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常常具有幾何圖形版的規則,但卻沒有可以用來表示它們的名詞。素描可以代替一個名詞嗎?」在《本托的素描簿》這本書中,對素描這項活動能把我們帶往何處、指向何物有着深刻體悟的約翰·伯格,將互為參照的文字與素描「縫制」在了一起,並以這樣的方式與17世紀荷蘭哲學家貝內迪克特·斯賓諾莎對話。小名叫本托的斯賓諾莎平素很是喜歡畫畫,據說他會隨身攜帶一本素描簿,用來畫下眼見之物。但在他去世后,這本素描簿卻沒有出現在他的遺物清單中,遂成為一個失落的傳奇。對於關注繪畫的伯格來說,他常常會想象斯賓諾莎這個人文主義思想的同路人是如何用他的哲學之眼觀察事物的,想象他會在這本簿子上畫下什麼樣的素描。如此的想象也激發了伯格自己的創作靈感。於是,在一本被伯格認定是「本托的素描簿」的簿子上,他同時以素描和寫作兩種方式,與生活在幾個世紀前的斯賓諾莎展開了隔空的交談。在伯格看來,「素描是一種探測方式。人類初產生素描的沖動,乃是出於他們的實際需要:搜尋某物,測定位置,安放某物,安置自身。」毫無疑問,這種對素描富於啟發性的理解,是伯格的創作之所以發生,也是他與斯賓諾莎的對話之所以可能的主要前提和關鍵提示。此次《本托的素描簿》全新中文簡體版共收錄伯格65幅全彩素描水彩,以及由素描引發的內省文字。正是在文字與素描的相遇中,在伯格的思想與斯賓諾莎的思想的相遇中,他們變成了彼此的替身。
約翰·伯格(1926-2017),英國藝術評論家、小說家、畫家和詩人,1926年出生於英國倫敦。1944至1946年在英國軍隊服役。退役后入切爾西藝術學院和倫敦中央藝術學院學習。1940年代后期,伯格以畫家身份開始其創作生涯,於倫敦多個畫廊舉辦展覽。1948年至1955年,他以教授繪畫為業,並為倫敦著名雜志《新政治家》撰稿,迅速成為英國最有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之一。1972年,他的電視系列片《觀看之道》在BBC播出,同時出版配套的圖文書,遂成藝術批評的經典之作。小說《G》為他贏得了布克獎及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2008年,伯格憑借小說《A致X:給獄中情人的溫柔書簡》再次獲得布克獎提名。2017年1月2日,約翰·伯格在法國安東尼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