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演奏法(增訂本)

古琴演奏法(增訂本)
定價:1116
NT $ 971
  • 作者:龔一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29098157
  • ISBN13:9787229098155
  • 裝訂:356頁 / 普通級 / 1-1
 

內容簡介

《古琴演奏法》為琴學叢刊中一冊,是龔一先生三十余年來從事古琴演奏和教學工作的一些經驗體會。書中他正式推出了五線記譜法,還為古琴學生和教師提供了一批不可多得的創作琴曲和傳統琴曲,充實了古琴教材,是琴友們值得收藏的精品。

本書的結構編排分文字部分與樂曲部分,文字部分對各種技法指法的操作要領作了較為詳盡的注釋。樂曲部分都由五線譜記成,分練習曲、小曲、古代樂曲、新琴曲與移植樂曲四部分,傳統琴曲中又集刊了前輩代表性琴家的代表曲目。

每部分又都由古琴新記譜法——「古琴五線記譜法」(五線譜實際音高的記錄與簡單符號)和五線譜加減字譜的雙行譜記成。兩種記譜法在樂曲的難易程度編排上都由淺及深、由易及難。「古琴五線記譜法」有著詳細的文字解說,經仔細研讀可通曉其記譜法則。

龔一先生撰寫的這本《古琴演奏法》,在教材、教法和記譜法上做了許多前人所沒有做過的事,它的出版將對古琴音樂的發展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龔一,江蘇啟東人,1957年至1966年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及本科古琴專業。師承張正吟、夏一峰、張子謙、顧梅羹、劉景韶等多位琴家。六十余載的古琴音樂學習和思考,於演奏、教學、研究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對當今古琴教學法、優秀傳統藝術與社會發展的結合有新的思考,其教授過的學生現已為多所音樂學院教授。

曾在海內外多地舉行過個人獨奏音樂會及專題講演。出版專著有《古琴演奏法》、《古琴新譜》及十余張CD專輯,發表專業文論五十余篇。作品曾獲1984—1985年「上海文學藝術獎」、「中國金唱片獎」(第五屆)、2012年度唱片獎、2013年古琴演奏獎。曾任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現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中國琴會)會長、上海民族樂團一級演奏員、「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
 

目錄

上篇演奏法
一、古琴音樂的概況
二、古琴的結構與特點
1.古琴的結構
2.古琴的特點
三、古琴弦的裝置及古琴的放置
1.古琴弦的裝置
2.古琴的放置
四、古琴的音域、泛音、琴弦的定音及校弦法
1.古琴的音域、泛音
2.古琴弦的定音
3.古琴校弦法
五、古琴的常用定弦弦式與特殊定弦弦式
1.六種常用的定弦弦式
2.四種特殊的定弦弦式
六、古琴傳統記譜法及其指法技法符號
1.文字譜與減字譜
2.右手指法
3.右手復合指法
4.左手指法、技法
5.左右手關聯技法
6.注釋減字
7.減字譜讀法
七、左右手指法要領及彈琴坐勢
1.右手姿勢與指甲形狀的要求
2.右指彈弦五要領
3.右手幾種指法的說明
4.左手指法要領
5.彈琴坐勢及琴桌尺度
八、古琴記譜法的改革及方案設計
1.古代古琴記譜法的衍變
2.古琴「五線記譜法」的設計與說明
3.古琴「五線記譜法」的記譜規則
九、練習曲二十首
1.空弦弦序練習
2.空弦弦序練習二
3.空弦弦間關系練習
4.空弦同弦「抹挑勾剔」練習
5.空弦「輪指」練習一
6.空弦「輪指」練習二
7.空弦「疊蠲」練習
8.空弦力度練習(自編指法)
9.空弦三連音練習
10.空弦綜合練習
11.泛音練習
12.各弦音位音階練習
13.音位音階綜合練習
14.「進復、退復」練習
15.綜合練習
16.上准音位練習
17.三度和音練習
18.三和弦練習
19.分弦同音音位練習
20.節奏節拍練習

下篇樂曲
一、小型樂曲十首
1.兒歌
2.映山紅
3.采茶調
4.閑趣
5.游擊隊歌
6.渴望
7.小草
8.拉纖歌
9.信天游
10.瀏陽河
二、傳統琴曲三十二首
1.仙翁操
2.秋風詞
3.湘妃怨
4.林鍾意
5.風雷引
6.玉樓春曉
7.陽關三疊
8.關山月
9.憶故人
10.梅花三弄(節本)
11.欸乃
12.廣陵散(節本)
13.良宵引
14.春曉吟
15.精忠詞(又名《滿江紅》)
16.碧澗流泉
17.平沙落雁
18.長門怨
19.漁樵問答
20.挾仙游
21.醉漁唱晚
22.佩蘭
23.洞庭秋思
24.流水
25.山居吟
26.烏夜啼
27.秋塞吟
28.漁歌
29.大胡笳
30.搗衣
31.龍翔操
32.瀟湘水雲
三、移植、創作琴曲六首
1.瑤族舞曲
2.山水情
3.樓蘭散
4.三峽船歌
5.春風
6.梅園吟
四、樂曲注釋與樂曲內容簡介
1.樂曲注釋
2.樂曲內容簡介
附錄
古琴曲的「打譜」
古琴音樂的實踐應用
關於古琴樂器的鑒賞
怎樣彈好古琴
古琴演奏法增訂本編後記
 

在中國民族器樂的寶庫中,最優雅最受人崇仰的要算古琴音樂了。因為它歷史悠久、遺產豐富、演技高超,是高品位的藝術,是中國古典音樂的精品。人們說:「不了解古琴音樂的人,不能算是懂得中國音樂。」這話並不過分。
  
自古以來,學習古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憑老師口傳面授,花很長時間才能學得一兩首樂曲,天分平庸的學子可能半途而廢,感到高不可攀。前幾年有些報考上海音樂學院古琴專業的考生,在考場上背奏幾首古琴名曲,可以「滔滔不絕」,但對一些較簡單的民歌小曲,彈了第二個音不知第三個音在哪兒,手足無措,怎麼也彈不下去。這樣的古琴教學是跟不上時代步伐的。
  
古琴教學,急需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的教材、新的教學法和新的記譜法,從而培養高水平的古琴新人。
  
龔一先生率先拿出了這套成果。
  
龔一自幼學琴,前后師從張子謙、顧梅羹、吳振平、劉景韶、夏一峰、張正吟等12位琴家。1957年他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勤學苦練,於1966年畢業於大學部本科。他在長期的專業學習中,廣泛地繼承了老一輩琴家的琴藝,又系統地接受了現代高等音樂的教育。他積累了幾十年的演奏、教學的經驗,培養出趙家珍、劉麗、戴曉蓮、陳雷激、戴微及新加坡紀志群等一批新一代古琴演奏家,教授過日、美、英、法、德、韓等國十余名主修古琴音樂的留學生,並且對古琴音樂進行了數十年的潛心研究。因此,他正是寫作一部古琴演奏法的難得人選。
  
記載琴曲的樂譜,從文字譜、減字譜、簡譜到五線譜,經歷了漫長的歷程。文字譜用文字說明音在琴上的位置,並提示用什麼方法彈奏。一曲《幽蘭》的樂譜就是一本書,極其繁瑣。減字譜是簡化了的文字譜,但仍很不便,現改用五線譜附加指法符號的方式記譜,才是比較准確而方便的樂譜。應用五線譜進行教學,就不會出現上述考生的笑話了。當然面對三千多首古琴傳統樂曲的古琴學生,是必須掌握古譜的。
  
龔一先生是20世紀60年代上海音樂學院古琴小組的成員。小組提出的五線譜記譜法,經過龔一先生幾十年的實踐應用,不斷完善,到今天,應該說是比較成熟了。五線譜記譜法能記出實際音高、節奏、音量、速度及演奏方法,便於琴家視譜演奏、教學,便於作曲家作曲及書寫合奏總譜;便於古琴圈外的廣大音樂界人士了解、學習古琴音樂,總之,大大有利於古琴藝術的發展。今天,《古琴演奏法》正式推出這一記譜法,我衷心期望大家,特別是古琴教師、古琴學生和古琴專家們多作實際應用,在使用中逐步地完善。
  
采用五線記譜法進行教學是一樁很大的改革,這一行動的本身就是把古琴教學跨前了一大步,再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通過練習曲的教學,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扎實地學習各種演奏技巧。在樂曲的教學上,把曲式、技巧和內容結合起來講解,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理解,這種新的教學方法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古琴演奏法》還為古琴學生和教師提供了一批不可多得的創作琴曲和傳統琴曲,  充實了古琴教材。  總之,龔一先生撰寫的這本《古琴演奏法》,在教材、教法和記譜法上做了許多前  人所沒有做過的事,它的出版將對古琴音樂的發展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胡登跳(原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著名作曲家)
1995年10月

序二——「子期」絮語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漫長歷史進程中,古琴音樂猶如一條清澈的溪流,從遠古流至現今。在許多古代音樂泉流早已干涸而成為考古對象的今天,古琴藝術的清泉卻依然潺潺汩汩,流淌不息,這不能不算一個奇跡。然而,也必須看到這樣一個嚴峻的現實:一方面,古琴音樂博大精深,琴學典籍浩如煙海;另一方面,知琴音者鳳毛麟角,識琴譜者寥若晨星。一方面,西方的流行音樂風靡華夏、席卷神州;另一方面,古琴曲《流水》被西人視為人類文明的代表而送上太空,多數國人還不知其詳。於是,人們不禁發問:流淌了至少三千多年的琴樂清泉,難道真的到了即將枯竭的時候嗎?這人類音樂發展的歷史是不是在哪兒錯位了?
  
其實,古琴藝術在其三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止一次地遭受過冷遇。較為典型的例子是唐代中葉,當大量外來音樂涌入長安的時候,琴樂幾乎很少有人問津了。劉長卿有過「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的慨嘆,白居易則說得更明白,他在《廢琴》詩中寫道:「古聲澹無味,不稱今人情」「不辭為君彈,縱彈人不聽」,其景其情,可以想見。然而,我們還知道,到了宋代,古琴藝術又有過長足的發展,郭楚望的《瀟湘水雲》至今還是我們的驕傲。這是怎麼回事呢?何以唐人已「多不彈」的古琴,宋代卻又興盛起來呢?這當然是音樂史家們研究的課題。筆者淺見,琴樂復興於宋,除了因為宋代君王特別熱衷於此道外,恐怕同宋人對琴樂的改革變通也是分不開的。且不言古琴的形制由「唐圓」而「宋扁」,就說新創琴曲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至於《楚歌》、
  
《瀟湘水雲》、《樵歌》、《山居吟》等琴曲的結構、旋律乃至演奏技法,均較前人有明顯突破。這便使我想起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過的一段話:「文律運周,日新其業。變則堪久,通則不乏。」文學發展規律如此,音樂發展規律亦然。沒有「變通」,何來「發展」呢?試問,一曲《流水》,從俞伯牙流到張孔山,又流至管平湖而直瀉太空,滾滾向前,奔騰不息,難道其間不是也經歷了許多迂回曲折、輾轉流變麼?
  
今天,古琴藝術所遭遇的挑戰恐怕是前所未有的了。面對現實,一切熱衷於琴樂的志士仁人當如何以對呢?是「以不變應萬變」地「泰然處之」呢,還是「趨時必果,乘機無怯」地大膽改革呢?
  
龔一,作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一位職業古琴家,在琴學園地已辛勤耕耘四十多個春秋了。他師承諸多名家,融會多種流派,自成一體,獨樹一幟,矢志琴學,日久彌堅,本着「望今制奇、參古定法」的原則,對琴樂進行了大膽而穩重的革新,在演奏、打譜、度曲、教學等諸方面,均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誠如一位海外評論家所言,他是「不失古雅意趣」的古琴「改良派」。龔一執着地認為,古琴音樂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它。為此,他要求自己演奏傳統琴曲時,必須做到「胸中有古人,眼前有聽眾」,從而能在古人與今人之間架起一座感情和思想的橋梁。他追求這樣一種效果:在保持傳統內涵的前提下,既不失古曲的氣質神韻,又能適應今人的審美需求。故此,於技法、於表現、於韻律、於風格,均有屬於他自己的探求。

雖然古琴界對此褒貶不一,但他畢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凡是聽過龔一演奏的人,無論工、農、兵、學、商,亦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無不為他那精彩的表演和精湛的技藝所傾倒。筆者便是被他征服的眾多聽眾中的一員。作為民樂工作者,雖然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我就接觸過古琴,然而,真正讓我迷戀於斯的卻是龔一。因為他的演奏既洋溢着傳統的神采,又跳動着時代的韻律,有着令人不由自主地一「聽」鍾情的魅力。龔一清楚地認識到,要讓更多的人知道古琴,沒有眾多的「弘道者」是不行的。於是,他在古琴教學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他不僅培養了一批頗具造詣的職業古琴家和眾多的業余古琴愛好者,而且還悉心研究、總結了一套既保留傳統演奏技法,又符合現代音樂規范的教學法。這本《古琴演奏法》便是他多年來在辛勤耕耘中,灑向古琴教學園地的汗水和心血的結晶。
  
十余年前,筆者同龔一初會於龔府舊居,套用一句老話,叫做「一見如故,相見恨晚」。我們在古琴王國的天地里海侃神聊了一個下午。語酣興濃,龔兄示我以《七弦琴實驗教材》手稿,我於驚喜興奮之余問他:「可曾考慮過出版?」答曰:「應付教學急需而編,尚未形成系統,日后再著述成篇。」爾后不久,龔一出任上海民族樂團團長,轉瞬六年,自然無暇於案頭。書不面世,常以為憾。今天,當我捧讀這洋洋大觀即將付梓的《古琴演奏法》時,能不心潮激盪麼?
  
我不擅琴,對琴學亦無專門研究,但我是古琴藝術的忠實愛好者。我有幸為書作序,實感誠惶誠恐。然自命「子期」者,唯磨墨舔筆聊發「子期」之感想。故不揣淺陋、奉書絮語,一吐心聲。我相信,大多數的讀者將會同我一樣,不僅從本書中窺視到古琴藝術宮殿之宏大輝煌,而且更能尋覓到登上這座瑰麗殿堂的堅實階梯。自然,與此同時,我們也必然能感覺到,作為「向導」的古琴家龔一,為弘揚琴學事業而不惜傾其所有的那顆怦怦跳動的心。
戈弘(揚州歌舞團名譽團長、作曲家)
1997年2月20日識於聽竹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71