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躬行實踐的儒者

王陽明:躬行實踐的儒者
定價:120
NT $ 108
  • 作者:鄭吉雄
  • 編者: 周鳳五/主/編
  • 出版社:幼獅文化
  • 出版日期:1990-05-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530098X
  • ISBN13:9789575300982
  • 裝訂:平裝 / 137頁 / 13 x 20.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王陽明,生於明代中葉,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主張知行合一的致良知學說,一方面從哲學思維上指出人性至善的根源,發明孟子「性本善」的學說;另方面教人應從實際的生活和行為上鍛鍊,培養個人的良知與才能。他在學術和政治上的成就,證明了致良知學說的切實可行,而非懸空說教。本書將從各方面介紹他一生的經歷與學問、良知學說對後世的影響、以及歷史對他的評價等。

作者簡介

鄭吉雄

  台大中文系助教,台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著有《論宋代易圖之學及其後的發展》、《陽明學說的三點特質及其在學術史上的意義》、《王學本體論與儒釋之辨的關係與轉變》、《九與五的數字觀念及其相關的思想史問題》(未發表)等。

 

目錄

中國人叢書傳記類編序

一、 時代背景
二、 悟道經過
(一) 少年時期
(二) 悟道三階段
三、 軍政生涯
(一) 用兵三省
(二) 平定宸濠
(三) 遠征思田
四、 學術內容
(一) 人性的思想
(二) 理欲與是非
(三) 宗旨與道體
五、 後學評價
(一) 王學的流派
(二) 其後學術史上的爭論
結論
附錄 王陽明事蹟繫年簡表
 

  這是一部對王陽明作一綜合介紹與分析的小書,有關他的醫生是基與學術,本書都會談到。

  明末和清代學者之貶評陽明,其意見內容雖不相同,綜合而言都是由於他們的時代背景所引致的。原來陽明去世後,他的學說分為許多派。然而大部分都傾向佛學禪學方面,尤其糟糕的事王學所主張的獨立自主的思考、人的個性的解放等,很容易被名利之徒利用為營黨自私的護身符。也有一些人滿自以為是率性而行的聖人,而不知自己早已離提倡克制私慾的陽明學說千萬里遠。泰州學派就是這一派的。此外,王陽明的另一位學生王龍溪執著陽明學說中的「無善無惡心之體」一句話,作為自己學說的宗旨,認為學做聖賢不必講善惡是非,只須去設想自己的心就如一塵不染的明鏡。龍溪自以為達到了學問的最高境界,卻輕忽了陽明一再強調「知善知惡」、「為善去惡」的教誨。這二派既不主張讀書求知,又不注重實際的德性休養工夫。他們的學說簡易直截,資質較差的人也可以通過自我想像,自認為能一下子達到聖人的境界,故此他們的學說風行天下,信徒眾多。明末內外憂患交至,許多有識之士目睹國家四分五裂,痛定思痛,檢討這天崩地解的災難,原來就是這一批空談心性義理,以聖人自居的無學之徒引起的。由他們不能任天下之實事、負天下之責任的行徑往上推,便一下子歸咎到他們的學問源頭--陽明學說--上去。

  至於清代的學者,在政治上受到滿洲人以漢制漢的政策壓制,只能談些紙上的、不涉及歷史文化意識的學問;在學術上則接受了明末經世學者的部份主張,偏重於古典經書的研讀。他們認為,只有專注研讀古代聖賢的經書,才能把握到聖賢的意思,方有「聞道」的可能。面對以道德休養為第一位、書本知識為第二位的陽明,他們當然不能認同,甚至全面地否定他。當然,在這些理由的背後,還有另一個原因:若講道德心性的修養,往往不免牽涉到出處進退、民族節義的現實問題,這正是滿洲政府最不喜歡的;倒不如藉著推崇讀書窮理的朱子,埋首於故紙堆中,以求取功名利祿來得穩當。於是在當時學者辯論朱子與陽明的優劣高下時,陽明總成為負面人物。

  無倫如何,王陽明在中國近世史上一直備受不公平的對待。

  陽明的著作很多,最重要的是《傳習錄》。這是一部既很容易讀,又不容易讀的書。容易,是因為書的份量少,文字很淺白分明。不容易,一方面因為他是一條一條的由弟子記述陽明言語的語錄體著作,不容易歸納出整體的理論來;另方面陽明用了許多理學的方式解釋道理,對理學沒有相當認識的甚不容易明白的。不過讀者不必氣餒,只要我們耐心細讀,慢慢地在心中思索、涵泳,是一定能漸漸體會到書中包含的許多人生的學問和道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