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弦論和超對稱萌芽時期講起,以活潑、形象的文字,深入地介紹了弦論的發展、第一次和第二次革命,以及最新發展。其中包括了微擾弦論、各種緊化方案、超對稱場論、D膜、M理論、AdS/CFT對偶、全息原理等超弦理論所蘊含的幾乎所有主要方向。
本書第二版對第一版做了重要修正,特別是對於超弦理論未來發展和歷史地位的預言有了根本性的變化。
《超弦史話(第二版)》既是可讀性強的科普著作,也能夠幫助專業讀者更深入地理解超弦理論。
本書適合有一定理科基礎的讀者作為普及讀物閱讀,也適合超弦或量子場論、引力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參考。
李淼,中山大學教授,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90年於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玻爾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布朗大學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學費米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助理。1999-2013年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2013年起任中山大學教授。
現為《中國科學》(G輯)和國際刊物Modern Physics D,Communication in Theoretical Physics等學術雜志的編委。在弦理論、宇宙學和粒子物理領域發表了約130篇學術論文,提出了有影響的全息暗能量模型,着有《暗能量》等學術圖書。發表了超過200篇科普文章,出版《三體中的物理學》等多本科普圖書,並主講過多場科普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