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改造的舊警察 | 身敗名裂的團支書 | 提心吊膽的大夫 | 療養院里的「反革命」
自甘「墮落」的青年教師 | 愛講怪話的文化教員 | 「搞關系」的業務員 | 「特嫌」纏身的技師
本書關注的是讓人印象深刻的「邊緣人」群體,他們很普通,人數很多,經歷大多坎坷而復雜。楊奎松教授以八個出身、地域、職業、經歷各不相同的「問題人物」為個案,重構他們的人生經歷,從最貼近的距離,觀察和體驗那個時代的政治生態對普通人的影響。
楊奎松,歷任中共中央黨校《黨史研究》編輯部編輯、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講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代史,著有《「中間地帶」的革命》、《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忍不住的「關懷」》、《西安事變新探》、《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等專著十余種,並在China Quarterly、Diplomatic History、Cold War History,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及日本等地學術雜志上,發表研究論文二百余篇。
目錄
前言/i
代序/v
一、重歸「人民」路/1
二、隱瞞歷史的后果/37
三、摘不掉的帽子/71
四、「反動」的代價/115
五、團支書的「墮落」/145
六、沉重的檔案/177
七、「非政治性收容」/211
八、「海外關系」之災/253
附錄:問題人物知多少/311
代序/v
一、重歸「人民」路/1
二、隱瞞歷史的后果/37
三、摘不掉的帽子/71
四、「反動」的代價/115
五、團支書的「墮落」/145
六、沉重的檔案/177
七、「非政治性收容」/211
八、「海外關系」之災/253
附錄:問題人物知多少/311
序
代序(節選)
本文原發表於《學問有道》(九州出版社,2009年)一書。
我已經記不得他的名字了,但是他那剛過了而立之年就已顯出蒼老的面孔和略帶佝僂的身軀,卻總是會浮現到我的眼前來。記得我頭一次看見他的時候,只覺得他又矮又小又老又瘦,一副猥瑣的樣子。當時獄警拉開牢門,他畢恭畢敬地弓背低首,面對牢門,滿臉堆笑,活脫脫一個油頭滑腦的老犯人。
當時的我,和被捕之前一樣,不過是個工人。我的確不能從法律的角度來判斷他該不該殺。但他的被殺,還是讓我感到悲哀和困惑。
和這個「反革命分子」相處幾個月的直覺告訴我,他在本質上並不是個壞人。至少,他和那些造成嚴重破壞、思想極端對抗的所謂「罪大惡極的反革命分子」,有很大的不同。即使不考慮他投靠台灣國民黨當局的動機,只從其投靠的事實來看,其罪充其量也只是未遂的反革命意圖而已。既是意圖,且行動未遂,自然也就沒有和不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有行動固然可以定罪,但無嚴重后果則罪不至死,當屬至理。
本文原發表於《學問有道》(九州出版社,2009年)一書。
我已經記不得他的名字了,但是他那剛過了而立之年就已顯出蒼老的面孔和略帶佝僂的身軀,卻總是會浮現到我的眼前來。記得我頭一次看見他的時候,只覺得他又矮又小又老又瘦,一副猥瑣的樣子。當時獄警拉開牢門,他畢恭畢敬地弓背低首,面對牢門,滿臉堆笑,活脫脫一個油頭滑腦的老犯人。
當時的我,和被捕之前一樣,不過是個工人。我的確不能從法律的角度來判斷他該不該殺。但他的被殺,還是讓我感到悲哀和困惑。
和這個「反革命分子」相處幾個月的直覺告訴我,他在本質上並不是個壞人。至少,他和那些造成嚴重破壞、思想極端對抗的所謂「罪大惡極的反革命分子」,有很大的不同。即使不考慮他投靠台灣國民黨當局的動機,只從其投靠的事實來看,其罪充其量也只是未遂的反革命意圖而已。既是意圖,且行動未遂,自然也就沒有和不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有行動固然可以定罪,但無嚴重后果則罪不至死,當屬至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