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因音樂而起的旅行,著名攝影家阮義忠先生於1997年造訪高加索山區小國亞美尼亞,感人經歷以精彩的文章與攝影作品呈現。除了豐富的個人體認,且以同理心深入介紹亞美尼亞這個國家、民族的滄桑。
作者還遠赴伊斯坦布爾,用鏡頭記錄了這個土耳其最大的港口城市,這里有質朴的人民,也有繁華的商貿,悠久的歷史澆灌了整座城市的文化氣息。處處透露著極富吸引力的異域風情。
阮義忠,1950年生於台灣省宜蘭縣。22歲任職《漢聲》雜志英文版,開始攝影生涯。阮義忠的著作豐富,對全球華人地區的攝影教育卓有貢獻,其中尤以20
世紀80年代出版的《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以及1992—2004年創辦的《攝影家》雜志影響巨,被譽為「世界攝影之於中國的啟蒙者與傳道者」「中國攝影教父」。近期出版有攝影隨筆集《一日一世界》《人與土地(增補本)》《失落的優雅》《正方形的鄉愁》等作品。
目錄
卷一:伊斯坦布爾的呼愁
伊斯坦布爾的呼愁
到土耳其求助
伊斯坦布爾之眼
加拉塔的老茶館
有一種情緒叫呼愁
一杯咖啡的記憶
烘焙師的榮耀
土國的茶文化
大巴扎
鴿子的天堂
都怪伊斯坦布爾的太陽
詩歌中的要角
帕慕克的博斯普魯斯
午後的奧塔科伊
友善慷慨的民族
托普卡匹博物館
精密的古代供水系統與護城牆
十九世紀的老電車
共和國的國旗與國父
你實際上是哪里人
索非亞清真寺與征服者
新清真寺
柯米塔茲住持過的教堂
難忘的土耳其料理
回到未曾到過的家
卷二:想念亞美尼亞
想念亞美尼亞
千里迢迢為音樂
爸爸來過夜的那一天
柯米塔茲的原鄉
飛越挪亞方舟停靠的山
在亞美尼亞的第一餐
讓陽光照在墓地上
圍著十字架打轉的字母
悲苦心靈的撫慰者
踩在神秘的禁地上
先進的古老文明
我們的母親被關起來了
高加索的一道傷口
前世因緣現世果
玫瑰為什麽有刺?
每個人都在背自己的十字架
晨風中的靈魂
等待上帝之子
伊斯坦布爾的呼愁
到土耳其求助
伊斯坦布爾之眼
加拉塔的老茶館
有一種情緒叫呼愁
一杯咖啡的記憶
烘焙師的榮耀
土國的茶文化
大巴扎
鴿子的天堂
都怪伊斯坦布爾的太陽
詩歌中的要角
帕慕克的博斯普魯斯
午後的奧塔科伊
友善慷慨的民族
托普卡匹博物館
精密的古代供水系統與護城牆
十九世紀的老電車
共和國的國旗與國父
你實際上是哪里人
索非亞清真寺與征服者
新清真寺
柯米塔茲住持過的教堂
難忘的土耳其料理
回到未曾到過的家
卷二:想念亞美尼亞
想念亞美尼亞
千里迢迢為音樂
爸爸來過夜的那一天
柯米塔茲的原鄉
飛越挪亞方舟停靠的山
在亞美尼亞的第一餐
讓陽光照在墓地上
圍著十字架打轉的字母
悲苦心靈的撫慰者
踩在神秘的禁地上
先進的古老文明
我們的母親被關起來了
高加索的一道傷口
前世因緣現世果
玫瑰為什麽有刺?
每個人都在背自己的十字架
晨風中的靈魂
等待上帝之子
序
十八年前,因為一首聖詠,我決定造訪亞美尼亞。許多朋友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這高加索山區小國聞所未聞,且剛脫離蘇聯,要取得入境簽證十分困難。國際友人也 無法給我太多建議,大家對此國都很陌生。有一天,一個名字闖入我的腦海——土耳其的國寶攝影家阿拉?古勒(Ara Guler)。
我和內人在伊斯坦布爾待了一周。阿拉?古勒不但慷慨招待,還特地請亞美尼亞攝影家波荷斯?波荷西揚(Poghos Poghosian)在當地照顧我們。沒有這兩位朋友,我不可能一償造訪亞美尼亞的夙願。
直到現在,亞美尼亞與土耳其兩國之間依然並不友好,經歷大屠殺的亞美尼亞人提到土耳其便咬牙切齒。然而,對我這個旅人而言,兩國人民都讓我深切領受到了他們的熱情、慷慨與好客。
我在亞美尼亞幾乎走遍各省份,但在土耳其只造訪了伊斯坦布爾;兩處各待一星期。在我的回憶當中,兩地是無法分割的,就像任何一場旅行,沒有起點,就不會有終點。
每次旅行都是離家與返鄉的過程,其中最寶貴的經歷都跟人有關。再陌生的地方,只要有朋友,就會發生一些難忘的事。在情感上,那個所在就像家,令人產生歸屬感。
我的旅行經驗常跟音樂有關。在進入亞美尼亞之前,我盡可能收集這個民族的音樂,除了聖詠,還有民歌、舞曲以及各種器樂。亞美尼亞音樂先驅科米塔茲(Komitas Vardapet)所作的弦樂四重奏,以及他生前親自錄唱的歌謠家里都有。
去之前就經常跟朋友說我要去亞美尼亞、我要去亞美尼亞,回來之后又經常講那邊發生的故事,許多朋友大概都聽煩了!但直到寫成文章、出書,我才覺得這場旅行終於結束了。每次旅行都有一位帶路人,完成這本書,為的也是要向古勒與波荷西揚兩位朋友致敬、感恩。
事隔這麼多年,許多印象已淡。可喜的是,照片記錄了一切細節。內人袁瑤瑤透過互聯網對照影像,將照片上的場所背景一一搜出,在每篇文章的組織與潤飾上也幫了大忙。卷一的文字部分,完全要歸功於她。
謝謝老伴!
2015年9月2日於台北新店
我和內人在伊斯坦布爾待了一周。阿拉?古勒不但慷慨招待,還特地請亞美尼亞攝影家波荷斯?波荷西揚(Poghos Poghosian)在當地照顧我們。沒有這兩位朋友,我不可能一償造訪亞美尼亞的夙願。
直到現在,亞美尼亞與土耳其兩國之間依然並不友好,經歷大屠殺的亞美尼亞人提到土耳其便咬牙切齒。然而,對我這個旅人而言,兩國人民都讓我深切領受到了他們的熱情、慷慨與好客。
我在亞美尼亞幾乎走遍各省份,但在土耳其只造訪了伊斯坦布爾;兩處各待一星期。在我的回憶當中,兩地是無法分割的,就像任何一場旅行,沒有起點,就不會有終點。
每次旅行都是離家與返鄉的過程,其中最寶貴的經歷都跟人有關。再陌生的地方,只要有朋友,就會發生一些難忘的事。在情感上,那個所在就像家,令人產生歸屬感。
我的旅行經驗常跟音樂有關。在進入亞美尼亞之前,我盡可能收集這個民族的音樂,除了聖詠,還有民歌、舞曲以及各種器樂。亞美尼亞音樂先驅科米塔茲(Komitas Vardapet)所作的弦樂四重奏,以及他生前親自錄唱的歌謠家里都有。
去之前就經常跟朋友說我要去亞美尼亞、我要去亞美尼亞,回來之后又經常講那邊發生的故事,許多朋友大概都聽煩了!但直到寫成文章、出書,我才覺得這場旅行終於結束了。每次旅行都有一位帶路人,完成這本書,為的也是要向古勒與波荷西揚兩位朋友致敬、感恩。
事隔這麼多年,許多印象已淡。可喜的是,照片記錄了一切細節。內人袁瑤瑤透過互聯網對照影像,將照片上的場所背景一一搜出,在每篇文章的組織與潤飾上也幫了大忙。卷一的文字部分,完全要歸功於她。
謝謝老伴!
2015年9月2日於台北新店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