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四篇唐代文獻為中心,兼及唐代其他相關記載,圍繞「唐朝與中亞」這個重大課題,探討唐代絲綢之路的變化,中亞諸城的方位和道里,7—8世紀中亞諸胡的政治發展,中亞諸胡與唐朝政治關系的演變,中亞諸胡、唐朝和大食之間的政治關系,唐朝在中亞支持諸胡抗擊大食斗爭中的作用,唐人對中亞諸胡的了解程度,漢籍記述的可信度。
在研究方法上,力求以阿拉伯—伊斯蘭輿地文獻、中亞考古資料與唐代文獻記載相參對,並對前人研究成果加以辨析。
許序雅,研究專長是中亞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現任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世界史研究所副所長,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3部,譯著2部(與人合作),教材2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八五」規划課題「中亞史研究」子課題「中亞薩曼王朝史研究」(1995—97年),已結題。主持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划課題「唐代西域地理與絲綢之路」,主持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划課題「唐朝與中亞關系史研究」。
目錄
導言
一、研究現狀
二、問題的提出
三、研究方法及基本概念
四、各章研究的基本問題及貢獻
第一章7世紀的中西交通——《大唐西域記》所記中亞行程辨析
一、玄奘所記路線和里程
二、諸城方位
三、玄奘行程考辨
第二章8—10世紀中西陸路交通——《新唐書·地理志》考辨
一、阿拉伯—伊斯蘭輿地文獻之記述
二、賈耽《皇華四達記》之記述
三、其他漢籍所記西行道路
第三章《新唐書·西域傳》所記中亞史地考辨
一、康國
二、安國
三、東安
四、東曹、西曹、中曹
五、石國
六、米國
七、何國
八、史國
九、火尋
十、寧遠
十一、關於漢籍記述的史源
第四章 中亞與唐朝的交往——以《冊府元龜》為中心
一、中亞諸胡朝貢與唐朝冊封之統計
二、朝貢頻率與西域的政治形勢
三、朝貢、貢使、貢品及其政治、經濟意義
附錄:布哈拉考述
參考文獻舉要
后 記
再版后記
一、研究現狀
二、問題的提出
三、研究方法及基本概念
四、各章研究的基本問題及貢獻
第一章7世紀的中西交通——《大唐西域記》所記中亞行程辨析
一、玄奘所記路線和里程
二、諸城方位
三、玄奘行程考辨
第二章8—10世紀中西陸路交通——《新唐書·地理志》考辨
一、阿拉伯—伊斯蘭輿地文獻之記述
二、賈耽《皇華四達記》之記述
三、其他漢籍所記西行道路
第三章《新唐書·西域傳》所記中亞史地考辨
一、康國
二、安國
三、東安
四、東曹、西曹、中曹
五、石國
六、米國
七、何國
八、史國
九、火尋
十、寧遠
十一、關於漢籍記述的史源
第四章 中亞與唐朝的交往——以《冊府元龜》為中心
一、中亞諸胡朝貢與唐朝冊封之統計
二、朝貢頻率與西域的政治形勢
三、朝貢、貢使、貢品及其政治、經濟意義
附錄:布哈拉考述
參考文獻舉要
后 記
再版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