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殷海光、林毓生的通信六十余封,以及林毓生紀念先師、追憶求學歷程的四篇文章。殷、林二人的通信起自一九五七年,終於一九六九年殷海光去世,其中大多數信件為林毓生赴美求學后所寫。兩人在這些跨越大洲的信件中無所不談,從留學瑣事到家庭碎務,從推薦書單到討論重要學術問題……一個時代的思想線索隱隱可見。時移世易,但師生情誼從未改變,其中蘊含的現代理性和道德自覺令人動容。
殷海光(1919—1969),原名殷福生,湖北黃岡人,師從著名哲學家金岳霖。台灣大學哲學教授,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台灣自由主義領軍人物,其反抗專制、堅持個人尊嚴的言行,深刻影響了台灣知識界一代人。著有《殷海光全集》18卷、《中國文化的展望》、《自由的倫理基礎》、《思想與方法》(賀照田編)等。
林毓生(1934—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歷史系榮譽教授。早年就讀台灣大學歷史系,師從殷海光,后赴美留學,師從哈耶克,但仍常與殷海光通信,直至殷先生去世。林毓生曾說,殷先生給他的是「經過西方自由主義轉化的中國知識分子道德精神的召喚」。著有《中國意識的危機》《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熱烈與冷靜》《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