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於敘事性格的阿盛,散文作品通常具備小說的外緣形貌,讀來引人入勝。
本書所收錄的篇章,從阿盛早年的「新營經驗」,到走進繁複多端的台北,觀照人世間的社會群像:住乞食寮、辛苦拉拔子女成人的遠親,牽著童稚小手去認上帝爺作契父的祖父,膝頭沒入田水中、趴著除草的父親,在西門鬧區賣口香糖的一頭銀絲的老奶奶,聚賭抽頭一百元的一○二歲老太婆林簡氏,比民國早生了兩年、在龍山寺附近拉客的老阿嬭,來自鹽水鎮農家的咖啡廳坐檯女郎「春春」……,透過阿盛的筆端,這些人事物一點一滴地刻畫出台灣六、七○年代以降的社會轉型,農村的破產、城市的墮落,深入地表達了阿盛的「人性」與「土地」之情。
阿盛,本名楊敏盛,台灣新營人,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後進入中國時報系服務,曾任記者、編輯、主編、主任等職,現專事寫作,另主持「寫作私淑班」。寫作是最大志業,生活哲學是「唯誠唯善大是好,有生有活遍地花」。
著有《行過急水溪》、《五花十色相》、《七情林鳳營》、《秀才樓五更鼓》、《綠袖紅塵》等散文、小說二十餘本,作品收錄於高中國文教科書(龍騰版、三民版)及戲專國文選、東吳大學國文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