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春,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第四次出訪日本,在此期間他應石坂基金會的邀請在東京做了三場演講,這三場演講正是《面對現代世界問題的人類學》的三個部分,演講所圍繞的主題即為此書的書名:面對現代世界問題的人類學。
為了突出並深入探討此書的中心主旨,並使之貼近現實,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從他的作品中吸取靈感。他翻讀了曾讓自己聲名大噪的文章,重新提出了一直擔憂的重要社會問題,特別是「種族」與歷史、「種族」與文化的關系。或者說他還在找尋着人文主義的新形式以面對當今這個巨變中的世界的未來。
在這里,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的老讀者們能夠找到那些他一直致力研究的問題,而對於新一代讀者來說,這位著名的人類學家將提供給他們一種未來的視角。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在強調人類學作為一種新型的「大眾人文主義」的重要性的同時,也在思忖着「西方文化霸權的終結」以及文化相對主義與道德評判之間的聯系。當他在審視一個全球化了的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時,主要關注的是經濟活動、非自然生育問題以及科學思想與神話思想之間的聯系。
在這三場演講中,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表現出了對這個正要邁進21世紀的世界的擔憂,因為它正面臨着嚴峻的問題:「意識形態爆炸」的多種形式與傳統主義演變之間的類同。
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2009),法蘭西學院榮譽退休教授,法蘭西科學院院士,著名人類學家,法國結構主義人文學術思潮的主要創始人,當初五位結構主義大師之一。列維—斯特勞斯早年就學於巴黎大學。
青年時代愛好哲學,並醉心於盧梭、弗洛伊德和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於文化人類學研究達50余年之久。20世紀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當地土著社會多年;40年代旅美期間鑽研英美人類學與結構語言學,陸續發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1959年起任法蘭西學院教授。
他的學術影響波及人類學、語言學、哲學、歷史學等諸多領域。在素重人文科學理論的法國文化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兩大「民族思想英雄」之代表應為: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和結構主義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