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筆墨(英漢對照)

中國筆墨(英漢對照)
定價:1968
NT $ 1,712
 

內容簡介

《中國筆墨》針對中國畫的核心問題——筆墨結構,作了一個學理上而又盡量淺顯、普及的介紹。分為三大章,第一章首先論述「中國筆墨的文化結構」,從根本上闡釋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繪畫的區別,包括繪畫原理、繪畫模式、繪畫方法,並着重介紹中國筆墨具有精神性,並逐漸作為整體從中國繪畫中獨立出來,成為可被鑒賞的獨立主體。正因為如此,筆墨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文人/士夫群體特有的文化活動。

第二章則追本溯源,闡述了中國筆墨的發展流變,厘清了中國筆墨發展脈絡。蓋章逐一介紹了中國筆墨產生的背景、原因、發展階段與脈絡,悉數筆墨自戰國到漢、魏晉到唐宋元明清直至近代中國的發展情況,對各個時期的風格與代表畫家進行了分析與對比,讓讀者在欣賞中國傳統繪畫的同時,從示例中感受中國筆墨的精髓、特點與流變。

最后,第三章進一步升華,直接點明中國筆墨與文人「心性」的聯系,這其中隱含了筆墨所獨有文化內涵,因為這與儒家的「心性之說」息息相關。作者在該章表達出:畫水墨畫的過程不僅僅是在作畫,更是畫家不斷錘煉自身品格、追求理想人格的過程。該章的最后,作者還向讀者介紹了一些體悟、練習中國筆墨的方法與技巧。

潘公凱,著名藝術家、美術理論家、美術教育家,曾任中國美術學院(1996-2001)、中央美術學院(2001-2014)院長,主持並推進了兩所學院的跨越式發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潘公凱提出中、西兩大藝術體系「互補並存,雙向深入」的學術主張,在美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潘公凱的水墨探索延續了中國文人畫的大寫意傳統,又在當代國際化語境中形成了面向未來的形式語言和風格面貌。

潘公凱曾在紐約、舊金山、西雅圖、聖地亞哥、倫敦、牛津、巴黎、威尼斯、卡爾斯魯厄、東京、香港、澳門、台北、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美術館舉辦個人展覽,作品被世界各地的美術館、藝術機構與個人收藏。其裝置作品《融》曾參加第五十四屆威尼斯雙年展,水墨作品《風荷圖》《雪蓮圖》參加第五十六屆威尼斯雙年展。

此外,潘公凱還著有《中國繪畫史》《限制與拓展》《潘天壽繪畫技法解析》《潘天壽評傳》《中國現代美術之路》《高風峻骨——潘天壽繪畫藝術》《生成與營構》等著作,主編《現代設計大系》《潘天壽書畫集》《中國美術60年》《潘天壽全集》等大型畫冊叢書,其中《中國現代美術之路》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潘天壽書畫集》獲國家圖書獎。
 

目錄


自序
第—章:中國筆墨的文化結構
筆墨作為形式語言
可識別性與可延塑性
筆墨結構的五級組合
筆墨鑒賞與比照序列
基於內模仿的形意聯想
中國畫筆墨的精神性
筆墨的獨立
面理與程序
具細表象與概略表象
兩種不同的寫生方法
筆墨與程序
「自我」與「人格」
三角金字塔
筆墨與傳統
近代筆墨趨勢
第二章:中國筆墨的演進豐碑
筆墨的生成與演進
從顧愷之到王維
范寬與董源
黃公望與倪瓚
徐渭與董其昌
八大山人與石濤
二十世紀「四大家」:吳、齊、黃、潘
第三章:中國筆墨與心性修養
心性是什麼?
筆墨典范是人格境界的表征系統
表征系統
表征系統的特征
群體性的人格理想
作為人格表征的筆墨典范
人格理想的意義
筆墨與修為
筆墨精神的傳承
如何體悟中國筆墨?
在筆墨演進序列中理解筆墨
「練眼、練手」是必須的日常功課
體悟筆墨,專注心性修養
后記
畫家名錄
索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