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是一個在中國廣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頗具爭議性的哲學家,有着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特點。他是大學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業業從事教育的教授的工作;他是哲學家,但他異常起勁地反對出現在他以前的諸家哲學;他與傳統辯駁,卻同時也成為傳統的一部分。
編者君特•沃爾法特是國際著名的尼采研究專家,他不按體系,而是嚴格按照年代,從考訂版(KSA)第7卷至第13卷5000頁尼采遺稿中選編出這部作品。選編的第一條原則是,特別重視尼采哲學涉及「意志」「權力意志」「永恆輪回」「虛無主義」等關鍵詞的文章段落;尼采人生道路上所接觸過的重要人物,如叔本華和瓦格納;還有尼采經常思考的問題諸如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藝術和道德等。選編的第二條原則是盡力追求客觀,甚至呈現出一種批判性閱讀的視角。閱讀這部哲學遺稿就好比在欣賞「一個知識分子寫的日記」。沃爾法特研究尼采思想所得亦附文后。
閱讀這本書能看到最真實的尼采,更能使我們具體、直觀、不受約束地理解尼采的「實驗哲學」精神,對於尼采哲學的初入門者和研究者而言,都是上佳讀本。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國哲學家。他出生於普魯士薩克森州勒肯鎮附近洛肯村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1869年在讀書期間就被瑞士巴塞爾大學聘為古典語文學的副教授,一年后轉為正教授。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於后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后現代主義上。1879年之后一直飽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潰,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在母親和妹妹的照料下生活,於1900年8月25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