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福斯特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最漫長的旅程》(1907)、《看得見風景的房間》(1908)、《霍華德庄園》(1910)、《莫瑞斯》(創作於1913—1914年,1971年作者逝世后出版)、《印度之行》(1924);兩部短篇小說集《天國公共馬車》(1911)和《永恆的瞬間》(1928),后合為《福斯特短篇小說集》(1947);以及廣受好評的小說評論專着《小說面面觀》(1927,原為在劍橋大學的系列演講)。上海譯文出版社的「E•M•福斯特文集」囊括了這位文學巨匠上述所有的重要作品。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英國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和批評家,著名的人道主義者,畢業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后被母校聘為榮譽研究員。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最漫長的旅程》(1907)、《看得見風景的房間》(1908)、《霍華德庄園》(1910)、《莫瑞斯》(創作於1913—1914年,1971年作者逝世后出版)、《印度之行》(1924);兩部短篇小說集《天國公共馬車》(1911)和《永恆的瞬間》(1928),后合為《福斯特短篇小說集》(1947);以及廣受好評的小說評論專着《小說面面觀》(1927,原為在劍橋大學的系列演講)。
福斯特作為小說家的力量主要體現在他將各種典型性格人格化的高超能力、他對於人性中卑鄙與高貴間激烈斗爭的出色描繪、他所塑造的一系列令人難忘的「圓形人物」以及極具個人色彩的明晰風格。作為著名人道主義者的福斯特在作品中高舉「理解」與「同情」的大旗,強調精神與物質之間、人與人乃至不同的民族之間「只有連接起來」,人類才有希望。
福斯特的小說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意義,飽含幽默和反諷,既有精巧嚴整的情節,又極富象征乃至哲理意味,將藝術性與可讀性完美地融為一體。福斯特曾十三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並有五部小說作品被改編為電影;他不但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同時又是擁有大讀者群的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