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阿盛私淑寫作班學員作品合集,書中作者來自各行各業,大家憑著一股對文學創作的喜愛,聚在一起,用心地完成了一篇篇的文字作品,故事題裁極為豐富,有對愛情的執著與看法、有旅遊的心情記事、有對故居的懷念,文中蘊藏了種種的人生體驗,他們雖非專職作家,但用字遣詞間卻未見生澀,更多了一份對創作努力不懈的情懷,在出版品流量如此巨大的今日,他們的作品顯得格外清新感人,猶如出版界的一股清流。《裁一緞碧華》與《第五個季節》原計畫為一冊,因文章過多,故分為為二冊,計三十位作者、四十篇作品。
碧華中天好季節──《裁一緞碧華》、《第五個季節》兩書總序阿盛
該是收穫的季節了。七年多來,我用了很多心力在散播文學的種籽,幾乎完全不理會客觀環境如何,只想讓更多人接觸文學之美,「寫作私淑班」乃得以持續至今。並且,種籽發芽了、成長了、開了花、結了果。學生們與我,既不過度謙遜也不忘形驕傲,我們恰如其分的欣喜,欣喜我們的收穫確實算是不錯。
上課時,偶爾也會對學生談心,我說,我還能教多久、還願意教多久,不知道。或許有一天刮到彩券特獎,我立刻去玩舞台劇。大約有些學生祝禱不要我中獎,所以,繼續教吧。這一來,學生們的作品愈發增加,又可以集成冊了,適逢未來書城誠意邀約,寫作私淑班作品再合集二書因此面世。
《裁》、《第》二書中的作者,寫作潛力皆有可觀,這可以從收錄的作品中看出,勿須我來美言,讀者請自推敲。他們有收穫,拿書與人分享,大好事情一件,如果你願意,不妨和我一樣為他們鼓鼓掌。人生有諸多緣分,你見得到這兩本書,不容易,因為作者們一字一字寫出,一次一 次相互論評,才得這般呈現在你眼前。
所以我珍惜這兩本書,一如珍惜與他們的師友情。他們跟我相處,或四、五年,或二、三年,彼此愉悅尊重,他們行業各別,經歷各異,個性各殊,而對文學的喜好則一致。名為教他們,實是只能啟引、刺激他們,我像戲劇裡的提詞人,他們像演出者。我們結群,是的,到很多地方去作「文化之旅」,結群玩樂,但我們不肯成黨,文學就是文學,人各有體,各有風格,無所謂「吾黨所宗」,我們一點不想「以建民國」,唯樂見在文學路上「咨爾多士」寫出更多的好作品,並且,果然「一心一德」不能忘情文學,那就期許「貫徹始終」。
始終貫徹的人總會豐收的。這兩書中已有三位出版個人散文集,另有多位,作品的質量均足以成書了。有時候,回首前塵,仍可想見他們初來上課的客氣生澀模樣,甚至交作業時頗顯難為情顏色。到如今,提筆揮灑對他們而言已非難事,往往夜半閱讀他們的作品,發現進步痕跡,自思幾年來我未負人,他們亦未負我,列為人生快事之一,應是得當的。
應當借用太平天國石達開幾句話,他曾回信給曾國藩,以詩明志,慨嘆而言:「況復仕途多幻境,幾何苦海少權場。那如著作千秋業,宇宙長流一瓣香。」我們不敢誇言千秋業,倒是願意一直沾惹書香。書香也須銅臭換來,我們歡迎任何人用鈔票來買《裁一緞碧華》與《第五個季節》。你若不吝區區幾文,我們會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