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作狂的辦公室風情畫
張芳玲
這本書中的大部份文章,原本是刊載在《工商時報》的Working Woman版面。當時應編輯劉淑芳之邀,每週一次以「女的工作狂」專欄發表,維持了半年的時間。
剛開始寫的時候,同事並不知情,因為公司並沒有訂閱《工商時報》。直到那篇<當5O年次成熟女,遇上60年次勁爆女>一文登出來後,我買的報紙被辦公室裡兩位65年次的女生看到,兩人津津有味地讀完那篇文章,然後興奮地提醒我,以後有新的文章出來,要給她們看。
我那時才發現,像她們這樣剛從校園踏進社會的年輕人,內心其實有點緊張和迷惘,既在意自己的表現,卻又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做得對不對、好不好。所以如果有人願意從走過的路,分享一些東西給她們,那似乎會有很大的幫助。
有一回去特力屋的辦公室找我的朋友時,看見那篇<替上司擋箭,小心射穿自己的心>被貼在走廊上的布告欄上,天啊,我站了那裡好久,真是說不出有多麼地虛榮。
<你可以落淚,但不能輸>中的工作傷害第一級,講到跟怪胎成為同事,有人整天放同一首歌,而且歌詞只有一個髒字,叫做「法克」。這個事情是聽來的,結果文章登出後,我那位朋友雖然已經離開那裡,但是卻興奮地把剪報傳真給依舊還在受苦受難的同事看,以聊慰藉。
這本書裡,除了有辦公室發生的各種情節之外,我還試著去解讀時下工作過度的女生。為何找老公不是她們的第一要職,為何她們如此在意自己的成績單?而像這樣的女生,在愛情上有什麼盲點?
說工作狂,自己是榜上有名,但是工作狂並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我在寫作的過程中,記錄了工作狂的執著與熱情,也坦承其中的疲憊與艱辛。我的目的不在鼓勵別人效法,只是我想有很多人跟我一樣,一直在找尋自己的定位和肯定,當你非得找出線索、看見答案時,很容易就會過度燃燒自己,那個時候你不妨可以想想寫這本書的人,當作一個心靈的同伴,那對我將會是種榮幸。
你在經過數年的上班族生活後,一定會有倦怠和質疑。我在<工作,比求學更漫長的路途>提到:貧窮或是不足,不是人之所以感覺工作辛苦的原因,而是在於夢想的不明確。在<閒雲野鶴一族>中,我也藉由一些拒絕上班者的故事,說明:大部份的人都在上班,並不表示你也應該上班。如果幾年以來你都無法適應上班的生活方式,你的夢想也跟大部份的人都不同,那何必因為一個綠燈,分明不是要去對街,卻又擠在人潮中跟著過馬路呢?
透過工作,你可以更認識自己,這跟談戀愛是一樣的。你做的事情,隨著你的心而轉向,跟著你的目標設定而移動。只要你懂得設定,只要你常常觀察自己的心意,你會發現工作比愛情的勝算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