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清代經學大師皮錫瑞的代表作。皮氏嫻於漢、宋家法,故舉凡古、今宗派,以至清代諸家,皆能考其流別,辨其得失;由是條析眾說,斷以己意,廓清舊惑,總成新書。是書依《易》《書》《詩》《禮》《春秋》次序,分為五卷,首尾共三十章,各於章首標明論旨,其下征引論說,體例與閻若璩《尚書疏證》頗為相似;原為經學課本,故言簡意賅,明白曉暢,其於今日初治經者,是一極有價值之入門讀物。皮氏著述宏富,而此書以其精深簡達,卓然特立,與《經學歷史》並為雙璧,久為學林稱道,出版價值甚高,市場潛力尤可期待。
目錄
點校說明
自序
易經
一、論變易、不易皆《易》之大義
二、論伏羲作《易》垂教,在正君臣、父子、夫婦之義
三、論重卦之人當從史遷、揚雄、班固、王充,以為文王
四、論《連山》、《歸藏》
五、論卦辭文王作、爻辭周公作皆無明據,當為孔子所作
六、論《易》至孔子始着,於是學士大夫尊信其書
七、論卦辭、爻辭即是系辭,《十翼》之說於古無征
八、論孔子作卦辭、爻辭,又作《彖》、《象》、《文言》,是自作而自解
九、論傳經之人惟《易》最詳,經義之亡惟《易》最早
十、論漢初說《易》皆主義理、切人事,不言陰陽、術數
十一、論陰陽災變為《易》之別傳
十二、論孟氏為京氏所托,虞氏傳孟學,亦間出道家
十三、論鄭、荀、虞三家之義,鄭據禮以證《易》,學者可以推補,不必推補爻辰
十四、論《費氏易》傳於馬、鄭、荀、王,而其說不同,王弼以十篇說經,頗得費氏之旨
十五、論王弼多清言,而能一掃術數,瑕瑜不掩,是其定評
十六、論以傳附經始於費直,不始於王弼,亦非本於鄭君
十七、論宋人圖書之學亦出於漢人而不足據
十八、論先天圖不可信,朱子《答袁機仲書》乃未定之說
十九、論胡渭之辨甚確,若知《易》皆孔子所作,更不待辨而明
二十、論黃宗羲論《易》取王《注》與程《傳》,漢之焦、京,宋之陳、邵,皆所不取,說極平允,近人復理焦、京之緒,又生一障
二十一、論近人說《易》,張惠言為顓門,焦循為通學,學者當先觀二家之書
二十二、論象數已具於《易》,求象數者不當求象於《易》之外,更不當求數於《易》之先
二十三、論焦循《易》學深於王弼,故論王弼得失極允
二十四、論焦循以假借說《易》本於《韓詩》,發前人所未發
二十五、論假借說《易》並非穿鑿,學者當援例推補
二十六、論《易》說多依托,不當崇信偽書
二十七、論《易》為卜筮作,實為義理作,孔子作卦、爻辭純以理言,實即羲、文本意
二十八、論說《易》之書最多,可取者少
二十九、論漢人古義多不傳,漢碑可以引證
三十、論筮《易》之法,今人以錢代蓍,亦古法之遺
書經
一、論《尚書》分今、古文最先,而《尚書》之今、古文最糾紛難辨
二、論漢時今、古文之分由文字不同,亦由譯語各異
三、論伏生傳經二十九篇,非二十八篇,當分《顧命》、《康王之誥》為二,不當數《書序》與《大誓》
四、論古文增多十六篇見《漢志》,增二十四篇為十六卷見孔《疏》,篇數分合、增減皆有明文
五、論《尚書》偽中作偽,屢出不已,其故有二,一則因秦燔亡失而篇名多偽,一則因秦燔亡失而文字多偽
六、論伏生所傳今文不偽,治《尚書》者不可背伏生《大傳》最初之義
七、論伏《傳》之后,以《史記》為最早,《史記》引《書》多同今文,不當據為古文
八、論伏《傳》、《史記》之后,惟《白虎通》多引今文,兩《漢書》及漢碑引《書》,亦皆漢時通行之本
九、論古文無師說,二十九篇之古文說亦參差不合,多不可據
十、論《禹貢》山川當據經文解之,據漢人古義解之,不得從后起之說
十一、論五福、六極明見經文,不得以為術數,五行配五事當從伏《傳》、《漢志》
十二、論古文《尚書》說誤以《周官》解唐、虞之制
十三、論古文《尚書》說變易今文,亂唐、虞三代之事實
十四、論《尚書》義凡三變,學者各有所據,皆不知專主伏生
十五、論衛、賈、馬、鄭尊古文而抑今文,其故有二,一則學術久而必變,一則文字久而致訛
十六、論庸生所傳已有脫漏,足見古文不如今文,中古文之說亦不可信
十七、論百篇全經不可見,二十九篇篇篇有義,學者當講求大義,不必考求逸《書》
十八、論《書序》有今、古文之異,《史記》所引《書序》皆今文,可據信
十九、論馬、鄭、偽孔古文《書序》不盡可據信,致為后人所疑,當以《史記》今文《序》為斷
二十、論二十九篇皆完書,后人割裂補亡,殊為多事
二十一、論偽孔經傳前人辨之已明,閻若璩、毛奇齡兩家之書互有得失,當分別觀之
二十二、論焦循稱孔《傳》之善,亦當分別觀之
二十三、論宋儒體會語氣勝於前人,而變亂事實不可為訓
二十四、論偽孔書相承不廢,以其言多近理,然亦有大不近理者,學者不可不知
二十五、論偽古文多重復,且敷衍不切
二十六、論孔《傳》盡釋經文之可疑,及馬、鄭古文與今文駁異之可疑
二十七、論《尚書》有不能解者當闕疑,不必強為傅會,漢儒疑辭不必引為確據
二十八、論偽古文言仁言性言誠,乃偽孔襲子學,非孔學出偽書
二十九、論王柏《書疑》疑古文有見解,特不應並疑今文
三十、論劉逢祿、魏源之解《尚書》多臆說,不可據
三十一、論孔子序《尚書》略無年月,《皇極經世》、《竹書紀年》所載共和以前之年皆不足據
三十二、論《尚書》是經非史,史家擬《尚書》之非
三十三、論治《尚書》當先看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陳喬樅《今文尚書經說考》
……
詩經
三禮
春秋
附錄
自序
易經
一、論變易、不易皆《易》之大義
二、論伏羲作《易》垂教,在正君臣、父子、夫婦之義
三、論重卦之人當從史遷、揚雄、班固、王充,以為文王
四、論《連山》、《歸藏》
五、論卦辭文王作、爻辭周公作皆無明據,當為孔子所作
六、論《易》至孔子始着,於是學士大夫尊信其書
七、論卦辭、爻辭即是系辭,《十翼》之說於古無征
八、論孔子作卦辭、爻辭,又作《彖》、《象》、《文言》,是自作而自解
九、論傳經之人惟《易》最詳,經義之亡惟《易》最早
十、論漢初說《易》皆主義理、切人事,不言陰陽、術數
十一、論陰陽災變為《易》之別傳
十二、論孟氏為京氏所托,虞氏傳孟學,亦間出道家
十三、論鄭、荀、虞三家之義,鄭據禮以證《易》,學者可以推補,不必推補爻辰
十四、論《費氏易》傳於馬、鄭、荀、王,而其說不同,王弼以十篇說經,頗得費氏之旨
十五、論王弼多清言,而能一掃術數,瑕瑜不掩,是其定評
十六、論以傳附經始於費直,不始於王弼,亦非本於鄭君
十七、論宋人圖書之學亦出於漢人而不足據
十八、論先天圖不可信,朱子《答袁機仲書》乃未定之說
十九、論胡渭之辨甚確,若知《易》皆孔子所作,更不待辨而明
二十、論黃宗羲論《易》取王《注》與程《傳》,漢之焦、京,宋之陳、邵,皆所不取,說極平允,近人復理焦、京之緒,又生一障
二十一、論近人說《易》,張惠言為顓門,焦循為通學,學者當先觀二家之書
二十二、論象數已具於《易》,求象數者不當求象於《易》之外,更不當求數於《易》之先
二十三、論焦循《易》學深於王弼,故論王弼得失極允
二十四、論焦循以假借說《易》本於《韓詩》,發前人所未發
二十五、論假借說《易》並非穿鑿,學者當援例推補
二十六、論《易》說多依托,不當崇信偽書
二十七、論《易》為卜筮作,實為義理作,孔子作卦、爻辭純以理言,實即羲、文本意
二十八、論說《易》之書最多,可取者少
二十九、論漢人古義多不傳,漢碑可以引證
三十、論筮《易》之法,今人以錢代蓍,亦古法之遺
書經
一、論《尚書》分今、古文最先,而《尚書》之今、古文最糾紛難辨
二、論漢時今、古文之分由文字不同,亦由譯語各異
三、論伏生傳經二十九篇,非二十八篇,當分《顧命》、《康王之誥》為二,不當數《書序》與《大誓》
四、論古文增多十六篇見《漢志》,增二十四篇為十六卷見孔《疏》,篇數分合、增減皆有明文
五、論《尚書》偽中作偽,屢出不已,其故有二,一則因秦燔亡失而篇名多偽,一則因秦燔亡失而文字多偽
六、論伏生所傳今文不偽,治《尚書》者不可背伏生《大傳》最初之義
七、論伏《傳》之后,以《史記》為最早,《史記》引《書》多同今文,不當據為古文
八、論伏《傳》、《史記》之后,惟《白虎通》多引今文,兩《漢書》及漢碑引《書》,亦皆漢時通行之本
九、論古文無師說,二十九篇之古文說亦參差不合,多不可據
十、論《禹貢》山川當據經文解之,據漢人古義解之,不得從后起之說
十一、論五福、六極明見經文,不得以為術數,五行配五事當從伏《傳》、《漢志》
十二、論古文《尚書》說誤以《周官》解唐、虞之制
十三、論古文《尚書》說變易今文,亂唐、虞三代之事實
十四、論《尚書》義凡三變,學者各有所據,皆不知專主伏生
十五、論衛、賈、馬、鄭尊古文而抑今文,其故有二,一則學術久而必變,一則文字久而致訛
十六、論庸生所傳已有脫漏,足見古文不如今文,中古文之說亦不可信
十七、論百篇全經不可見,二十九篇篇篇有義,學者當講求大義,不必考求逸《書》
十八、論《書序》有今、古文之異,《史記》所引《書序》皆今文,可據信
十九、論馬、鄭、偽孔古文《書序》不盡可據信,致為后人所疑,當以《史記》今文《序》為斷
二十、論二十九篇皆完書,后人割裂補亡,殊為多事
二十一、論偽孔經傳前人辨之已明,閻若璩、毛奇齡兩家之書互有得失,當分別觀之
二十二、論焦循稱孔《傳》之善,亦當分別觀之
二十三、論宋儒體會語氣勝於前人,而變亂事實不可為訓
二十四、論偽孔書相承不廢,以其言多近理,然亦有大不近理者,學者不可不知
二十五、論偽古文多重復,且敷衍不切
二十六、論孔《傳》盡釋經文之可疑,及馬、鄭古文與今文駁異之可疑
二十七、論《尚書》有不能解者當闕疑,不必強為傅會,漢儒疑辭不必引為確據
二十八、論偽古文言仁言性言誠,乃偽孔襲子學,非孔學出偽書
二十九、論王柏《書疑》疑古文有見解,特不應並疑今文
三十、論劉逢祿、魏源之解《尚書》多臆說,不可據
三十一、論孔子序《尚書》略無年月,《皇極經世》、《竹書紀年》所載共和以前之年皆不足據
三十二、論《尚書》是經非史,史家擬《尚書》之非
三十三、論治《尚書》當先看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陳喬樅《今文尚書經說考》
……
詩經
三禮
春秋
附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