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貝爾•達彌施是法國藝術史學家和哲學家,同時,他也無可爭議地是這個時代最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思辨性的分析和理論學說,構成了法國當代思想真正的錨定點。他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向攝影這一機械的媒介提出質疑,包括攝影在電影領域內的延伸。他以謙遜的態度,通過借鑒而來或直截了當的手段,不懈地澆灌著這一永遠需要開拓的研究領域。
這部以《落差》為題的「攝影」隨筆集,旨在分析在攝影和電影闖入藝術實踐領域之後所產生的「層差」,並揭示由其造成的批評話語的斷裂。本書受到了德勒茲,特別是本雅明的影響,它將達彌施在不同時間段的文字集成一冊,使讀者得以看到一種攝影思想的全貌。從作為序言的《關於攝影現象學的五點想法》(1963)到二十一世紀初的隨筆,本書呈現出一些相同的思考,相同的疑問,並圍繞一個中心問題展開,即:無法為攝影撰寫歷史。
而這本身,就證明這一問題是多麽的恆常,多麽的「構成問題」。在收錄於本書的《紀念瓦爾特•本雅明〈攝影小史〉出版五十周年》(1981)一文中,達彌施寫道——「攝影不去改變歷史,而是固執地動搖歷史這一概念。假如有一樣東西必須作為一種『攝影小史』存在,那麽,它的出發點不應該是一個源頭的敘述,而是強制的重復,是它構成了攝影行為最為恆常的動力。無意識,正如人們所知,或者以為知道的,是沒有歷史的;但它在歷史中還是起作用,而且對歷史產生作用,使之動盪。攝影對記憶也有同樣的作用。」
於貝爾•達彌施(Hubert Damisch,1928-)法國著名符號學家、哲學家、藝術史家,透視歷史研究權威。曾任教於法國高等社會科學 研究院,創立了藝術理論與藝術史研究中心,並擔任該中心主任,直至退休。
主要著作有:《雲的理論——為了建立一種新的繪畫史》(Th orie du nuage: Pour une histoire de la peinture, Seuil, 1972);《透視的起源》(L’’origine de la perspective, Flammarion, 1987);《帕里斯的裁決》(Le jugement de Paris, Flammarion,
1992);《來自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的一個童年回憶》(Un souvenir d’’enfance par Piero della Francesca, Seuil,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