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留才攬才再育才 打造大學競爭力
台灣學術界近年來頻傳大學教授被挖角到海外,其中,臺大土木系教授康仕仲也應加拿大亞伯達大學邀請,將於今年暑假前往擔任建築及機器人跨領域研究中心主持人。人才紛紛出走,無疑為台灣高教敲響了警鐘。
想打造一流大學,若就QS(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學排行榜的排名準則來看,學術聲譽、師生比、教師的研究實力(教職員引文量)、學生素質(雇主對畢業生意見)、國際師生占比都是關鍵。
香港區區彈丸之地,但在今年6月公布的QS世界大學百大排名中就有四家上榜,相較台灣只有臺灣大學一家,成績傲人。除了大學教授待遇豐厚,有助攬才、留才,更走向國際,以高額獎學金爭取海外頂尖學生。
新加坡大學持續占據亞洲大學排行榜龍頭,除政府投入大量經費、高薪延攬人才,也投入國際化戰場,在海外設立分院,並結盟國際名校開辦學院。
本期封面故事以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為起點,探究亞大究竟有何能耐,三請諸葛讓康仕仲點頭出走?並專訪康仕仲,談他對台灣高教的憂心與近來的教授出走潮。再放眼新加坡、香港、中國,如何為高教注入源頭活水,追求卓越?
台灣學術界近年來頻傳大學教授被挖角到海外,其中,臺大土木系教授康仕仲也應加拿大亞伯達大學邀請,將於今年暑假前往擔任建築及機器人跨領域研究中心主持人。人才紛紛出走,無疑為台灣高教敲響了警鐘。
想打造一流大學,若就QS(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學排行榜的排名準則來看,學術聲譽、師生比、教師的研究實力(教職員引文量)、學生素質(雇主對畢業生意見)、國際師生占比都是關鍵。
香港區區彈丸之地,但在今年6月公布的QS世界大學百大排名中就有四家上榜,相較台灣只有臺灣大學一家,成績傲人。除了大學教授待遇豐厚,有助攬才、留才,更走向國際,以高額獎學金爭取海外頂尖學生。
新加坡大學持續占據亞洲大學排行榜龍頭,除政府投入大量經費、高薪延攬人才,也投入國際化戰場,在海外設立分院,並結盟國際名校開辦學院。
本期封面故事以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為起點,探究亞大究竟有何能耐,三請諸葛讓康仕仲點頭出走?並專訪康仕仲,談他對台灣高教的憂心與近來的教授出走潮。再放眼新加坡、香港、中國,如何為高教注入源頭活水,追求卓越?
編者的話
正視高教競爭力 打造頂尖大學
位在加拿大中部的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成功挖角臺大副教務長康仕仲擔任建築及機器人跨領域研究中心主持人,讓這所在台灣幾乎不具知名度的大學一夕爆紅。
「亞伯達大學究竟有何能耐?」、「亞伯達大學在世界排名第幾?」、「為什麼康仕仲要出走去亞大?」恐怕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全球中央》企劃封面故事〈打造一流大學〉,訪談在亞大任教的台籍教授,深入報導亞大的企圖心外,也專訪今夏將赴加拿大的康仕仲,暢談他出走亞大的原委與台灣高教競爭力等話題。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中心(QS,Quacquarelli Symonds)今年6月公布2019世界大學排名,臺大QS排名第72,較前一年進步四名。但康仕仲在專訪時談及台灣高教競爭力時憂心說,再過五年,臺大的優勢可能失守。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相對台灣只有臺大入列百強,新加坡卻有兩所大學進入百強,新加坡國立大學高居第11名,是亞洲最佳名次;同樣是彈丸之地的香港有四家上榜世界百大,成績傲人。封面故事走訪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大學與中國大陸上海交通大學,了解同是華人社會的他們,如何打造世界級高教競爭力。(詳見30頁)
南非1994年廢除種族隔離制度,新憲法明文禁止任何歧視行為,也設立平權法庭負責處理違反平權的案例。如此完善的法律制度,加上黑人已經執政20多年,種族歧視理應在南非社會中逐漸消失。然而,果真如此嗎?
在美國,「人權鬥士」金恩博士遭暗殺身亡的半世紀後,種族衝擊仍是美國社會裡一道未能癒合的傷痕。不管在咖啡廳或零售店家,種族歧視不僅真實存在,而且根深蒂固。
在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4月在唐人街中華文化中心,代表市政府為溫市華人過去所遭受的歧視歷史,正式道歉;旅居印尼的台灣藝人白嘉莉回憶起1998年排華暴動,對於暴民攻擊、破壞的記憶深刻。
世界走向全球化,網路無遠弗屆,人與人的距離愈來愈近,但歧視並未在現代人的心理世界消失。〈種族歧視〉專題從歷史角度出發,探討美國、加拿大、德國、南非、印尼如何面對過往傷痕,而現今的種族歧視又以什麼樣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眼前。(詳見72頁)
本期〈看世界〉企劃〈空中漫步去〉,透過精彩圖文一起凌空跨步鳥瞰上海、悠遊曼谷的空中走廊、高雄近郊舊鐵橋、獅城擎天大樹與步道、「首爾路7017」、巴黎綠廊道、倫敦塔橋透明步道、華麗轉身的紐約高架公園與飛在莫斯科河上的浮橋。(詳見8頁)
位在加拿大中部的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成功挖角臺大副教務長康仕仲擔任建築及機器人跨領域研究中心主持人,讓這所在台灣幾乎不具知名度的大學一夕爆紅。
「亞伯達大學究竟有何能耐?」、「亞伯達大學在世界排名第幾?」、「為什麼康仕仲要出走去亞大?」恐怕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全球中央》企劃封面故事〈打造一流大學〉,訪談在亞大任教的台籍教授,深入報導亞大的企圖心外,也專訪今夏將赴加拿大的康仕仲,暢談他出走亞大的原委與台灣高教競爭力等話題。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中心(QS,Quacquarelli Symonds)今年6月公布2019世界大學排名,臺大QS排名第72,較前一年進步四名。但康仕仲在專訪時談及台灣高教競爭力時憂心說,再過五年,臺大的優勢可能失守。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相對台灣只有臺大入列百強,新加坡卻有兩所大學進入百強,新加坡國立大學高居第11名,是亞洲最佳名次;同樣是彈丸之地的香港有四家上榜世界百大,成績傲人。封面故事走訪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大學與中國大陸上海交通大學,了解同是華人社會的他們,如何打造世界級高教競爭力。(詳見30頁)
南非1994年廢除種族隔離制度,新憲法明文禁止任何歧視行為,也設立平權法庭負責處理違反平權的案例。如此完善的法律制度,加上黑人已經執政20多年,種族歧視理應在南非社會中逐漸消失。然而,果真如此嗎?
在美國,「人權鬥士」金恩博士遭暗殺身亡的半世紀後,種族衝擊仍是美國社會裡一道未能癒合的傷痕。不管在咖啡廳或零售店家,種族歧視不僅真實存在,而且根深蒂固。
在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4月在唐人街中華文化中心,代表市政府為溫市華人過去所遭受的歧視歷史,正式道歉;旅居印尼的台灣藝人白嘉莉回憶起1998年排華暴動,對於暴民攻擊、破壞的記憶深刻。
世界走向全球化,網路無遠弗屆,人與人的距離愈來愈近,但歧視並未在現代人的心理世界消失。〈種族歧視〉專題從歷史角度出發,探討美國、加拿大、德國、南非、印尼如何面對過往傷痕,而現今的種族歧視又以什麼樣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眼前。(詳見72頁)
本期〈看世界〉企劃〈空中漫步去〉,透過精彩圖文一起凌空跨步鳥瞰上海、悠遊曼谷的空中走廊、高雄近郊舊鐵橋、獅城擎天大樹與步道、「首爾路7017」、巴黎綠廊道、倫敦塔橋透明步道、華麗轉身的紐約高架公園與飛在莫斯科河上的浮橋。(詳見8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5折$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