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兢着的《帝王治國策(盛唐天子的治世之道)》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再現了一代聖君的理政風范,大唐盛世的創建之路。全面展現了盛唐時期的社會風貌,從政治,經濟,文化等10個方面記錄了唐朝貞觀年間君臣同為天下先的言談舉止,深入細致地展示了唐太宗克己自強,勵精圖治,開創和鞏固大唐基業的艱難歷程。
吳兢(670一749),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唐朝著名歷史學家,諫臣。武周時入史館,修國史,遷右拾遺內供奉。嘗任左拾遺內供奉、水部郎中、修文館學士、光祿大夫、相州長史、鄴郡太守等職。
目錄
明憲宗序
作者序
編序
第一卷•總則
第一節 治國大綱
第二節 施政要略
第二卷•任賢
第三節 招攬賢才
第四節 誠心求諫
第五節 虛心納諫
附直言諍諫
第三卷•人事
第六節 上下齊心
第七節 選拔官吏
第八節 封建利弊
第四卷•子孫
第九節 諸侯定分
第十節 尊敬師長
第十一節 教戒王孫
第十二節 規諫太子
第五卷•德行
第十三節 教戒王孫
第十四節 竭盡忠貞
第十五節 孝悌友愛
第十六節 公正無私
第十七節 誠信為本
第六卷•節 制
第十八節 勤儉節約
第十九節 禮讓謙恭
第二十節 仁慈憐憫
第二十一節 謹慎愛好
第二十二節 克制言語
第二十三節 杜絕讒言
第二十四節 有過必改
第二十五節 驕奢必敗
第二十六節 貪心引禍
第七卷•教化
第二十七節 崇尚儒學
第二十八節 文史記錄
第二十九節 修訂禮樂
第八卷•內政
第三十節 致力生產
第三十一節 定刑制法
第三十二節 不赦罪犯
第三十三節 貢賦有度
第三十四節 興亡可畏
第九卷•外交
第三十五節 征戰討伐
第三十六節 安定邊疆
第十卷•立身
第三十七節 巡幸游覽
第三十八節 外出游獵
第三十九節 福禍吉凶
第四十節 善始善終
貞觀政要原文
第一卷
君道第一
政體第二
第二卷
任賢第三
求諫第四
納諫第五
直諫附
第三卷
君臣鑒戒第六
擇官第七
封建第八
第四卷
太子諸王定分第九
尊敬師傅第十
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
規諫太子第十二
第五卷
仁義第十三
論忠義第十四
孝友第十五
公平第十六
誠信第十七
第六卷
儉約第十八
謙讓第十九
仁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語第二十二
杜讒邪第二十三
悔過第二十四
奢縱第二十五
貪鄙第二十六
第七卷
崇儒學第二十七
文史第二十八
禮樂第二十九
第八卷
務農第三十
刑法第三十一
赦令第三十二
貢賦第三十三
辨興亡第三十四
第九卷
征伐第三十五
安邊第三十六
第十卷
行幸第三十七
畋獵第三十八
災祥第三十九
慎終第四十
附錄
唐太宗李世民大事紀
唐朝官制簡表
作者序
編序
第一卷•總則
第一節 治國大綱
第二節 施政要略
第二卷•任賢
第三節 招攬賢才
第四節 誠心求諫
第五節 虛心納諫
附直言諍諫
第三卷•人事
第六節 上下齊心
第七節 選拔官吏
第八節 封建利弊
第四卷•子孫
第九節 諸侯定分
第十節 尊敬師長
第十一節 教戒王孫
第十二節 規諫太子
第五卷•德行
第十三節 教戒王孫
第十四節 竭盡忠貞
第十五節 孝悌友愛
第十六節 公正無私
第十七節 誠信為本
第六卷•節 制
第十八節 勤儉節約
第十九節 禮讓謙恭
第二十節 仁慈憐憫
第二十一節 謹慎愛好
第二十二節 克制言語
第二十三節 杜絕讒言
第二十四節 有過必改
第二十五節 驕奢必敗
第二十六節 貪心引禍
第七卷•教化
第二十七節 崇尚儒學
第二十八節 文史記錄
第二十九節 修訂禮樂
第八卷•內政
第三十節 致力生產
第三十一節 定刑制法
第三十二節 不赦罪犯
第三十三節 貢賦有度
第三十四節 興亡可畏
第九卷•外交
第三十五節 征戰討伐
第三十六節 安定邊疆
第十卷•立身
第三十七節 巡幸游覽
第三十八節 外出游獵
第三十九節 福禍吉凶
第四十節 善始善終
貞觀政要原文
第一卷
君道第一
政體第二
第二卷
任賢第三
求諫第四
納諫第五
直諫附
第三卷
君臣鑒戒第六
擇官第七
封建第八
第四卷
太子諸王定分第九
尊敬師傅第十
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
規諫太子第十二
第五卷
仁義第十三
論忠義第十四
孝友第十五
公平第十六
誠信第十七
第六卷
儉約第十八
謙讓第十九
仁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語第二十二
杜讒邪第二十三
悔過第二十四
奢縱第二十五
貪鄙第二十六
第七卷
崇儒學第二十七
文史第二十八
禮樂第二十九
第八卷
務農第三十
刑法第三十一
赦令第三十二
貢賦第三十三
辨興亡第三十四
第九卷
征伐第三十五
安邊第三十六
第十卷
行幸第三十七
畋獵第三十八
災祥第三十九
慎終第四十
附錄
唐太宗李世民大事紀
唐朝官制簡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