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中蘇關系從結盟走向分裂、從對抗走向「正常化」所構建的歷史敘事,大量使用了中國外交部、國防部、鐵道部、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黨校和地方檔案館,以及台灣「國史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資料中心所藏檔案資料。
作者還曾到美、俄、波、匈、德等收集資料,對當事者作了訪談。這在中外學術界是沒有的。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顛覆中外學者既有定論的精彩看法,令人拍案叫絕,是每一個對中蘇關系感興趣的讀者的案頭必備之書。
沈志華,男,1950年出生。著名歷史學家,華東師范大學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歷史系1979年碩士研究生。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等單位的特約研究員或兼職教授,承擔有關單位的課題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是蘇聯史、中蘇關系史和冷戰史。
目錄
序 中蘇關系的歷史與中俄關系的未來
——寫在《中蘇關系史綱》出版前的幾句話【李鳳林】
《中蘇關系史綱(增訂版)》序【陳 兼】
增訂版說明(代前言)【沈志華】
第三版修訂說明【李丹慧】
•上冊•
第一篇 難以確定的對手(1917~1949)
第一章 中蘇建交聲中的革命輸出/003
第一節 十月革命對中國社會的沖擊/004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的形成/007
第三節 中蘇交涉一波三折/013
第四節 解決兩國懸案的談判/019
第五節 孫中山革命化的推動力/025
第二章 蘇聯援助下的國民革命/030
第一節 孫中山的聯蘇容共政策/030
第二節 蘇聯干涉與三二○事變/037
第三節 蘇聯顧問與北伐戰爭/043
第四節 「五月指示」與國共分家/045
第三章 莫斯科與中國的蘇維埃革命/051
第一節 中共武裝暴動與中蘇絕交/053
第二節 中東路事件與「保衛蘇聯」/056
第三節 蘇聯的翻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061
第四節 蘇聯軍事顧問指導下的軍事失敗/066
第四章 戰爭威脅下的中蘇外交/070
第一節 九一八事變與中蘇關系/071
第二節 蘇聯外交轉向的連鎖效應/074
第三節 中蘇軍事同盟的秘密交涉/077
第四節 中共從「反蔣」到「聯蔣」/081
第五章 中蘇兩國的戰時合作與沖突/086
第一節 蘇聯在中國抗戰初期的援助/087
第二節 中蘇兩黨關系的困擾/092
第三節 蘇德戰爭與中蘇關系的逆轉/097
第四節 蘇聯對中國新疆地區的干預/103
第五節 雅爾塔密約與中蘇條約談判/109
第六節 蘇軍大舉進兵中國東北/117
第六章 中國內戰與中蘇國共關系/121
第一節 斯大林推動國共重慶和談/122
第二節 中共奪取東北與蘇聯的幫助/126
第三節 冷戰后的蘇聯對華政策/133
第四節 兩黨互訪和新中國的建立/137
第二篇 同志加兄弟(1949~1960)
第一章 同盟條約的簽訂及中蘇利益沖突/149
第一節 毛澤東堅持重新簽訂一個條約/150
第二節 蘇聯對中蘇新條約的精心設計/153
第三節 斯大林被迫再次做出重大讓步/157
第四節 斯大林對中蘇關系的深層考慮/163
第二章 朝鮮戰爭與中蘇同盟的實質性進展/170
第一節 毛澤東毅然決定出兵朝鮮/171
第二節 中蘇在軍事戰略上的協調和統一/173
第三節 斯大林對志願軍的軍事援助/178
第四節 蘇聯向中國提供的經濟援助/182
第三章 蘇共二十大及其對中蘇關系的影響/187
第一節 蘇共二十大路線及其實質/188
第二節 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由來/193
第三節 蘇共二十大對中蘇關系的影響/198
第四章 蘇聯的經濟援助與中共的政治支持/210
第一節 赫魯曉夫增加對華經濟援助/211
第二節 中共協助蘇聯處理波匈事件/218
第三節 毛澤東對赫魯曉夫的政治支持/222
第五章 蘇聯對中國核武器研制的援助和限制/228
第一節 赫魯曉夫開啟中國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229
第二節 蘇聯對中國核援助方針出現突破性轉變/239
第三節 蘇聯對中國研制核武器的幫助及其限度/247
第六章 毛澤東在共產黨莫斯科會議獨領風騷/253
第一節 毛澤東主張開會解決問題/254
第二節 中蘇攜手領導社會主義陣營/260
第三節 毛澤東的即席發言語驚四座/268
第七章 「大躍進」、人民公社與中蘇對內政策分歧/274
第一節 中國的實際目標是趕超蘇聯/275
第二節 蘇聯的支持、懷疑和反對態度/280
第三節 毛澤東在廬山向赫魯曉夫宣戰/286
第八章 軍事合作、炮擊金門與中蘇對外政策分歧/291
第一節 中蘇軍事合作的願望及矛盾/292
第二節 長波電台和共同艦隊風波/298
第三節 炮擊金門引發的嚴重分歧/312
第四節 赫魯曉夫終止對中國的核援助/328
第九章 中蘇兩黨在理念和政策上難以彌合的裂痕/336
第一節 中印沖突與蘇聯的中立聲明/337
第二節 中蘇領導人之間的激烈爭吵/349
第三節 中蘇在國際戰略上尖銳對立/356
•下冊•
第三篇 從分裂到對抗(1960~1978)
第一章 中蘇分歧公開化與短暫的緩和/371
第一節 對外方針分歧引發理論爭論/373
第二節 U-2飛機事件中的中蘇互動/387
第三節 世界工聯北京會議上的斗爭/397
第四節 布加勒斯特會議期間的抗爭/405
第五節 蘇聯撕毀合同撤走在華專家/412
第六節 經濟困難背景下的短暫緩和/424
第二章 兩黨關系破裂與兩國關系惡化/446
第一節 在蘇共二十二大上的明爭暗斗/447
第二節 伊塔事件與兩國關系趨向惡化/459
第三節 毛澤東考慮全面調整對蘇方針/470
第四節 中蘇在外交領域的新一輪較量/478
第五節 左派隊伍形成與大論戰的開始/488
第三章 中蘇同盟關系的徹底瓦解/502
第一節 毛澤東對蘇安全戰略思路的轉變/503
第二節 反修與鞏固政權的政治革命/512
第三節 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的流產/518
第四節 周恩來訪蘇與兩黨會談破裂/536
第四章 國際共運分裂與中蘇走向對抗/551
第一節 莫斯科三月會議與國際共運分裂/552
第二節 雙方共同援越抗美中的矛盾沖突/565
第三節 珍寶島沖突與中蘇軍事對抗/577
第四節 中美化敵為友聯合抗衡蘇聯/591
第四篇 走向「正常化」(1979~1991)
第一章 「正常化」問題的緣起/605
第一節 「正常化」的由來/606
第二節 對抗中的交集/611
第三節 緩和的開端/616
第二章 開啟「正常化」進程/625
第一節 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講話/626
第二節 打開「正常化」之門/635
第三節 政治磋商陷入僵局/652
第三章 雙邊關系逐步改善/660
第一節 「葬禮外交」/661
第二節 政治關系緩慢改善/666
第三節 恢復經貿科技文化合作/674
第四章 走向「正常化」的轉折/677
第一節 打破政治僵局/678
第二節 莫斯科改變政策/688
第三節 清除最后的障礙/695
第五章 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706
第一節 戈爾巴喬夫訪問北京/706
第二節 向中俄關系過渡/711
跋 中蘇同盟破裂的內在原因/714
參考文獻/728
人名索引/757
——寫在《中蘇關系史綱》出版前的幾句話【李鳳林】
《中蘇關系史綱(增訂版)》序【陳 兼】
增訂版說明(代前言)【沈志華】
第三版修訂說明【李丹慧】
•上冊•
第一篇 難以確定的對手(1917~1949)
第一章 中蘇建交聲中的革命輸出/003
第一節 十月革命對中國社會的沖擊/004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的形成/007
第三節 中蘇交涉一波三折/013
第四節 解決兩國懸案的談判/019
第五節 孫中山革命化的推動力/025
第二章 蘇聯援助下的國民革命/030
第一節 孫中山的聯蘇容共政策/030
第二節 蘇聯干涉與三二○事變/037
第三節 蘇聯顧問與北伐戰爭/043
第四節 「五月指示」與國共分家/045
第三章 莫斯科與中國的蘇維埃革命/051
第一節 中共武裝暴動與中蘇絕交/053
第二節 中東路事件與「保衛蘇聯」/056
第三節 蘇聯的翻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061
第四節 蘇聯軍事顧問指導下的軍事失敗/066
第四章 戰爭威脅下的中蘇外交/070
第一節 九一八事變與中蘇關系/071
第二節 蘇聯外交轉向的連鎖效應/074
第三節 中蘇軍事同盟的秘密交涉/077
第四節 中共從「反蔣」到「聯蔣」/081
第五章 中蘇兩國的戰時合作與沖突/086
第一節 蘇聯在中國抗戰初期的援助/087
第二節 中蘇兩黨關系的困擾/092
第三節 蘇德戰爭與中蘇關系的逆轉/097
第四節 蘇聯對中國新疆地區的干預/103
第五節 雅爾塔密約與中蘇條約談判/109
第六節 蘇軍大舉進兵中國東北/117
第六章 中國內戰與中蘇國共關系/121
第一節 斯大林推動國共重慶和談/122
第二節 中共奪取東北與蘇聯的幫助/126
第三節 冷戰后的蘇聯對華政策/133
第四節 兩黨互訪和新中國的建立/137
第二篇 同志加兄弟(1949~1960)
第一章 同盟條約的簽訂及中蘇利益沖突/149
第一節 毛澤東堅持重新簽訂一個條約/150
第二節 蘇聯對中蘇新條約的精心設計/153
第三節 斯大林被迫再次做出重大讓步/157
第四節 斯大林對中蘇關系的深層考慮/163
第二章 朝鮮戰爭與中蘇同盟的實質性進展/170
第一節 毛澤東毅然決定出兵朝鮮/171
第二節 中蘇在軍事戰略上的協調和統一/173
第三節 斯大林對志願軍的軍事援助/178
第四節 蘇聯向中國提供的經濟援助/182
第三章 蘇共二十大及其對中蘇關系的影響/187
第一節 蘇共二十大路線及其實質/188
第二節 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由來/193
第三節 蘇共二十大對中蘇關系的影響/198
第四章 蘇聯的經濟援助與中共的政治支持/210
第一節 赫魯曉夫增加對華經濟援助/211
第二節 中共協助蘇聯處理波匈事件/218
第三節 毛澤東對赫魯曉夫的政治支持/222
第五章 蘇聯對中國核武器研制的援助和限制/228
第一節 赫魯曉夫開啟中國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229
第二節 蘇聯對中國核援助方針出現突破性轉變/239
第三節 蘇聯對中國研制核武器的幫助及其限度/247
第六章 毛澤東在共產黨莫斯科會議獨領風騷/253
第一節 毛澤東主張開會解決問題/254
第二節 中蘇攜手領導社會主義陣營/260
第三節 毛澤東的即席發言語驚四座/268
第七章 「大躍進」、人民公社與中蘇對內政策分歧/274
第一節 中國的實際目標是趕超蘇聯/275
第二節 蘇聯的支持、懷疑和反對態度/280
第三節 毛澤東在廬山向赫魯曉夫宣戰/286
第八章 軍事合作、炮擊金門與中蘇對外政策分歧/291
第一節 中蘇軍事合作的願望及矛盾/292
第二節 長波電台和共同艦隊風波/298
第三節 炮擊金門引發的嚴重分歧/312
第四節 赫魯曉夫終止對中國的核援助/328
第九章 中蘇兩黨在理念和政策上難以彌合的裂痕/336
第一節 中印沖突與蘇聯的中立聲明/337
第二節 中蘇領導人之間的激烈爭吵/349
第三節 中蘇在國際戰略上尖銳對立/356
•下冊•
第三篇 從分裂到對抗(1960~1978)
第一章 中蘇分歧公開化與短暫的緩和/371
第一節 對外方針分歧引發理論爭論/373
第二節 U-2飛機事件中的中蘇互動/387
第三節 世界工聯北京會議上的斗爭/397
第四節 布加勒斯特會議期間的抗爭/405
第五節 蘇聯撕毀合同撤走在華專家/412
第六節 經濟困難背景下的短暫緩和/424
第二章 兩黨關系破裂與兩國關系惡化/446
第一節 在蘇共二十二大上的明爭暗斗/447
第二節 伊塔事件與兩國關系趨向惡化/459
第三節 毛澤東考慮全面調整對蘇方針/470
第四節 中蘇在外交領域的新一輪較量/478
第五節 左派隊伍形成與大論戰的開始/488
第三章 中蘇同盟關系的徹底瓦解/502
第一節 毛澤東對蘇安全戰略思路的轉變/503
第二節 反修與鞏固政權的政治革命/512
第三節 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的流產/518
第四節 周恩來訪蘇與兩黨會談破裂/536
第四章 國際共運分裂與中蘇走向對抗/551
第一節 莫斯科三月會議與國際共運分裂/552
第二節 雙方共同援越抗美中的矛盾沖突/565
第三節 珍寶島沖突與中蘇軍事對抗/577
第四節 中美化敵為友聯合抗衡蘇聯/591
第四篇 走向「正常化」(1979~1991)
第一章 「正常化」問題的緣起/605
第一節 「正常化」的由來/606
第二節 對抗中的交集/611
第三節 緩和的開端/616
第二章 開啟「正常化」進程/625
第一節 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講話/626
第二節 打開「正常化」之門/635
第三節 政治磋商陷入僵局/652
第三章 雙邊關系逐步改善/660
第一節 「葬禮外交」/661
第二節 政治關系緩慢改善/666
第三節 恢復經貿科技文化合作/674
第四章 走向「正常化」的轉折/677
第一節 打破政治僵局/678
第二節 莫斯科改變政策/688
第三節 清除最后的障礙/695
第五章 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706
第一節 戈爾巴喬夫訪問北京/706
第二節 向中俄關系過渡/711
跋 中蘇同盟破裂的內在原因/714
參考文獻/728
人名索引/757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