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近喻與自喻--辭格的認知性研究

比喻、近喻與自喻--辭格的認知性研究
定價:300
NT $ 261
  • 作者:劉大為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8610033
  • ISBN13:9787548610038
  • 裝訂:261頁 / 普通級 / 1-1
 

內容簡介

本書為學林出版社學林語言學文庫「認知語言學與漢語研究叢書」之一種。引入了當代認知科學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對傳統修辭學中與認知相關的辭格進行了重新審視。

作者認為不可能特征是從語言性質過渡到深層認知心理的關鍵概念,為此該書引入了認知心理研究中原發過程和模式識別的理論,進一步從相似關系、接近關系、自變關系和有無認知的介體幾個因素出發,論證了不可能特征的形成以及辭格在認知上的三種類型:比喻、近喻和自喻,並將它們作了一體化的處理,展示了認 知性辭格是如何在創造性思維、創造性直覺和創造性想象中得到實現的。

劉大為,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修辭學會副會長、《當代修辭學》雜志原主編。作為老三屆,中學畢業后曾在工廠工作十年,1977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后留校任教,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調入復旦大學中文系。

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修辭學、語法學、語用學以及語言理論等,主要論着有《比喻、近喻與自喻——辭格的認知性研究》等,以及《從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諧音現 象的心理機制與語言機制》《修辭性疑問:動因與類型》《語言對自身的指稱》《意向動詞、言說動詞與篇章的視域》《論語體與語體變量》等論文。
 

目錄

出版前言
第一章認知性辭格:尋求不可能特征
1.認知性辭格分析的語義學方法
1.1必有特征、可能特征、不可能特征
1.2三種特征的相互關系
1.3詞內和詞外:語義特征的存在方式
1.4不可能特征的接受與強制性語義共現
2.認知性辭格的本質:接納不可能特征
2.1認知性辭格的基本形態
2.2接納不可能特征的五組方式
3.認知性辭格與技巧性辭格
3.1傳統修辭學與技巧性辭格
3.2修辭學的轉向:對傳統理念的重新審視
3.3同一種語言事實與兩種辭格的取向
附錄:內涵特征:范疇特征與經驗特征
第二章比喻、近喻和自喻的認知結構
1.認知的原發過程
1.1認知途徑:邏輯的和原發的
1.2原發性認知的特點
2.模式識別與認知中的同一關系
2.1從模式識別到語義特征分析法
2.2同一關系及其語義表現
3.原發過程的模式識別:相似關系、接近關系與自變關系
3.1原發性的模式識別的頑強存在
3.2原發過程中的有介體與無介體方式
4.比喻:從相似關系到同一關系
4.1比喻中的相似關系分析
4.2「相似即同一」的原則與比喻的對稱性認知結構
4.3「A→B」的邏輯矛盾與比喻理解的語義蒙太奇
4.4比喻中的同一性梯度
5.近喻:從接近關系到同一關系
5.1接近關系——榫接性的特征共享
5.2「接近即同一」原則與近喻
5.3「接近即同一」作為一種認知過程
5.4「A→B」階段與近喻不對稱的認知結構
5.5近喻理解的語義蒙太奇
5.6近喻的同一性梯度
6.自喻:自變關系的認知基礎與語義表現
6.1感覺特征的放大、追加與自喻的認知結構
6.2從無介體到有介體
6.3自喻的語義表現以及它們向比喻、近喻的延伸
7.自喻、比喻、近喻的一體化
第三章比喻、近喻和自喻的語言結構
1.理論背景與辭格的語言結構
1.1結構分析的理論背景
1.2認知性辭格的語言結構
2.比喻的語言結構
2.1從比喻的認知結構到語言結構
2.2明喻的語言結構:Wa≈Wb
2.3暗喻的語言結構:Wa=Wb
2.4比擬的語言結構:Wa+Tb
2.5借喻的語言結構:Wb/Ta
2.6比喻性象征的語言結構:Wb+Tb
3.近喻的語言結構
3.1從近喻的認知結構到語言結構
3.2明喻式的近喻:Wa∽Wb
3.3暗喻式的近喻:Wa=Wb
3.4移就的語言結構:Wa+Tb
3.5借代的語言結構:Wb/Ta
3.6近喻性象征的語言結構:Wb+Tb
4.自喻的語言結構
4.1從誇張性自喻到誇張性的比喻和近喻
4.2從通感性自喻到通感性的比喻和近喻
第四章認知性辭格的創造性評價與創造心理
1.認知性辭格的評價
1.1創造性含量評價的原則(一):語義跨度
1.2創造性含量評價的原則(二):獨創性
1.3創造性含量評價的原則(三):可接受性
2.認知性辭格與創造心理
2.1思維、直覺和想象
2.2認知性辭格與創造性思維
2.3認知性辭格與創造性直覺
2.4認知性辭格與創造性想象
2.5結語
附錄:意識•無意識•語言意識
本書所用主要符號
本書所用主要術語
再版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