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字仲淳,號慕台,別號覺休居士,約生於明嘉靖三十五年(1546年),卒於明天啟七年(1627年);海虞(今江蘇常熟虞山)人,曾寓居浙江長興,后遷江蘇金壇並終老於此。明末有名醫家。著有《神農本草經疏》《先醒齋醫學廣筆記》《本草單方》等。繆希雍治療外感熱病,善用清法,強調固護津液,主張速逐熱邪,對清代溫病學說形成產生了一定影響。繆希雍重視脾陰,提倡脾腎雙補;創治「吐血三要法」,提出中風「內虛暗風說」;開創本草文獻體例之新,全面總結中藥炮制大法,在學術上卓有建樹。李文華、朱姝編著的《繆希雍/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內容包括繆希雍的生平概述、著作簡介、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后世影響等。
主編潘桂娟,女,1955年出生,遼寧省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中醫基礎理論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973」計划項目「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首席科學家;2002年至2015年期間,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中醫痰證理論研究、中醫名家學術研究、日本漢方醫學研究。主編《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卷-中醫基礎理論分卷》《中醫痰病研究與臨床》等。著有《日本漢方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