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側重於從東西方文化與教育的比較視野,分別從文化屬性、社會心理、人格發展、教育機制、藝術功能、多元智能、創造力促進等諸多方面探討了東方與西方在創造力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同和異,特別關注源於西方文化但卻被認為具有普適性的創造力理論在東方文化中的應用與實踐。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本書有大量的文化與教育案例研究,重點涉及了東方的中國、新加坡、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以及西方的英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
劉誠(Sing
Lau),1977年取得普渡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心理學與教育學榮休教授,曾任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主任及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他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曾是普渡大學、匹茲堡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的訪問學者。他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文章,着有兩本關於青少年和兒童社會發展的專着,編輯有一卷名為《中國方式的成長》(1996)的文集。他的研究方向覆蓋了創造力、自殺、抑郁、自我概念、性別角色和價值觀。
許娜娜(Anna N. N. Hui),香港中文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學學士、英語語言的教育學文憑和教育心理學的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她現為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她的研究方向包括創造力、創造企業、動機導向和天才學生教育。
吳恩澤(GraceY.C.NG),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園規划與可持續辦公室高級規划官,獲香港大學心理學學士、香港大學文學與文化研究專業碩士學位。曾就職於香港浸會大學兒童發展中心,並參與編輯針對小學教師的《基礎學校中天才教育的滲透模式:理論和實踐》(2003)的中文手冊。她的研究方向包括文化和跨文化研究以及性別相關話題。
目錄
第一章創造力:一次東西方之交匯(001)
1.引言(001)
2.焦點和構造(004)
3.東西方之交匯:何時?何種方式?(005)
參考文獻(007)
第二章個體創造力與文化(009)
1.引言(009)
2.共同創造力與個體創造力(010)
3.文化投資(012)
4.創造力支持(014)
5.文化約束(014)
6.內隱理論(016)
7.結語(017)
參考文獻(019)
第三章創造力:發展和跨文化問題(022)
1.引言(022)
2.發展問題(024)
2.1什麼是創造力(024)
2.2認知和發展(025)
2.3意動與發展(028)
2.4環境與發展(029)
3.跨文化議題(033)
3.1定義(033)
3.2文化背景與創造行動的數量(035)
3.3文化對創造力的表達(037)
4.綜合發展觀點與跨文化觀點(038)
4.1發展過程中文化對創造力的定義(039)
4.2文化在發展中影響創造力產出數量的方式(040)
4.3發展過程中文化對創造力的引導(042)
5.總結(044)
參考文獻(044)
第四章中國人的創造力:超越西方的視野(053)
1.引言(053)
2.創造力:個體和社會現象(054)
3.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創造力概念化(056)
3.1中國創造力的外顯概念(056)
3.2中國創造力的內隱概念(060)
4.創造力的價值與中國人創造力表達的領域(063)
5.中國的社會化目標和實踐以及創造力發展(065)
6.中國人創造力發展的水平(068)
7.總結(071)
參考文獻(073)
第五章提高創造力為什麼在亞洲課堂上存在矛盾?(083)
1.來自伊麗莎白的一封信(083)
2.教育中的異常(084)
3.東方學習的本質屬性(086)
4.東方學習的文化內容(089)
5.提高創造力為什麼在亞洲課堂上存在矛盾?(091)
6.課堂創造力文化模型(092)
7.儒家學習傳統的專制屬性(096)
8.《死亡詩社》的啟示(097)
9.在亞洲課堂上培養獨立且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創造者(099)
10.總結(102)
參考文獻(102)
第六章創造力與創新:以華人社會為重點的東西方之比較(106)
1.引言(106)
2.創造力——一種文化現象(107)
2.1什麼是創造力:一種人格特質還是社會過程?(107)
2.2創造力測量的普遍標准(108)
2.3東西方創造力觀念的差異(109)
3.創造力的跨文化研究(111)
3.1教育環境中創造力的跨文化研究(111)
3.2工作中的創造和創新(114)
3.3組織創新的跨文化分析(115)
3.4綜合分析教育環境中和工作環境中的創造力研究(117)
4.總結(118)
4.1創造力的內隱理論與創造力表現的測量(118)
4.2中國文化與創造力(119)
4.3動機因素和認知因素的相互作用(120)
4.4創造力——終生的表現(120)
參考文獻(121)
第七章華人社會從傳統教育到創造力教育的進步(127)
1.引言(128)
2.華人傳統教育遭受的批評(128)
2.1教育理念(129)
2.2學校課程(129)
2.3教師與教學方法(130)
3.對華人社會創造力的擔憂(132)
3.1華人的創造力概念(132)
3.2創造力評估(133)
3.3創造力的跨文化比較(134)
3.4教師與教學方法(135)
3.5學校文化(136)
3.6創造力發展計划(136)
3.7對傳統華人文化的不同看法(137)
4.創造力教育(137)
4.1正式課程改革(137)
4.2學校管理的改革(138)
4.3教師培訓的改革(139)
5.創造力改革之路將面臨的挑戰(140)
5.1正式課程和實施課程之間的差距(140)
5.2給將來研究的建議(141)
5.3創造力教育的華人模式(143)
6.總結(145)
參考文獻(145)
第八章華人學生創造力的挖掘與培育(156)
1.引言(157)
2.為什麼華人學生的創造力還處於「卧虎藏龍」的階段?(159)
2.1過於強調智商而忽略創造力(159)
2.2.重視外在動機而忽略內在動機(159)
2.3強調知識來自權威的傳授,忽略意義的主動構建(160)
2.4強調競爭表現、孤軍奮戰,忽略團隊合作、知識分享
2.5強調考試結果,忽略學習過程(160)
2.6重視紙筆測驗、記憶背誦,忽略真實評量、多元表現
2.7支持乖男巧女、標准答案,排斥好奇求變、獨立思考
2.8重視創造力知識的傳授,忽略創造過程的體驗(162)
2.9強調努力認真,忽略樂在其中(162)
2.10重視創造力的言教要求,忽略潛移默化(162)
2.11重視學科本位,忽略課程整合(163)
3.如何挖掘華人學生的創造力?(163)
3.1從學生的多元成就,挖掘創造力(163)
3.2重視基於中國文化特色的創造力測試(164)
3.3強調積極創意生活方式的評估(166)
3.4強調創造性文化(包括動機氛圍)的評估(166)
3.5重視守門人對創造力的影響(167)
4.如何培育華人學生的創造力?(168)
4.1積極建立創造力的價值和態度(168)
4.2塑造創造性生活方式(168)
4.3以多元智力為建構培育創造力(169)
4.4采取匯合取向和科際整合取向研究創造力(169)
4.5逐漸形成創造性文化(170)
4.6選擇合適的創造力守門人(171)
4.7包容、尊重多樣性和個體差異(171)
4.8強調創造過程及樂在其中的體驗(172)
4.9將創造力融入各科課程與課程綜合(173)
4.10創造力相關技能與特定專業領域技能並重(174)
4.11同樣重視多元與真實、個體與團隊、過程與產品的評估
4.12牢記「上行下效」比「掌控管教」更有效(176)
5.總結(176)
參考文獻(177)
第九章創造力的社會心理學:一個多元文化視角的開端(183)
1.課堂里的創造力社會心理學:多元文化視角的開端(184)
2.背景簡介(184)
3.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操作化(186)
4.基本研究范式(187)
5.同感評估技術(188)
6.創造力「殺手」——創造力文獻回顧(191)
7.針對上述破壞性影響提出的一個機制(193)
8.典型美國式課堂的藍圖?(194)
9.邁向多元文化視角(195)
參考文獻(202)
第十章創造者眼中的美:從心理學和跨文化視角記錄孩子們對繪
畫藝術的理解(207)
1.引言(207)
2.框架:世界—藝術家—圖畫—欣賞者之間的相互作用(208)
2.1何謂藝術?何謂藝術家?(208)
3.兒童作為創作主體(209)
3.1孩子們何時會作畫?(209)
3.2孩子們為何繪畫?(209)
3.3孩子們畫的是什麼?(211)
4.兒童作為欣賞者(217)
4.1中國香港—英國的孩子們對不同藝術流派的反應比較(219)
5.創造者眼中的美:孩子作為藝術家和欣賞者(228)
5.1兒童欣賞者眼中到底是什麼?(228)
5.2兒童作為藝術家和欣賞者(230)
6.結論(233)
參考文獻(233)
第十一章藍蘋果和紫橙子:當孩子們像畢加索一樣繪畫(241)
1.兒童是否具有創造力?(241)
2.什麼是創造力?(245)
3.我們怎樣才能保持孩子們的自發性?(246)
3.1刺激(247)
3.2機會(248)
3.3自由(248)
3.4時間(248)
4.自發性和社會責任應該同時並舉嗎?(249)
4.1時間和地點(250)
4.2他人和自我(251)
5.藝術之外的領域(251)
6.結論(252)
參考文獻(252)
第十二章新加坡創造力教育:一個培養建設性創造力的框架(253)
1.簡介(253)
1.1反思(253)
1.2結構(255)
2.新加坡創造力教育概述(255)
2.1城市島國(255)
2.220世紀70年代以前(256)
2.320世紀80年代(257)
2.420世紀90年代(257)
2.521世紀初(259)
3.建設性創造力(262)
3.1總體框架(262)
3.2個性化框架(263)
4.新加坡教育的啟示(267)
4.1對話(268)
4.2友愛環境的積極效果(270)
4.3干預(271)
4.4結束語(272)
參考文獻(274)
第十三章通過音樂激發創造力(280)
1.簡介(280)
1.1日本的音樂創作問題(281)
1.2音樂創作的認知法(283)
2.自由音樂框架內的音樂創作(285)
2.1例1:運用日常物品描寫春天(286)
3.常規音樂框架內的音樂創作(290)
3.1例2:制作原創節奏合奏(290)
3.2例3:運用呼喊回應結構(call?responsestructure)創作一首簡單的旋律(294)
3.3例4:通過動機操縱對熟悉的樂曲進行改編(297)
3.4例5:通過借用借鑒其他曲調的思想對熟悉的樂曲進行改編(302)
4.結論:「音樂創作很簡單」(305)
參考文獻(308)
第十四章創造力和多元智能:DISCOVER項目與研究(313)
1.研究和理論:創造力與智力?(313)
2.DISCOVER項目與多元智能(315)
3.問題解決:融合創造力和智力的關鍵概念(317)
3.1評估(320)
4.培養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328)
4.1人才培養條件(328)
4.2課程和教學策略:教師如何才能幫助兒童培養才能?(332)
5.DISCOVER課程框架和教學策略有效性研究(343)
5.1研究方法(343)
5.2研究結果(345)
6.東方的DISCOVER模型和創造力(348)
6.1中國大陸的DISCOVER項目(348)
6.2中國台灣培養天才殘疾兒童和非殘疾兒童的多元智能和
問題解決能力(350)
6.3探索中心,DISCOVER項目和ThePrismofLearning Model(351)
7.結論(353)
參考文獻(353)
第十五章培養創造性思維:西方途徑與東方問題(358)
1.簡介(358)
2.定義創造力與創造性思維(359)
2.1創造性思維是一項必要的生活技能(361)
2.2創造性思維是致力於產生新穎實用想法的理性過程(362)
2.3創造性思維由認知技能、元認知技能和情感技能組成(363)
2.4創造性思維反映了創造力的多面向本質並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364)
2.5創造性思維並不罕見且能通過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學習(365)
2.6內化CPS:成為變革管理的領導者(368)
3.在東方培養創造性思維:一些觀察結果和問題(370)
3.1我們的個人經歷(370)
3.2在東方培養創造力:一些研究發現(373)
3.3東方創造力思維總結:一種潛在偏見(380)
4.培養創造性行為的原則(382)
4.1原則一:重獲創造力(382)
4.2原則二:跟隨心靈,享受生活(383)
4.3原則三:胸懷大志(384)
4.4原則四:拋開懷疑(384)
4.5原則五:不僅要努力,還要堅持不懈地努力(384)
5.結論(385)
參考文獻(385)
索引(391)
1.引言(001)
2.焦點和構造(004)
3.東西方之交匯:何時?何種方式?(005)
參考文獻(007)
第二章個體創造力與文化(009)
1.引言(009)
2.共同創造力與個體創造力(010)
3.文化投資(012)
4.創造力支持(014)
5.文化約束(014)
6.內隱理論(016)
7.結語(017)
參考文獻(019)
第三章創造力:發展和跨文化問題(022)
1.引言(022)
2.發展問題(024)
2.1什麼是創造力(024)
2.2認知和發展(025)
2.3意動與發展(028)
2.4環境與發展(029)
3.跨文化議題(033)
3.1定義(033)
3.2文化背景與創造行動的數量(035)
3.3文化對創造力的表達(037)
4.綜合發展觀點與跨文化觀點(038)
4.1發展過程中文化對創造力的定義(039)
4.2文化在發展中影響創造力產出數量的方式(040)
4.3發展過程中文化對創造力的引導(042)
5.總結(044)
參考文獻(044)
第四章中國人的創造力:超越西方的視野(053)
1.引言(053)
2.創造力:個體和社會現象(054)
3.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創造力概念化(056)
3.1中國創造力的外顯概念(056)
3.2中國創造力的內隱概念(060)
4.創造力的價值與中國人創造力表達的領域(063)
5.中國的社會化目標和實踐以及創造力發展(065)
6.中國人創造力發展的水平(068)
7.總結(071)
參考文獻(073)
第五章提高創造力為什麼在亞洲課堂上存在矛盾?(083)
1.來自伊麗莎白的一封信(083)
2.教育中的異常(084)
3.東方學習的本質屬性(086)
4.東方學習的文化內容(089)
5.提高創造力為什麼在亞洲課堂上存在矛盾?(091)
6.課堂創造力文化模型(092)
7.儒家學習傳統的專制屬性(096)
8.《死亡詩社》的啟示(097)
9.在亞洲課堂上培養獨立且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創造者(099)
10.總結(102)
參考文獻(102)
第六章創造力與創新:以華人社會為重點的東西方之比較(106)
1.引言(106)
2.創造力——一種文化現象(107)
2.1什麼是創造力:一種人格特質還是社會過程?(107)
2.2創造力測量的普遍標准(108)
2.3東西方創造力觀念的差異(109)
3.創造力的跨文化研究(111)
3.1教育環境中創造力的跨文化研究(111)
3.2工作中的創造和創新(114)
3.3組織創新的跨文化分析(115)
3.4綜合分析教育環境中和工作環境中的創造力研究(117)
4.總結(118)
4.1創造力的內隱理論與創造力表現的測量(118)
4.2中國文化與創造力(119)
4.3動機因素和認知因素的相互作用(120)
4.4創造力——終生的表現(120)
參考文獻(121)
第七章華人社會從傳統教育到創造力教育的進步(127)
1.引言(128)
2.華人傳統教育遭受的批評(128)
2.1教育理念(129)
2.2學校課程(129)
2.3教師與教學方法(130)
3.對華人社會創造力的擔憂(132)
3.1華人的創造力概念(132)
3.2創造力評估(133)
3.3創造力的跨文化比較(134)
3.4教師與教學方法(135)
3.5學校文化(136)
3.6創造力發展計划(136)
3.7對傳統華人文化的不同看法(137)
4.創造力教育(137)
4.1正式課程改革(137)
4.2學校管理的改革(138)
4.3教師培訓的改革(139)
5.創造力改革之路將面臨的挑戰(140)
5.1正式課程和實施課程之間的差距(140)
5.2給將來研究的建議(141)
5.3創造力教育的華人模式(143)
6.總結(145)
參考文獻(145)
第八章華人學生創造力的挖掘與培育(156)
1.引言(157)
2.為什麼華人學生的創造力還處於「卧虎藏龍」的階段?(159)
2.1過於強調智商而忽略創造力(159)
2.2.重視外在動機而忽略內在動機(159)
2.3強調知識來自權威的傳授,忽略意義的主動構建(160)
2.4強調競爭表現、孤軍奮戰,忽略團隊合作、知識分享
2.5強調考試結果,忽略學習過程(160)
2.6重視紙筆測驗、記憶背誦,忽略真實評量、多元表現
2.7支持乖男巧女、標准答案,排斥好奇求變、獨立思考
2.8重視創造力知識的傳授,忽略創造過程的體驗(162)
2.9強調努力認真,忽略樂在其中(162)
2.10重視創造力的言教要求,忽略潛移默化(162)
2.11重視學科本位,忽略課程整合(163)
3.如何挖掘華人學生的創造力?(163)
3.1從學生的多元成就,挖掘創造力(163)
3.2重視基於中國文化特色的創造力測試(164)
3.3強調積極創意生活方式的評估(166)
3.4強調創造性文化(包括動機氛圍)的評估(166)
3.5重視守門人對創造力的影響(167)
4.如何培育華人學生的創造力?(168)
4.1積極建立創造力的價值和態度(168)
4.2塑造創造性生活方式(168)
4.3以多元智力為建構培育創造力(169)
4.4采取匯合取向和科際整合取向研究創造力(169)
4.5逐漸形成創造性文化(170)
4.6選擇合適的創造力守門人(171)
4.7包容、尊重多樣性和個體差異(171)
4.8強調創造過程及樂在其中的體驗(172)
4.9將創造力融入各科課程與課程綜合(173)
4.10創造力相關技能與特定專業領域技能並重(174)
4.11同樣重視多元與真實、個體與團隊、過程與產品的評估
4.12牢記「上行下效」比「掌控管教」更有效(176)
5.總結(176)
參考文獻(177)
第九章創造力的社會心理學:一個多元文化視角的開端(183)
1.課堂里的創造力社會心理學:多元文化視角的開端(184)
2.背景簡介(184)
3.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操作化(186)
4.基本研究范式(187)
5.同感評估技術(188)
6.創造力「殺手」——創造力文獻回顧(191)
7.針對上述破壞性影響提出的一個機制(193)
8.典型美國式課堂的藍圖?(194)
9.邁向多元文化視角(195)
參考文獻(202)
第十章創造者眼中的美:從心理學和跨文化視角記錄孩子們對繪
畫藝術的理解(207)
1.引言(207)
2.框架:世界—藝術家—圖畫—欣賞者之間的相互作用(208)
2.1何謂藝術?何謂藝術家?(208)
3.兒童作為創作主體(209)
3.1孩子們何時會作畫?(209)
3.2孩子們為何繪畫?(209)
3.3孩子們畫的是什麼?(211)
4.兒童作為欣賞者(217)
4.1中國香港—英國的孩子們對不同藝術流派的反應比較(219)
5.創造者眼中的美:孩子作為藝術家和欣賞者(228)
5.1兒童欣賞者眼中到底是什麼?(228)
5.2兒童作為藝術家和欣賞者(230)
6.結論(233)
參考文獻(233)
第十一章藍蘋果和紫橙子:當孩子們像畢加索一樣繪畫(241)
1.兒童是否具有創造力?(241)
2.什麼是創造力?(245)
3.我們怎樣才能保持孩子們的自發性?(246)
3.1刺激(247)
3.2機會(248)
3.3自由(248)
3.4時間(248)
4.自發性和社會責任應該同時並舉嗎?(249)
4.1時間和地點(250)
4.2他人和自我(251)
5.藝術之外的領域(251)
6.結論(252)
參考文獻(252)
第十二章新加坡創造力教育:一個培養建設性創造力的框架(253)
1.簡介(253)
1.1反思(253)
1.2結構(255)
2.新加坡創造力教育概述(255)
2.1城市島國(255)
2.220世紀70年代以前(256)
2.320世紀80年代(257)
2.420世紀90年代(257)
2.521世紀初(259)
3.建設性創造力(262)
3.1總體框架(262)
3.2個性化框架(263)
4.新加坡教育的啟示(267)
4.1對話(268)
4.2友愛環境的積極效果(270)
4.3干預(271)
4.4結束語(272)
參考文獻(274)
第十三章通過音樂激發創造力(280)
1.簡介(280)
1.1日本的音樂創作問題(281)
1.2音樂創作的認知法(283)
2.自由音樂框架內的音樂創作(285)
2.1例1:運用日常物品描寫春天(286)
3.常規音樂框架內的音樂創作(290)
3.1例2:制作原創節奏合奏(290)
3.2例3:運用呼喊回應結構(call?responsestructure)創作一首簡單的旋律(294)
3.3例4:通過動機操縱對熟悉的樂曲進行改編(297)
3.4例5:通過借用借鑒其他曲調的思想對熟悉的樂曲進行改編(302)
4.結論:「音樂創作很簡單」(305)
參考文獻(308)
第十四章創造力和多元智能:DISCOVER項目與研究(313)
1.研究和理論:創造力與智力?(313)
2.DISCOVER項目與多元智能(315)
3.問題解決:融合創造力和智力的關鍵概念(317)
3.1評估(320)
4.培養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328)
4.1人才培養條件(328)
4.2課程和教學策略:教師如何才能幫助兒童培養才能?(332)
5.DISCOVER課程框架和教學策略有效性研究(343)
5.1研究方法(343)
5.2研究結果(345)
6.東方的DISCOVER模型和創造力(348)
6.1中國大陸的DISCOVER項目(348)
6.2中國台灣培養天才殘疾兒童和非殘疾兒童的多元智能和
問題解決能力(350)
6.3探索中心,DISCOVER項目和ThePrismofLearning Model(351)
7.結論(353)
參考文獻(353)
第十五章培養創造性思維:西方途徑與東方問題(358)
1.簡介(358)
2.定義創造力與創造性思維(359)
2.1創造性思維是一項必要的生活技能(361)
2.2創造性思維是致力於產生新穎實用想法的理性過程(362)
2.3創造性思維由認知技能、元認知技能和情感技能組成(363)
2.4創造性思維反映了創造力的多面向本質並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364)
2.5創造性思維並不罕見且能通過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學習(365)
2.6內化CPS:成為變革管理的領導者(368)
3.在東方培養創造性思維:一些觀察結果和問題(370)
3.1我們的個人經歷(370)
3.2在東方培養創造力:一些研究發現(373)
3.3東方創造力思維總結:一種潛在偏見(380)
4.培養創造性行為的原則(382)
4.1原則一:重獲創造力(382)
4.2原則二:跟隨心靈,享受生活(383)
4.3原則三:胸懷大志(384)
4.4原則四:拋開懷疑(384)
4.5原則五:不僅要努力,還要堅持不懈地努力(384)
5.結論(385)
參考文獻(385)
索引(391)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