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了作者閔捷獨家采訪過的40位科學文化大家的人生故事。
他們有的是作家,如冰心、夏衍、端木蕻良等;有的是畫家,如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陳逸飛等;有的是科學家,如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等。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領域,他們對中國與世界的思考,極其深刻而有意義,並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1992年開始,作為新華社記者的閔捷,開始采訪這些曾經被仰望得像山一樣的文化大師。這些在巨大的光環下生存的人們,其實與普通人一樣也有各自的苦樂人生。
在本書中,作者力圖透過近距離的接觸和觀察,以全新視角勾勒出這些文化名流的獨特成長歷程和對民族文化的深度思考,以及他們在各自領域里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產生深遠影響。
書中還披露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若非當事人親述可能很難為后人所了解。為了讓讀者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這些人物,在后期寫作中部分章節還增加了后記部分,將后來的進展及相關情況補充進去,盡可能讓讀者看到故事的全貌。
閔捷,新華社高級記者。1986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同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1988年赴美國,后就讀於紐約大學。九十年代回國后從事過文學創作,中篇小說《浮雲》《紐約的天空》等上世紀90年代發表於《十月》《青春》等文學雜志。1992年進入新華社對外部從事對外報道工作,現任職於新華社亞太總分社。
作為資深媒體人,曾采訪過近百位文化、藝術及科技界名人,包括冰心、楊絳、端木蕻良、季羨林、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陳逸飛、靳尚誼、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吳文俊等,在海內外播發后產生很大反響。
其中《訪李政道博士》被粵教版《高中語文》納入中學教材,自2005年起沿用至今。2013年,原載於《鍾山》雜志的長篇紀實文學《「留法三劍客」演繹畫壇傳奇——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的藝術人生》,產生較大反響,后被《新華文摘》轉載。
目錄
大家——40位文化名人采訪記
一、文學:感性的天空
冰心:繁星消逝 真愛長留
文壇三老:世紀友情感動人心
楊絳、錢鍾書:情牽攜手到白頭
老舍:丹柿小院的回憶
夏衍:一位世紀老人的人生蒙太奇
曹禺:人生如戲
季羨林:中西文化之比較觀
林徽因:絢爛之極歸於平淡
端木蕻良:晚年寫《曹雪芹》的日子
楊沫:最后的燭光
鍾敬文:「中國民俗學之父」的淡泊人生
金庸:俠肝義膽一書生
二、藝術:想象的曠野
吳冠中:將一生「嫁給」藝術
朱德群:第九十四個春天
趙無極:抽象畫境里的「中國情懷」
靳尚誼:《晚年黃賓虹》創作始末
陳逸飛:「大美術觀」成就傳奇人生
劉國松:「新水墨」的革命性變革
吳天明:一個時代的背影和省思
張藝謀:璀璨的八十年代
賈樟柯:用鏡頭還原生活的本質
葉小鋼:音樂家心中的「大格局」
戴愛蓮:「中國鄧肯」的傳奇人生
賴聲川:」如夢之夢」的人生
馮遠:濃墨重彩繪就百態人生
魏小明:一位藝術家的生活美學
徐健國:從城市山水到世界「大同圖」
師恩釗: 作雄奇山水 為時代立傳
許江:一花萬果 「葵」如人生
三、科學:遙望星河
李政道:我給毛主席演示對稱
楊振寧:諾貝爾離我們並不遙遠
丁肇中:尋找反物質的科學家
吳文俊:從「零」開始 蹉跎到輝煌
路甬祥:算算我們的家底有多厚?
袁隆平:這個名字值千億
四、人文:智慧之海
厲以寧:回頭看十年 已海闊天空
林毅夫:在世界講壇上剖析「中國奇跡」
余立:「世紀壇」——解開中國人的千年情結
李強:你屬於哪個階層?
關幼波:懸壺濟世一代名醫
一、文學:感性的天空
冰心:繁星消逝 真愛長留
文壇三老:世紀友情感動人心
楊絳、錢鍾書:情牽攜手到白頭
老舍:丹柿小院的回憶
夏衍:一位世紀老人的人生蒙太奇
曹禺:人生如戲
季羨林:中西文化之比較觀
林徽因:絢爛之極歸於平淡
端木蕻良:晚年寫《曹雪芹》的日子
楊沫:最后的燭光
鍾敬文:「中國民俗學之父」的淡泊人生
金庸:俠肝義膽一書生
二、藝術:想象的曠野
吳冠中:將一生「嫁給」藝術
朱德群:第九十四個春天
趙無極:抽象畫境里的「中國情懷」
靳尚誼:《晚年黃賓虹》創作始末
陳逸飛:「大美術觀」成就傳奇人生
劉國松:「新水墨」的革命性變革
吳天明:一個時代的背影和省思
張藝謀:璀璨的八十年代
賈樟柯:用鏡頭還原生活的本質
葉小鋼:音樂家心中的「大格局」
戴愛蓮:「中國鄧肯」的傳奇人生
賴聲川:」如夢之夢」的人生
馮遠:濃墨重彩繪就百態人生
魏小明:一位藝術家的生活美學
徐健國:從城市山水到世界「大同圖」
師恩釗: 作雄奇山水 為時代立傳
許江:一花萬果 「葵」如人生
三、科學:遙望星河
李政道:我給毛主席演示對稱
楊振寧:諾貝爾離我們並不遙遠
丁肇中:尋找反物質的科學家
吳文俊:從「零」開始 蹉跎到輝煌
路甬祥:算算我們的家底有多厚?
袁隆平:這個名字值千億
四、人文:智慧之海
厲以寧:回頭看十年 已海闊天空
林毅夫:在世界講壇上剖析「中國奇跡」
余立:「世紀壇」——解開中國人的千年情結
李強:你屬於哪個階層?
關幼波:懸壺濟世一代名醫
序
真的好像只是一轉眼,當記者已經23年了。
像很多職業一樣,記者也是一份苦樂參半的工作。
每當完成一次人物專訪,都會有很多感觸,仿佛間接地體驗了一遍被訪者的人生。
這瞬間的濃縮,不僅豐富了自己的閱歷和人生體驗,而且也希望盡快把他們的故事分享給讀者。
當我把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呈現在讀者面前時,作為記者的幸福感也隨之油然而生——那是一種介於不吐不快與如釋重負之間的復雜感覺,是十分投入地工作之后的愜意與放松。正是這份寫作與傳播的快感,使我覺得一輩子做記者很值,因為這個職業帶給我的是一種豐富而獨特的人生。
我的記者生涯兩次都是以文學為入口的:第一次是從大學中文系到研究生階段轉到新聞系,第二次是從事新聞工作后做人物報道從采訪作家開始,從當初熟悉這些作家的作品,到走進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作品之外的人生經歷,這是記者得天獨厚的視角,也是讀者感興趣的話題。
像很多職業一樣,記者也是一份苦樂參半的工作。
每當完成一次人物專訪,都會有很多感觸,仿佛間接地體驗了一遍被訪者的人生。
這瞬間的濃縮,不僅豐富了自己的閱歷和人生體驗,而且也希望盡快把他們的故事分享給讀者。
當我把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呈現在讀者面前時,作為記者的幸福感也隨之油然而生——那是一種介於不吐不快與如釋重負之間的復雜感覺,是十分投入地工作之后的愜意與放松。正是這份寫作與傳播的快感,使我覺得一輩子做記者很值,因為這個職業帶給我的是一種豐富而獨特的人生。
我的記者生涯兩次都是以文學為入口的:第一次是從大學中文系到研究生階段轉到新聞系,第二次是從事新聞工作后做人物報道從采訪作家開始,從當初熟悉這些作家的作品,到走進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作品之外的人生經歷,這是記者得天獨厚的視角,也是讀者感興趣的話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