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aby Book:親密育兒百科(上)

The Baby Book:親密育兒百科(上)
定價:600
NT $ 45 ~ 510
  • 作者:西爾斯醫師夫/編著
  • 譯者:張嘉倩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0-10-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6217393
  • ISBN13:9789576217395
  • 裝訂:精裝 / 344頁 / 50 x 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最自然的育兒聖經 最完整而廣泛的育兒參考書
amazon網路書店五顆星最高評價 書評超過150篇

  8個小孩的父親,給您最珍貴的育兒經驗

  作者威廉‧西爾斯醫師是美國著名的小兒科醫師,目前任教於南加州大學醫學院,他太太瑪莎則是一位合格護士。綜合二十年的小兒科醫師經驗、養育八個孩子、諮詢數千對父母學得的寶貴經驗,在經驗中,他們發現「親密育兒法」有助於彼此的親密互動,讓父母與嬰兒的潛能發揮的淋漓盡致。書中提出的每個觀念,都經過詳細的研究,不只是自身的研究,還包括極具公信力的研究報告:瞭解寶寶的各階段成長、如何讓寶寶乖乖睡覺、兼顧工作與育兒......等。透過書中的學習,讓你享受照顧寶寶的樂趣!

  6大貼心特色,是新手父母不可缺少的育兒寶典

  觀念最新 寶寶究竟能將多少潛力發揮出來,跟照顧者所能提供的照顧有很大的關係。

  內容精彩 如何順利生產?用不用奶嘴?何時吃固體食物? 所有0-2歲的育兒問題,您都可以得到建議。

  評價最高 是最完整而廣泛的育兒參考書,您不能不參與的話題。長期翻閱 內頁是雪白道林紙雙色精印,彩色精裝封面美觀大方,適合長期翻閱。經驗分享 在本書中,您會不時的看到「瑪莎的筆記」,和您分享她的育兒甘苦經。

  育兒專書 除了作者和他太太瑪莎的醫學背景,審訂李秉穎醫師是現任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部專任副教授、台大醫院小兒專任主治醫師。本書無疑是最權威完整的專書。
 

目錄

第一部 跨出第一步:照顧寶寶的入門課

第一章 如何建立親密關係

照顧你的寶寶
建立親密關係的五項工具
親密育兒法
需要爸爸的參與
你可能會有的疑問

第二章 如何順利、安全地生產生產方式,過去和現在新趨勢
順利、安全生產的十個訣竅

第三章 準備迎接寶寶
幫寶寶找個好醫師
選擇其他的重要人物
要餵母奶還是餵奶瓶
該不該割包皮?
為寶寶布置一個溫馨的家

第四章 與寶寶共同邁出正確的第一步
寶寶的頭幾分鐘
建立親密關係——什麼意思?如何建立?
剖腹生產後如何建立起親密關係
誰來照顧你剛出生的寶寶
有助於產生親密感的行為
生日「照片」
醫院的例行程序
新生兒
黃疸寶寶的第一次健康檢查

第五章 產後的家庭調適
回巢安頓角色適應
產後憂鬱症的預防與克服
三人行
產後恢復身材

第六章 照顧寶寶的身體
包尿布
臍帶護理
割包皮部位的照護
指甲照護
幫嬰兒洗澡
讓寶寶舒舒服服
奶嘴:用還是不用?
適當的觸摸:按摩嬰兒的藝術

第七章 前幾週常見問題
新生兒初期的變化
吐奶
眼睛
嬰兒的嘴巴
新生兒皮膚印記與皮膚
疹尿布疹的預防與治療

第二部 嬰兒的餵食與營養

第八章 哺餵母乳:為什麼?怎麼做?
為什麼母乳最好?
哺餵母乳的準備工作
踏出正確的第一步
乳房如何分泌乳汁
餵母乳常見問題與困擾

第九章 餵母乳媽媽的選擇與挑戰
哺餵母乳期間要吃得好
母乳中的不速之客
一人吃藥兩人共享:哺餵母乳期間的用藥安全
餵母乳的好幫手兩者兼顧:工作與餵乳
擠奶
吃奶
寶寶的趣事與小毛病
在特殊情況下,哺餵有特殊需求的寶寶
斷奶:何時斷?怎麼斷?

第十章 餵奶瓶:如何餵得安全、充滿關愛
有關配方奶的疑慮
選擇配方奶
餵多少?
餵幾次?
餵奶瓶的要領
奶瓶兩邊都要有人餵
奶瓶
寶寶的斷奶

第十一章  吃固體食物:何時吃?吃什麼?怎麼吃?
為什麼要等一等?
餵固體食物:六到九個月
餵食策略
餵固體食物:九到十二個月
自製嬰兒食品
市售嬰兒食品
拿出杯子來

第十二章  營養學入門課:成為孩子的營養師
蛋白質─成長必需品
碳水化合物脂肪─重要的營養素
重視維他命
注意礦物質
培養孩子吃東西的口味

第十三章  學步期幼兒的飲食:一到兩歲
如何照顧挑食的孩子
如何幼兒乖乖吃東西
為幼兒選擇正確的奶品
你的孩子吃得夠不夠?
食物過敏殺蟲劑:如何避免寶寶吃到殺蟲劑?
 

導讀

小寶寶不是大人的縮小版
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部專任副教授、台大醫院小兒專任主治醫師  李秉穎


  在一般的健兒門診中,醫師們常常會被問到很多有關小寶寶的問題。父母們常常覺得寶寶有些「不對勁」,總擔心「不對勁」的背後是不是有什麼嚴重的疾病。事實上,這些問題大部分是嬰兒成長過程中的特殊現象,並不需要特別的處理,只是大人常常用自己的角度來衡量小寶寶的行為,所以總覺得每一件事都不太正常,像是寶寶常常鼻子不通、喉嚨有痰的聲音、排便比較軟而多次、晚上一直哭個不停、喜歡墊腳尖走路、說話不清楚等等。

  誠如本書作者所言,即使是一位小兒科醫師,也不見得能夠正確處理所有這類問題。傳統醫學教育所教的,大都是兒童疾病的處理方法,而不是正常兒童的照顧之道。曾經有人說,一位小兒科醫師如果沒有親自養育過子女,就不會是一個成功的小兒科醫師。每一位寶寶的發育過程都是一本教科書,本書作者是八個小孩的父親,再加上作者和他太太瑪莎的醫學背景,他們寫出來的東西無疑都是最珍貴的育兒經驗。雖然這些不一定都是真理,但卻是最接近真理的觀念。

  在書中,我們常會看到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討論,例如該不該給寶寶安撫奶嘴、該不該讓嬰兒使用學步車等。作者反覆強調每個寶寶都有不同的氣質特徵與發育過程,所以不必為了小孩太喜歡哭鬧而覺得自己帶得不好,也不必為了小孩太晚開始講話就擔心語言發展有問題。

  當爸媽覺得小孩不太正常的時候,有時也要回頭看看自己,因為小孩的基因有一半來自爸爸,另一半來自媽媽。寶寶年幼時看起來不太正常的表現,像是脾氣太壞,頭圍太大,或許這些都是爸媽小時候的翻版。當爸媽覺得孩子吃得太少、長得太瘦,正想盡辦法去找所謂的營養食品時,也可以先看看這本書。書中提到寶寶出生後,看起來都是圓滾滾地,但是到了一、兩歲左右,小孩發展出來的獨立個性與好玩傾向,常常讓他們不願意乖乖地進食。而且,這一段時期小孩的身高開始急速增加,所以才會看起來瘦瘦的,寶寶並沒有不正常。

  要判斷小孩是不是太輕、太矮,爸媽可以去比對正常的生長曲線圖(台灣出生的寶寶在健兒手冊上面都有)。只要體重與身高在最上面一條曲線(第九十七百分位)與最下面一條曲線(第三百分位)之間,都算是正常。如果鄰居的小孩長得壯壯的,但是自己小孩的體重卻只在正常生長曲線圖的第十百分位(意思是一百位同年齡的小孩根據體重排隊的話,這位小孩排在最輕的第十名),爸媽或許會覺得不滿意,但決定小孩粗壯或瘦長的主要因素是基因,而這是不能強求的。爸媽應該要瞭解,正確的育兒目標是讓小孩健健康康、適性地發展,而不是要求小孩樣樣都高人一等。

  每個小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必須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問題,而不是用成人的主觀觀點來看待他們。當小寶寶哭鬧不休的時候,有的家長會認為讓他們繼續哭好了,以後他們就會習慣,同時避免寵壞小寶寶。但如果站在小寶寶的立場來思考,想像自己是一個正在哭鬧的小寶寶,不會說話,只能用哭聲來傳達訊息,但是親愛的爸媽卻置之不理,你的感覺是如何?或許以後你會放棄哭泣,但同時也放棄了對別人的信任;你並不是學到乖巧的氣質,而是學到忍受挫折的無奈。

  本書所提出的「親密育兒法」,就是站在寶寶的立場思考後所得出的育兒之道。沒有人希望寂寞孤獨,所以爸媽必須及早跟寶寶建立親密關係。沒有人能夠忍受孤立無援的困境,所以爸媽必須辨識寶寶發出的信號並且馬上做出回應。牛奶是給小牛喝的,不是寶寶的最愛,所以應該哺餵母乳。寶寶希望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希望多跟親愛的爸媽接觸,所以應該多把寶寶揹在身上。寶寶不希望晚上醒來面對的是一片令人畏懼的幽暗,所以應該跟寶寶一起睡覺。

  同時作者也提到,書中的概念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家庭,畢竟每個寶寶與每個家庭都不同,適合的育兒方法也不同,爸媽需要經過嘗試錯誤的努力後,才能找到理想的育兒之道。所以理想的育兒方法不是一個科學的教條,而是一種多變的藝術。我們必須將寶寶看成一個多變的獨立個體,用深切的感情去瞭解他們,去幫助他們,然後爸媽才能慢慢融入這美好的育兒藝術之中。

  本書是根據美國嬰兒的情形所寫的,所以有些地方並不完全符合台灣的情形,但綜觀全書,這種情形並不常見,編譯人員也儘可能地為這些少數的例外加註。此處必須提到一個本地嬰兒特殊的情形──厭奶期。我曾經詢問過美國的小兒科醫師,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名詞,所以算是我們民族的一個特點。所謂厭奶期,是指寶寶在出生幾個月以後,進食量突然低於剛出生時的進食量。造成這種現象的可能原因有兩個,一是種族因素的差異,因為本地嬰兒生理上的需求不多,所以在出生以後不久會有進食減少的現象。此外,出生時的體重與子宮環境有關,而長大後的體重則與遺傳因素有關。如果出生時的體重超過遺傳的體重,在嬰兒期就會有一段時間食量減少。對於這個問題,爸媽應該要注意一下比對正常的體重曲線。如果體重掉到一百名當中的第三名以下,就需要就醫檢查。否則還是一樣的處理原則:健健康康、適性發展就好。

  小兒科醫師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小寶寶不是大人的縮小版。寶寶除了個子小外,他們的心智與各個組織器官的功能都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所以不能用大人的眼光來衡量小孩的表現。爸媽必須要有一些常識與知識,才能知道寶寶是不是出問題了。另一方面,我們必須站在寶寶的角度來看問題,瞭解寶寶的需求,才能適時地給予回應。本書對於這些常識、知識與寶寶的需求,都有很詳細而深入的描述,相信對於所有辛苦的爸爸媽媽會有很多幫助。無論如何,將小孩帶大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生命的美好,就是靠這種辛苦的付出延續著。雖然本書不能夠分擔這些辛苦,但卻是引導爸爸媽媽正確付出的導航者。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如何建立親密關係
 
市面上跟育嬰有關的書都少了一章,這一章叫做:「如何照顧 你的寶寶」。現在,無論你是準媽媽、準爸爸,或者初為人母、人父,都請跟我們一起來補上這一章吧。
 
我是個小兒科醫師,我太太瑪莎是位護士,我們總共有八個小孩。從多年的經驗中我們發現,父母在照顧嬰兒時,若是採用能建立起親密關係的方式,不單有助於彼此的適應與互動,更能將父母與嬰兒的潛能發揮地淋漓盡致。這種建立親密關係的照顧方式其實由來已久,自古以來,父母在照顧嬰兒時都會很自然地採取這種方式,在此我們稱之為 「親密育兒法」 (Attachment parenting)。
 
照顧你的寶寶
 
二十年前,我在兩所頂尖的小兒科醫院完成訓練正式開始執業,當時我以為,任何有關嬰兒的問題都難不倒我。甚至常有朋友對我太太瑪莎說,她真幸運,嫁給了小兒科醫師,不過瑪莎總是回答:「他只懂得怎樣照顧生病的小孩」。我執業的第一個星期,對我真有如當頭棒喝。那些帶小孩來看病的媽媽們常問我一堆與醫學無關的問題,像是「寶寶哭了,我是不是就讓他哭,不去理他?」、「太常抱他會不會把他寵壞?」、「可以跟寶寶一起睡嗎?」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毫無頭緒,然而這些父母卻把我當成專家。這些並不是醫學問題,而是和如何照顧嬰兒有關。我知道我跟瑪莎是怎麼照顧已經出生的兩個孩子,但只有這點經驗怎能算得上是專家。於是我開始看育嬰方面的書,就像你現在一樣。但我發現,這些書常常語焉不詳,書中的觀點似乎都只是作者個人的見解,而不是經過實際研究所得到的結果。另外,大多數作者不是缺乏基本常識,立場不明,不然就是只提出一些當時流行的作法,而無視於這些作法到底行不行得通。
 
我決定去請教真正的專家。我從看診的父母中,找出那些似乎特別懂得照顧嬰兒的父母,這些父母與嬰兒處得非常好,知道寶寶的需要,也能適時地給予回應,照顧寶寶對他們來說是件很快樂的事,而這些寶寶似乎也長得特別好。這些父母和他們的孩子成了我的老師,我注意傾聽、用心觀察,仔細記下他們教養孩子的方式,並將有用的方法逐一列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08
    $45
  2. 二手書
    12
    $70
  3. 二手書
    13
    $80
  4. 二手書
    15
    $90
  5. 二手書
    18
    $109
  6. 二手書
    18
    $110
  7. 二手書
    21
    $124
  8. 二手書
    22
    $130
  9. 二手書
    35
    $209
  10. 二手書
    35
    $210
  11. 二手書
    52
    $310
  12. 二手書
    52
    $310
  13. 二手書
    68
    $410
  14. 二手書
    68
    $410
  15. 二手書
    72
    $430
  16. 新書
    79
    $474
  17. 新書
    79
    $474
  18. 新書
    79
    $474
  19. 新書
    85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