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稿闡述了科學技術作為文化進化的產物和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很重要影響,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該書稿進一步指出,人類社會在工業文明之后將是以發展綠色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標志的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是人、經濟、社會與自然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文明,其核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在這個背景下發展科學技術,需要重建技術理性與人文維度的關聯,樹立辯證全面的科學技術觀,為有意識地、科學地規避科技的負面效應提供正確的思想指南。
在科技的發展和應用過程中,需要貫徹三大整合: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整合;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整合;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整合,這三大整合還可可具體化為三大原則,即人本原則、生態原則以及協調原則。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的成果和應用有利於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同繁榮。
錢俊生,1942年生,1965年南京大學畢業,同年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中央黨校科技哲學教研室主任,全國黨校系統自然辯證法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務。1993年評定為有突出貢獻的社會科學工作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技術哲學、生態哲學、可持續發展理論等。正式出版的個人專著和合著有16部,如《馬克思主義哲學新視野》、《辯證唯物主義在當代》、《生命是什麼?》、《現代科技新概念》、《生態哲學》、《現代領導者的科技素養》等。在《光明日報》、《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中央黨校學報》等報刊雜志上公開發表的理論文章近百篇。
楊發庭,1982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2014年7月,取得中央黨校科學技術哲學博士學位,獲得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和北京市優秀博士畢業生稱號。在學期間及工作后,一直從事科技哲學、生態文明和科技政策的研究。個人專利兩項,譯著兩本,主持北京市課題一項,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子課題負責人一項,參與課題八項,公開發表文章二十余篇,擔任副主編的圖書有兩本,參編書籍七本。
余謀昌,1935年生,廣東大埔人,1962年武漢大學哲學系畢業。196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生畢業,同年留院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擔任中國環境倫理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地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等職務。1975年以來,以「環境問題」作為研究方向,從事環境哲學、生態哲學、環境倫理學研究,提出這一領域的初步研究框架和基本觀點。先后出版了《生態學哲學》、《生態倫理學從理論到實踐》、《生態文化論》、《自然價值論》、《環境哲學》等專著20種。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科學技術與人類文明
第一節科學技術的發展與人類文明的變革
第二節科學技術為社會進步提供強大動力
第三節科學技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核心和基石
第四節人類文明進入重要轉型期
第二章 科學技術促進人類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
第一節現代科學對物質的認識
第二節現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
第三節現代科學對生命的認識
第四節現代科學與時空觀
第三章 工業文明時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
第一節現代科學的基礎理論
第二節自然系統的科學圖景
第三節高新技術
第四節當代科學技術的五次大變革
第四章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存環境的負面影響
第一節物理性污染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化學性污染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第三節生物性污染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第五章 科學技術的效應利弊共存
第一節科學技術的巨大貢獻:創造了工業文明和人類整個現代生活
第二節科學技術發展與自然生態:全球性生態危機
第三節科學技術發展與社會生態:全球性社會危機
第六章 破解科技效應的利弊並存難題
第一節重建技術理性與人文維度的關聯
第二節樹立辯證全面科學的科技觀
第三節科技的發展和應用須貫徹三大整合
第四節科技的發展和應用須遵循三大原則
第七章 科學技術解決資源枯竭問題的新途徑:上天、入地、下海
第一節上天、入地、下海,從夢想變為現實
第二節發展航天科技,為建設生態文明服務
第三節發展地質勘探技術,為建設生態文明服務
第四節發展海洋技術,為建設生態文明服務
第八章 建設生態文明的中國科學技術發展道路
第一節從工業文明的科學技術向生態文明的科學技術轉變
第二節生態文明的科學技術發展方向
第三節生態文明的科學技術發展道路的探討
第九章 發展綠色技術:生態文明的技術支撐
第一節生態危機的根源
第二節生態文明轉型的必然性與制約因素
第三節綠色技術的興起
第十章 綠色技術創新: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保證
第一節從傳統技術創新走向綠色技術創新
第二節綠色技術創新的理論支撐
第三節綠色技術創新的動力
第四節綠色技術創新的制度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第一章 科學技術與人類文明
第一節科學技術的發展與人類文明的變革
第二節科學技術為社會進步提供強大動力
第三節科學技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核心和基石
第四節人類文明進入重要轉型期
第二章 科學技術促進人類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
第一節現代科學對物質的認識
第二節現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
第三節現代科學對生命的認識
第四節現代科學與時空觀
第三章 工業文明時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
第一節現代科學的基礎理論
第二節自然系統的科學圖景
第三節高新技術
第四節當代科學技術的五次大變革
第四章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存環境的負面影響
第一節物理性污染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化學性污染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第三節生物性污染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第五章 科學技術的效應利弊共存
第一節科學技術的巨大貢獻:創造了工業文明和人類整個現代生活
第二節科學技術發展與自然生態:全球性生態危機
第三節科學技術發展與社會生態:全球性社會危機
第六章 破解科技效應的利弊並存難題
第一節重建技術理性與人文維度的關聯
第二節樹立辯證全面科學的科技觀
第三節科技的發展和應用須貫徹三大整合
第四節科技的發展和應用須遵循三大原則
第七章 科學技術解決資源枯竭問題的新途徑:上天、入地、下海
第一節上天、入地、下海,從夢想變為現實
第二節發展航天科技,為建設生態文明服務
第三節發展地質勘探技術,為建設生態文明服務
第四節發展海洋技術,為建設生態文明服務
第八章 建設生態文明的中國科學技術發展道路
第一節從工業文明的科學技術向生態文明的科學技術轉變
第二節生態文明的科學技術發展方向
第三節生態文明的科學技術發展道路的探討
第九章 發展綠色技術:生態文明的技術支撐
第一節生態危機的根源
第二節生態文明轉型的必然性與制約因素
第三節綠色技術的興起
第十章 綠色技術創新: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保證
第一節從傳統技術創新走向綠色技術創新
第二節綠色技術創新的理論支撐
第三節綠色技術創新的動力
第四節綠色技術創新的制度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