達與剛果的旅行經驗寫成的文集。《尋找中心點》Finding the Centre(一九八四年),自傳性散文及象牙海岸報導。
在一九八一年,《在信徒的國度,回教之旅》Among the Believers : An Islamic Journey,出版之後,贏得舉世讚揚。一九九五年,他前往印尼、伊朗、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等地旅行,寫成遊記《信仰之外》Beyond Belief,一九九八年出版。
維迪亞‧奈波爾因為在文學界的傑出成就,而在一九九○年受封爵士;一九九三年,他成為大衛‧柯恩英國文學獎的第一位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