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雷蒙·阿隆的遺作,於1989年出版,同時還是1972-1974年期間作者在法蘭西學院的講課課程。雷蒙·阿隆深受維特根斯坦和波普分析哲學概念的影響,並從哲學、歷史、社會學的多重角度,向讀者展示了一種特別意義的歷史研究,是不可多得的表現雷蒙·阿隆跨領域研究的作品。
在書中,雷蒙·阿隆將盎格魯-撒克遜的分析哲學與德國傳統的社會學相融合,在其活靈活現的話語中使兩股思想互相對話,並再現了德國傳統中的中心疑問:認識人類歷史與認識自然世界相比,有什麼獨特之處?人們是否能像解釋物體下落那樣解釋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決定?
作者雷蒙·阿隆在學術界擁有極高的聲譽,但他似乎從未享有過梅洛-龐蒂和自己的巴黎高師同學薩特所擁有過的那種眩目的聲名。這是因為他絕不自誇的智性風格,換句話說,他看重”真理”而不是”虛名”。無論就學識的深度和廣度而言,阿隆都是他同代人中的佼佼者。他在頂尖的學術機構中地位尊貴,其學術地位從這件事也可見一斑:薩特曾以謙卑的態度送給他一本《存在與虛無》,自稱該書只是為阿隆早期關於歷史哲學的著作所作的”本體論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