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1592—1652),寧覺斯、覺之,號嵩樵、石樵、十樵等,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故亦有「王孟津」之稱。王鐸於明天啟二年(1622)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崇禎十一年(1638)晉升詹事,隨後又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經筵講官等職。崇禎十七年(1644),順軍攻克北京,帝白縊於煤山,福王稱帝南京,王鐸亦任東閣大學十。次年,清軍兵臨南京,王鐸與禮部尚書錢謙益等率文武百官出城投降。清順治九年卒,謚文安。乾隆朝奪其謚號,並將其列入貳臣。王鐸的命運歸宿正如他生前的預言:我無他望,所期後日史上,好書數行也。
王鐸書法白謂獨宗羲獻,中進士後曾與倪元璐、黃道周相約攻書。倪學蘇,黃學鍾,王則學王羲之。在二王書法的基礎上,王鐸又兼習李邕、顏真卿、米芾諸家之法。米書下力尤甚,因為在他看來;米芾書本羲獻┅┅深得《蘭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