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精彩的無字繪本是畫家郭婧的處女作,共有105頁,與陳志勇的《抵岸》和雷蒙德•布里格斯的《雪人》一樣,本書精妙絕倫,富於想象力,新穎獨到,讓人愛不釋手。一個小女孩迷路了,她很孤獨,便跟着一只神秘的牡鹿,走進了一片森林,就跟愛麗絲鑽進兔子洞一樣,她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陌生又神奇的世界。可是……家和家人都距離她那麼遠。她要怎麼回家呢?
畫家郭婧成長於中國「獨生子女」政策時代,這本無字繪本的創作源頭來自她幼年時候的孤獨記憶和想象。她絕妙地捕捉到了一個孩童豐富且深刻的情感世界,描繪了孤獨、渴望、愛和快樂。
郭婧,生於1983年,山西太原人,家中獨生女,幼時生活在雙塔西街。這個清爽而內向的女孩,從小就喜歡繪畫。她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曾在北京闖盪過,做過網游公司的設計師。
在新加坡工作期間,郭婧突然想起童年的一次經歷:六七歲時,她乘坐25路公交車下錯了車,誤入一片樹林,當時害怕極了。她徒步走了很久,才找到公交站。郭婧毅然辭職,回到老家,用一年半時間,以太原街景為背景,畫出了《獨生小孩》(《The Only Child》)。
幾經輾轉,她的手稿感動了企鵝蘭登書屋的編輯,最終在美國出版英文版。2015年10月,這部作品從數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躋身《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兒童繪本。《紐約時報》繪本獎已有63年的歷史,每年從美國本土發行的繪本中選出具有藝術價值的繪本,這一榜單也是全世界父母為孩子挑選童書的最 佳指南。
全書一百多頁,均為鉛筆繪制,雖然為黑白色調,但並不顯得沉悶。全書沒有文字,猶如「默片」,但並不影響讀者對該作品內容的理解,反而顯得神秘、夢幻,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郭婧這樣表達她的創作意圖:「我更希望父母和孩子一起分享這本書,使他們的心走得更近。我想表達的就是:孤獨與愛,離別與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