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中國木建築

不只中國木建築
定價:680
NT $ 310 ~ 680
  • 作者:趙廣超
  • 出版社:三聯
  • 出版日期:2000-01-0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620417771
  • ISBN13:9789620417771
  • 裝訂:平裝 / 200頁 / 16k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一刷
 

內容簡介

  中國人用木頭造出紙張,用木頭科自製版,然後在木頭搭建的空間裡,一併寫下整個建築工藝發展史。對這個民族來說,房屋可以是任何形式。小到可以坐在上面的結構是桌椅;衣櫥可以和房間一模一樣;扛著走的房子叫做轎;馬車是個裝上車輪的房間;船隻在中國本來就是浮在水上的房屋。

 

目錄


前言
願托喬木

第一章 起家篇
建立一個家的態度有兩種,其一是將自然拒諸門外;其二是與自然共處一室中國人將“家”托付喬木。家、庭並非一回事木柱既然保留著自然氣息,樹木也會散發著家園的溫暖

第二章 伐木篇
砍伐之前應考慮栽種,房屋是種出來的鄰里和倫理,缺一不可。資源其實不比技術更重要且聽一個農民的說話

第三章 文字篇
中國好大,要維持一種“共同的觀念”,唯有文字樹木不但提供我們房屋,也教我們認字(木板印刷)文字與房屋不相同,人和樹木也不一樣,放在一起看卻十分有趣木框架彷彿在寫字,人才和木材都同樣需要用心雕琢。起點剛好也是歸宿

第四章 高台篇
銅雀台,夯出來、唱出來,以鳴得意話高台中國建築的高峰不在高處神的空間固然盡善盡美,中國人卻認為大未必佳

第五章 標準篇
標準惟價錢,都靠一部專書和一個單位
換房子如換衣裳,效率高的結果是建得多、拆得快。石頭當木頭

第六章 結構篇
同樣的窩壁和窩蓋,中國人把屋頂抬起來木框架的幾種主要形制,幾個比結構還有更多含義的主要名詞構件的銜接,不落別處話榫卯。上樑的祝福,由我木匠說

第七章 斗栱篇
原本兩塊小木頭。太複雜,所以並不是柱頭斗栱的起源、發展和造型

第八章 下分基階欄
一屋三分,不改變因為應該要保留台基可以聯想起德行,房屋的階級和人的階級一直都分不開欄杆除了依靠還可以留情,本來就有一隻多情朝天吼

第九章 上分
屋頂篇
最是痴心鴟太太。又是閑話又是迷湯,揣測與根據總之屋頂的形制,最怕是失禮屋頂上的展覽館。屋頂一旦獨立後,正是混亂的時候

第十章 中分 屋身 牆 門 窗
城.牆、關.門和一扇窗

第十一章 空間篇
都是經驗之談。海德格的“壺說”和賴特的心聲,老子說通通都“無用”有和無,從立面到庭院,從凝固到流動 

第十二章 宮室之旅
本是隨便走走,後來登堂入室宮闈教人感觸,古人歸來說院

第十三章 四合院
一則廣告,略述四合院。阿院遇見阿樓,當堂無話可說

第十四章 略述風水
神話早有記載,家宅當然要選擇一種隱藏的規律,發展出五行屬性與八種看法懂不懂風水都可以欣賞天壇

第十五章
園林篇
懶懶閑,拉雜說園林風景借得好漂亮,借據寫得好堂皇

第十六章
裝飾篇
掩飾和裝飾,形勢是否大好,關鍵在於遠近精粗且看建築上的裝飾部份這次石工第一 ,略略帶過木雕作,然後略施一點顏色希望蓮蓮有魚,寫在裝飾之後         

後記
想起盛唐,技巧與韻味,也說傳統哥哥的話
參考書目
鳴謝

 

前言

  宗教家告訴我們,世界本來完美無瑕,無憂無慮。問題是人類的歷史卻是在“桃花源”以外開始的。

  據說亞當和夏娃因為偷吃了一個蘋果,結果失去了一個樂園。當亞當和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園的時候,天正在下著傾盆大雨。亞當唯有半投降、半遮擋地用雙手覆蓋著自己。夏娃默默依偎在丈夫懷,兩口子一個哆嗦顫抖,一個默默扶持,在風雨飄搖中患難與共地組成人類第一個建築的結構——覆蓋與支撐。

  這個是在十五世紀時流行於西方建築界的有趣寓言,看來亞當和夏娃只要吵吵嘴,這個用身體搭建的結構大概便要解體了。

  真實的故事則是人類的祖先在草昧荒原?浪蕩了不知多少世代,過著整天跟著可以吃的動物到處跑(狩獵),然後又被吃我們的動物到處追趕(被狩獵)的生活,直至從顛沛流離中停下來,找到一塊合適的土地,從被動的搜集生活,進而改為生產(畜牧、耕種和囤積)的新生活模式。這是一個重大的轉捩點,從流竄到安頓下來至少要懂得在覆蓋與支撐之外加上安全措施──“圍攏的結構”。換言之,便是頂蓋、柱子再加上牆壁。這時候大約是公元前四、五千年左右,每一個民族的祖先都先後從這幾個基本概念出發,開始不同的建築實驗。

  我們的祖先攀到樹上、躲進山洞;地勢低的把窩棚架高,地勢高的將洞穴下掘,利用淺穴堆土,支架遮閉的原始土木工程搭建住所,除了要躲避野獸洪水之外,每個民族的祖先所盼望的顯然不僅是一棟房屋(house),而是一個家(home)。用現在的說法──家是房屋的內容,房屋便是家的包裝。一般人的家包裝成一般的房屋,非一般人的家包裝成非一般的宮殿或監獄,超人的家包裝成廟宇或教堂,死人的家包裝成陵墓。

  各師各法,中國人用“土木”工程來表達建設的概念,西方人則利用石頭來堆出他們的家園。法國文豪域陀.雨果 (Victor Hugo, 1802-1885) 曾經用“一部用石頭寫成的歷史”來推許西方的建築發展。文章有價,這句話幾乎成為談論西方建築的必備“熱句”。

  其實,雨果的話應該是“很多個用石頭寫成的不同故事”才對。通篇盡是希臘式、羅馬式、羅曼式、哥德式、巴洛克式……一直到現代“石破天驚”的摩天大廈式樣,式式俱備。永恆的石頭,奇怪地撰寫著令人眼花繚亂的短暫風流。從西方的建築面貌開始去談論中國的建築,其實並沒有必然的關係,然而卻有著參考意義,畢竟這是東西方兩個最大的建築系統。

  傳統的中國建築並沒有西方建築那種奇異的混亂,不過可又有著“專家說它其實一直在變,我們看起來卻一直都沒有變”的茫然,尤其是每當我們看到有些電影,不論唐宋元明清的故事都彷彿是放在同一個佈景前上演的時候。造成“時常在變”和“時常都不變”的傾向十分複雜,天下間並沒有一條可以解釋兩個不同文化的建築實驗的公式,無論我們稱之為民族性、風格或傳統,總之就是不同。單是房屋的概念,就已經完全不同。我們往往可以在西方的建築上看到精美的雕刻,在中國的建築上則可以在雕刻之外找到其他一切的工藝。一本中國建築史,幾乎就是整個工藝發展史。原因盡在建材──木頭。在中國,但凡可以應用在木頭上的技術,幾乎都可以發生在建築上。同樣,建築的種種技術都可以應用在其他木材工藝上。在中國,房屋只是在結構及功能上扮演房屋時才叫做房屋,在其他場合,房屋可以是任何東西。小到可以坐在上面的結構是桌椅,衣櫥可以和一個房間一模一樣,扛著走的房子叫做轎,馬車本來就是一間安裝上車輪的房間。如果挪亞是中國人的話,就毋需焦急地等待上帝給他打造方舟的藍圖了,因為船隻在中國本來就是浮在水上的房屋。中國建築往往只在實際營造工程上才成為獨立的部門,在整個文化意義上卻充滿“無定形”的活潑性質,活潑到竟然令人覺得它“一點也不活潑”,只好推說是某些不認真的電影佈景所惹出來的禍。悠悠乎“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中國人在幾千年來,一直利用遠比石材脆弱得多的木頭來支撐他們的家園,木頭的背後當然是有著另外的故事。

  非同小可的木建築。

  建築藝術不應該是建築學者、建築歷史家、甚至建築專業者的專利品。所謂建築設計 (architecture) 亦不應該像以往的觀念,即只有“具有特殊意義的空間或結構”方可視為建築設計,其他就只是“房子”,不值一談。“特殊”的含義,可解作“最高級”、“非一般”或“不尋常”的物料和技術應用。結果,建築歷史裡最矚目的空間建設項目,往往只是標誌式建築 (monumental architecture),例如規模令人震撼的大教堂、金字塔等等。

  刻意將自然空間割裂出來的傳統建築概念,在二十世紀得到可喜的修正,建築師從新考慮個人在建築空間內的定位 (human scale),及人與自然的共存 (human and nature)。近代建築師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不只中國木建築》提醒大家毋須在房屋和建築設計之間畫出一條界線,因為最基本的房舍也會包含建築藝術的精神和意義;“最高級的”建築文化,也可以具有“平易”、“閑適”的情調。

  作者曾在法國接受教育,在本港院校執教東西方藝術設計多年,這一次利用了五年的課餘時間,用帶著感性的筆觸,替一般被視為艱澀難解的傳統建築,寫下了十六篇平易雋永的文章。

  對讀者來說,以這樣輕鬆活潑的方式去接觸中國文化,可讀性之高,當然希望“不只”這十六章,我也謹此希望作者在這方面繼續努力。

二○○○年一月二十七日

序者簡介

何承天 (FHKIA, RIBA)

  何承天先生,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名譽教授,上海同濟大學及湖南省岳陽大學顧問教授。

  曾於1983及1984年度出任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獲頒發建築師學會嘉許狀(1988、1992)、優秀建築銀獎(1992)。

  現任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功能界別議員。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6
    $310
  2. 新書
    79
    $540
  3. 新書
    $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