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口井,方便收藏和聆聽祕密。祕密五花八門,可大可小,從軍事機密到個人體重、年齡。
運用祕密,可以保護自己、建立認同感、凝聚小團體;也可以調節朋友、同事間的親密度。
擁抱祕密,有時卻也如斯痛苦。
說與不說千萬難,如何拿捏祕密,本書告訴你箇中祕密。
從祕密的桎梏中解放
劉麗真序
在譯「可以坦誠,可以保留」(Hide & Speak)這本書時,我不斷思索一些問題:我所聽到的第一個祕密是什麼?我心中有祕密想傾吐,最先想到的揭密對象是誰?我是否還有若干「待字閨中」的祕密欲語還羞,不足與外人道矣?我刻意保留好友老公感情出軌的祕密,對好友而言,究竟有益,抑或會造成傷害?換言之,我試著歸納自己的祕密源、我排解鬱卒情緒的祕密管道,和處理祕密的方法,但似乎很難找出一條理路。
誠如本書作者凱蒂.雪莉(Kittredge Cherry)在前言中所提,她之所以著手寫這本書,主要是因為,她長期處於祕密糾纏的困擾中,很希望能找到一本書替她解惑,提供參考,卻苦於無這類書可讀。
凱蒂是個在美國愛荷華州土生土長的中產階層白人女性,她除了寫作之外,還擔任教堂的神職人員。藉著和前來告解的男男女女交談,以及和其他教士互通信息,凱蒂更深一層體會祕密之於人的影饗力,因此,她決定將自己與其同性戀伴侶奧德莉的揭密過程公諸於世,讓更多人分享她的經驗,進而學習到如何由祕密的桎梏中掙脫,獲得新生。
凱蒂和奧德莉相戀、相知到相守,一共歷經了十五年,才將「戀情」在家人、朋友、同事面前公開,其中的煎熬、掙扎,可想而知。
本書中,凱蒂透過自己在各個階段的心路歷程現身說法,以實例說明個人在面對家人、朋友、同事時,該如何適切地揭露祕密。
人類的心理需求很奇怪:一方面希望保有祕密,擁有屬於自己的思考空間,一方面希望別人分享自己的祕密,以爭取認同,並與他人建立情感。
個人思考空間過大,代表他是內向型的人,凡事喜歡往肚子裏吞,吞多了,找不到機會出清存貨,難免消化不良,毛病四起;個人思考空間太小,代表他是外向型的人,凡事喜歡張揚,張揚過了頭,底都被人看穿了,自然容易在缺乏屏障的情況下受到傷害。因此,如何適度地建立人際界線,將祕密收放自如,是本書的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