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蛇的傷口

睡蛇的傷口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徐小斌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9655062
  • ISBN13:9787539655062
  • 裝訂:563頁 / 普通級 / 1-1
 

內容簡介

收錄有徐小斌多年來發表的中短篇小說精品14部,如《迷幻花園》《雙魚星座》《對一個精神病患者的調查》《天籟》《蜂后》《銀盾》等。每篇故事都有出人意表之處,徐小斌用詭譎的想象力、超拔的智性和神秘的陳述裝扮出一個屬於她自己和所有讀者的「迷幻花園」。

徐小斌,國家一級編劇,發表作品四百余萬字,出書四十余部。代表作有《羽蛇》《敦煌遺夢》《德齡公主》《煉獄之花》《雙魚星座》等。中篇《雙魚星座》獲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對一個精神病患者的調查》受到美國心理分析大師諾曼·霍蘭德的關注,小說改編為電影劇本《弧光》后,獲第十六屆莫斯科電影節獎。長篇小說《敦煌遺夢》1994年獲得全國圖書第八屆金鑰匙獎。長篇小說《煉獄之花》被評論家稱作中國版的《阿凡達》,獲第三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
 

目錄

聆聽者(代序)孫郁
做絹人的孔師母
玄機之死
緬甸玉
末日的陽光
銀盾
過門兒
黃和平
無執
無相
蜂后
雙魚星座
迷幻花園
別人
對一個精神病患者的調查
不一樣的煙火——深度訪談徐小斌
 

聆聽者(代序)

我平時看小說,遇見人神同路的文字,總有點好奇,但看着看着,失望的時候居多。小說能像《聊齋志異》那樣易讀耐讀,不太容易。五四之后的小說家,是注意到小說的神異之美的,但那時候被現實所迫,靈異的文字卻少之又少。談到靈異類的作品,女性有其專長。中國的女性作家,以愛的主題和童話的方式為文者頗多,冰心、梅志都是代表性的人物。偶有天籟式歌詠者如蕭紅那樣的人物出現,也無非感傷的抒懷,丁玲、廬隱都是這樣。唯有張愛玲,以冷眼看世,樣子是俗世的波光,絕不進入天國之中。她在俗界里卻又奚落着俗物,離不開的也恰是她揶揄的世界,神界的路,遂被關上了。

張愛玲是一個絕響,她之后的女性寫作,已不太易出現晚清式的微溫和精致,現代的不安與苦楚在許多人那里起起落落。張潔、王安憶、殘雪,都有不凡之筆,天地之色因之而變。女子審美的路子也多樣起來。前幾年我注意到徐小斌的作品,感受的是完全不同的女性之音。她的小說總有迷幻的氣息,沉浸在一種神秘的世界之間。不過這種沉浸不是逃逸,卻是另一種對抗。所有的誘人的表達都和對抗世俗有關。以幻覺的存在沖擊苦難,且咀嚼苦難,先前文學里的套路在她那里被改造了。

我和徐小斌是一代人,經歷相近。但她走的路,和許多人不盡相同。她是喜歡進入人的神秘的精神之域與上蒼對話的人。她最初的小說《對一個精神病患者的調查》,就注意那些異樣的青年,對人的內在世界有種拷問的視角。后來《雙魚星座》《迷幻花園》《天籟》則是另類的聲音,與同代人的小說都不太一樣。作者變換着說法,向着命運的世界發出問詢,一會兒是歷史題材的《德齡公主》,一會兒是幻想之作《煉獄之花》,一會兒是神界與俗界問愛欲與放逐的交響《羽蛇》。她的文字很美,是蕭颯與明麗間的反轉,流瀉着無奈的奇音。我們讀這樣的文字,總覺得有一個漂泊的靈魂在游盪着。這些涌動着激流的文字,為解析女性意識的變遷好像也提供了些什麼。

我最初讀她的作品是20世紀90年代初,那時候北京出現了諸多試驗性的小說,「新體驗小說」就是在那時候的一個新樣式。徐小斌寫的那篇《緬甸玉》是參與其間的習作,但卻與那個口號有點格格不入。我發現她和那時候的當紅作家不同。文字干凈漂亮,沒有同代作家的過於功利的樣子。小說完全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又非封閉的自戀,總能夠看出對現實批判的態度來。但后來發現她的作品完全不像我想象的那麼簡單。她有自己的不能平息的焦慮,而且在一條曲折的路途上走得越來越遠。

我們說那是一條曲折的路,乃因為其精神一直面臨的一種難度。閱讀徐小斌,總覺得是一種苦澀的跋涉。但那艱辛里也總有神靈的召喚,在黑暗里還時時閃着奇光。她寫女性,有點殘酷,常常是本原的昭示,那些外在的光環一個個脫落了。作者經歷過「文革」,見證過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變革」,總能以旁觀的角度去審視昨日的歷史。在那些文本里,完全沒有逃逸,乃是一種精神的面對,甚或一種搏擊。這讓我想起卡夫卡和魯迅。其中不是模仿的問題,而是一種氣質的聯系,徐小斌在本質上,和這樣的傳統是有關的。

有一次我們談起汪曾祺和林斤瀾,她說自己更欣賞后者的神秘。我忽然覺出什麼是她世界里的原色。林斤瀾一生推崇卡夫卡與魯迅,那麼說他們之間有種相似的地方是對的。徐小斌有童話寫作的天賦,卻放棄掉那些逃逸現實的縹緲的夢,從童話中又穿入到冰冷的世界,於是真俗之變在明暗里波動不已。她絕不躲在安詳之中,習慣於一種苦運的承擔。而有時,又津津樂道於對殘酷的凝視,在拷問里進入自審的快感中。徐小斌在小說中制造了許多神異詭秘的空間,說那是巫的世界也未嘗不對。她承認自己對神秘的存在有一種興趣。許多寫作表達了對冥冥之中的那個存在的好奇。我們在其文筆里甚至還能夠聽到遠古的巫術之曲的盤旋,真的有些離奇和玄奧。我在想,作者要通往的恰是那個無名無形的域外之域。

我往年讀《源氏物語》,驚嘆作者寫女子的精細與逼真。男人寫女人總有錯位的一面,平和起來不易。唯有女子面對女子,才會提供另類的心緒。中國的男性作家寫女子,茅盾是一個高手。《蝕》三部曲對新女性的描畫,讓人嘆之又嘆,但一種欣賞與品玩的因素未嘗沒有。女人理解女人呢,不需要格外的套路,可以直指人心。張愛玲寫民國的女子,味道就完全不同了,其間多了另外的東西。我讀中國女性的小說,看到慘烈的女子世界本真的揭示,覺得驚異和不安。徐小斌是直面女性的一切隱秘的。她毫不溫吞地勾勒出形形色色的人與物,驚艷的與庸常的都盡入眼底。這也有張愛玲式的絕望。只是沒有那種貴族式的流盼,把視界都放在樓閣間。徐小斌是有歷史情懷的,她絕不逃逸政治,而且在與俗世對抗的時候,關注的也恰是百年文化的經驗。徐小斌懂得,繞過這些來解釋自己的經驗或建構精神之廈,是大難的。

那麼,神界真有擺脫苦楚的真藥嗎?在那個看不見卻可以思戀的地方,有明快的美意否?這是哲學家的話題,我們且不管它。徐小斌的情趣,大概還不是哲學層面的,她是敞開生命的一種實驗。或者說,在語言的跋涉里,她看到了自己所不曾看到的一種可能。因為厭惡俗世,便尋找打開精神之門的鑰匙。她提供的經驗是,日常的邏輯已經死亡,唯有在非邏輯的另類表達里,大概才有一種突圍的可能。她的顛覆俗界的過程,恰是恢復人的神性的過程。這種神性不是耶穌式的,也非釋迦牟尼式的,在作者看來,只有聽得到上蒼聲音的人,才可以有救。人所不知的存在太多,我們可憐的世間,已經沒有這樣聆聽的能力了。

孫郁
2012年7月2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