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法拉第作朋友
陽毅平(台大機械系教授)
本文原載於88/11/15中央日報
再閱法拉第的故事時,驀然地發現,窗外的蘆葦早已不知不覺地舞動在群山翠綠之中,凝視這動人的景緻,遙想著在地球另一端,是否依然吹動著那一片金黃色的麥田,我的心也隨著澎湃的思緒,重回到二百年前法拉第的故鄉。幻想著從小就與法拉第一同成長,一同思想、一同觀看這大自然的奧秘,經歷生命的挑戰和成長,體驗事物的真理及對信仰的委身。
然而,這一切切遙不可及的夢幻,卻真實的藉著這本扣人心弦的偉人傳記實現了。
法拉第的偉大,在於他從不知道自己偉大之處,這就是他最單純可愛的地方,他說「我只是一位參加上帝所開設大自然學校的小學生,在科學界愈久,我愈願回轉成孩子般的單純。」雖然他的一生「常受別人的論斷、謠言所傷」,但是他卻更能夠格外體恤那些跟他有相同遭遇的人。
為了深入這麼一位敬天愛人的科學家,作者張文亮教授親自走訪了法拉第的故鄉,呼吸這位科學家所呼吸過的空氣,行走在他所行走過的台階,觸摸他所觸摸過的每一處,用心去傾聽迴盪在二百年前演講,思想法拉第所思想的,感動法拉第所感動的。張教授自稱為法拉第的老朋友,經由他從那一堆舊書中發掘出法拉第的種種軼聞趣事,似乎也引用了法拉第所發現那看不見的磁力線,緊緊的將讀著和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的思緒繫在一起,使我們也無形中成為了法拉第的好朋友了。
只受過小學教育的法拉第,在他「窮而不苦的童年」裡,雖然身處枯燥的打雜工作中,卻不斷利用工作之餘,閱讀各式各樣別人送來裝訂的書,好奇與求知慾把年輕的法拉第引到「一大片電學的曠野裡」。儘管興趣和生活的現實起了衝突,然而,這位在小事上忠心的年輕人,終於有機會遇見「識馬伯樂」,用自己整理出來化學家戴維上課的筆記,使英國皇家學院院長看出,他是一位會在大事上也忠心的年輕人。
在擔任研究助理時期,他負責細心、任勞任怨的品格,讓他掌握了實驗的脈動,解開許多自然的謎,從甜菜根淬取糖分與配置硫化碳、氯氣配置、火山口熔漿的氣體、替石頭看病、安全礦燈的設計,一直到電磁轉動馬達的發現。但因學歷與家世卑微,雖然法拉第在科學上屢創佳績,卻經歷了許多冷嘲熱諷,以及壟斷知識的階級鬥爭,但他都用勇敢和謙卑的態度去面對。
經歷人間冷暖的法拉第,深深的體驗到:「科學使人有知識,知識使人自以為是」,「那真正的完全毫無瑕疵的智慧,只屬於上帝」,當人問他為什麼相信耶穌?那是聖人嗎?是傳統嗎?還是信條呢?法拉第回答:「都不是!是耶穌在我心中,與我同在。」難怪,這與神同在的生命使法拉第,窺探出宇宙創造的智慧,也帶他走過人生的風暴。
在風暴的中間,法拉第獲得了撒拉的芳心,善體人意的配偶成為他一生的幫助;研究成果被質疑是偉大科學家的委曲和侮辱,然而也孕育出日後,他能用同樣憐恤的心去安慰那遭同樣患難的人,其實風暴常常是「化裝的祝褔」,「軟弱常常是剛強的前奏」,法拉第和撒拉沈浸在瑞士湖邊美景的時候,看到從虫蛹裡慢慢爬出來的蝴蝶,「牠不留戀在木板上的醜陋虫蛹,展翅向天飛翔。」使他再次體會到「那古老復活的應許」。
今天在我們生活的週遭,可以數數看有多少馬達和發電機在運轉嗎?一件不可抹滅的事實是,法拉第的發明都成為我們天天生活的好朋友了。法拉第的想像力不停地順著那看不見的力量,奔馳在自然的奧秘之中,他相信「大自然是上帝給人學習的學校,因此大自然的知識是人與人之間,分享知識的最好題材,因此,科學給社會最大的回饋,不是科學的便利,而是教育性的分享。」
法拉第在晚年仍然關心著社會的需要。他是環保的先驅,在政客的反對聲中,堅持推動工業廢水污染的調查和防治,他更「把人生的餘光,奉獻來改善燈塔」,因為「他確知多少往來的船隻會因為看到這盞燈而感到安全」。法拉第「祝福滿滿的一生」,像一束強光照射懸浮在水中的金粉,閃爍著金黃絢爛的光彩,隨起時空的轉移,這滿滿的祝福也不斷傾瀉在你我之間。
蘇格蘭高地的風仍在地球另一端不停的吹動的,在二百年後的今天,你我的心也是否隨著內心澎湃的思緒,緊緊的被老朋友的愛與祝福深深的繫寄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