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不被理解的人,歷史無非會給他兩種待遇,一種是忘卻,一種是娛樂,玄奘則不幸被娛樂化,成了唐僧。」這次,中影采用娛樂中最高的藝術形式——電影對玄奘形象進行一個反撥,第一次用電影這種形式真實在現中國歷史上的這位偉大人物,定位是宗教英雄,格局是史詩傳奇。
鄒靜之先生的劇本是我們發願編輯這本書的根本動因。鄒先生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對神性的詩意表達,讓玄奘這位一千年前的宗教英雄19年的取經之旅具備了可信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他為了夢想,發足西行,期間千山萬水,命在旦夕亦不改初衷;他慈悲為懷,沿途盡到佛家的本分和庄嚴;他喜歡學問,專精而不封閉,開放而有所守;他有「根」的意識,即使在天竺的所學所悟足以讓他安身立命,仍在機緣合適的時候選擇負經回國。「他對信仰的堅定,心態的從容不迫,跟所有人都不一樣,所謂ˇ泰山崩於前而不亂ˇ」。人性和佛性的近乎完美的統一,讓這一次對玄奘的解讀奠定了正劇的力量和史詩的格局。
《大唐玄奘》作為這一代電影人與歷史和宗教英雄的一場精神對話,我們在本書中還收錄了本片導演霍建起和主演黃曉明的藝術訪談,他們的付出和努力以及對藝術的純粹追求讓人們對執着的玄奘精神產生一次當代體驗和閱讀上的互文效果。這部分訪談和電影的部分拍攝日志,供讀者了解一部史詩電影的核心理念和誕生過程。同時,我們還邀請了蘭州大學的絲綢之路學術專家王冀青教授在錄制「百家講壇」百忙之余,為讀者撰寫了《史實中的玄奘取經》,讓有探究精神的觀眾和讀者有了解玄奘的更廣闊的歷史空間。
這三部分內容從創作、拍攝和史實三個層面共同構成了我們對一部電影的揭秘,對一個偉大人物的一次神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